学术投稿

自拟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杜杏坤;王丛梅;张秋雨;王欣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八味安中方, 胃排空
摘要:目的::观察具有“疏肝降逆、清利祛瘀”功效的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方,1剂/d;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腹胀(80.13%)、早饱(82.62%)、嗳气(73.22%)、恶心(80.86%)等症状;胃排空率(75.00±15.01)%明显优于对照组(62.15±14.68)%(P<0.05)。结论:八味安中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缓解症状。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5例RA患者、67例其他风湿病患者、3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G6PI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将RA患者的血清G6PI浓度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经t或χ2检验,RA患者活动期血清G6PI浓度3.92μg/mL为阳性,G6PI阳性率(70.59%)大于其他风湿病组、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的血清G6PI浓度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呈正相关,与关节疼痛数相关系数(r)为0.658,与关节肿胀数r为0.543,与类风湿因子r为0.769,与血沉r为0.485(P<0.05)。结论:RA患者血清G6PI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RA患者的诊断观察指标,对于判断RA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意义。

    作者:盖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非手术治疗

    随着低位保存肛门括约肌手术的推广,绝大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能在肿瘤根治的同时保留正常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术后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等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1],并影响了后续治疗的开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12例直肠癌术后直肠阴道瘘的临床经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红波;冯运章;杨安;李明辉;赵飞;刘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性功能障碍

    目的:研究宁泌泰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排尿异常、焦虑、抑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均给予口服宁泌泰胶囊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作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NIH-CPSI为18.31±4.61、HAMA为7.82±5.28,分别与治疗前的NIH-CPSI(23.51±6.33)、HAMA(8.82±5.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HAMD(5.10±1.35)、IIEF-5(17.23±3.96),分别与治疗前的HAMD(5.77±4.53)、IIEF-5(17.13±4.17)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结论:宁泌泰胶囊能够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异常症状和焦虑,对抑郁和勃起功能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金煜文;张飞;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液稀释对超重患者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体重超重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BMI 18.5~24.9),超重组(B组,BMI≥25),每组20例再随机分为研究组-血液稀释组(H组)和对照组-非血液稀释组(NH组)各10例。分别在丙泊酚输注30 s(T1)、60 s(T2)、意识消失时(T3)、血浆靶控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同为4μg/mL时(T4)、血液稀释前(T5)、血液稀释后(T6)时间点经桡动脉采血2 mL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效应室浓度,计算各时间点丙泊酚靶浓度与实际血药浓度差值的绝对值d值。结果:不同时间点d值组内比较:在T1~T5时间点,A组组内d值比较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B组组内d值比较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T6时间点A-H组与A-NH组相比,B-H组与B-NH组相比,T6时间点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对麻醉深度无显著影响;对体重超重者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与正常体重指数者相同,且麻醉深度无差异。

    作者:郭少川;李晓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45例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90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术后第2d起,治疗组在换药后应用康复新液纱条置于创面,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浸透的无菌纱布敷贴于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术后7 d、14 d、21 d创面肉芽评分、创面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术后7 d、14 d两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术后21 d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19.4±3.3)d vs(25.8±3.1)d,术后14 d、21 d治疗组创面肉芽评分分别为(1.8±0.5)分和(0.8±0.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2±0.5)和(1.1±0.3)分;术后14 d、21 d治疗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5±0.2)分和(0.2±0.2)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8±0.3)分和(0.4±0.3)分,术后14 d、21 d治疗组创面缩小率分别为(62.2±7.9)%和(87.5±9.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6.6±8.1)%和(78.4±8.6)%;术后7 d、14 d治疗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48.5±9.1)和(57.4±7.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9.6±7.7)和(51.9±8.4),术后21 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vs 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腐物的脱落和肉芽组织的生成,减轻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赵瑞琴;林洁;鲁开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扶正生肌浓煎剂预防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88例

    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为0.1%~0.5%,尤其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1-2],无张力疝修补由于人工补片是生物材料,易引起人体排异反应。初期表现为补片周围组织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周围组织液化水肿,称为浆液肿[3],术后的血肿、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4]。从2013年,我们对8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予以口服扶正生肌浓煎剂,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米炭在甲状腺手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的30例为纳米炭组,同期未使用纳米炭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淋巴结获检数以及甲状旁腺误切例数。结果:纳米炭组手术时间(133.9±43.4)min、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31.64±16.63)ng/L,对照组分别为(118.1±35.3)min、(29.01±13.41)ng/L(P>0.05);纳米炭组获检淋巴结(8±4)枚,多于对照组的(5±4)枚(P<0.01);纳米炭组未发生旁腺误切,对照组发生6例(P<0.05)。结论: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而减少误切。

    作者:徐其;董来荣;章波;张斌忠;胡浩忠;孙建光;张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第十九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杂志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芦竹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芦竹素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LNCap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芦竹素处理48 h后,用MTT细胞增殖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并用Western blot检测LNCap细胞中Bcl-2和casepase家族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芦竹素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LNCap细胞的活力,浓度为20、40、80μg/mL 的芦竹素作用LNCap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至11.3%、25.2%、57.1%,明显高于对照组(0.5%);不同浓度的芦竹素处理LNCaP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的比例增加,而G2/M期和S期的比例减少;芦竹素处理组 LNCap 细胞Cleaved-caspase 3及Cleaved-caspase 9表达量增加,同时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量增加,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芦竹素能抑制LNCap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与上调Cleaved-Csepase 3,Cleaved-Casepase 9和Bax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大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拟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影响

    目的::观察具有“疏肝降逆、清利祛瘀”功效的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方,1剂/d;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腹胀(80.13%)、早饱(82.62%)、嗳气(73.22%)、恶心(80.86%)等症状;胃排空率(75.00±15.01)%明显优于对照组(62.15±14.68)%(P<0.05)。结论:八味安中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缓解症状。

    作者:杜杏坤;王丛梅;张秋雨;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术后炎性早期肠梗阻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腹围、腹腔内压力、肠管大扩张宽度、平均每日引流量及血乳酸水平。结果4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为(5.8±1.1)d。治疗后平均腹围为(88.0±5.8)cm,平均腹腔内压力为(9.7±1.3)mmHg(1 mmHg=0.133 kPa),肠管大扩张宽度(2.3±0.4)cm,平均每日引流量(888.0±89.4)mL,血乳酸浓度平均为(1.4±0.3)mmol/l,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避免再次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洋;张锡朋;许晨;唐涛;张诗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改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改良输尿管导管远端后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输尿管导管远端进行改良后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改良前后的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6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70例。改良前后敏感度分别为28.57%、72.86%,特异性分别为83.33%、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5.24%、100%,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09%、24.00%。改良前后进行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 P<0.01)。结论:输尿管导管远端改良后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定性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意义。

    作者:刘晨;张旭辉;胡操阳;王东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加速术后肠功能康复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在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腹腔镜胆道术后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管理组(A组)、传统管理配合针灸组(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C组)、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术后住院天数、再住院率。结果:首次排气时间D组(21.6±4.5)h,明显短于A组(52.6±7.1)h、B组(36.8±5.6)h、C组(38.1±5.2)h(F=250.7,P=0.000)。首次排便时间D组(39.6±6.1)h,明显短于A组(86.2±7.5)h、B组(49.1±6.4)h、C组(71.2±10.3)h(F=372.4,P=0.000)。术后住院天数D组(4.18±0.48)d,明显短于A组(6.98±0.65)d、B组(5.54±0.65)d、C组(5.62±0.75)d(F=44.3,P=0.00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为70%,明显高于A组(32%)、B组(6%)和D组(10%)。结论:腹腔镜胆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能显著加速胃肠功能康复,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作者:张心;元海成;秦炜婧;吕福全;项琦;蔡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首次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补液量、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结果:P组MAP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均高于E组(P<0.05),术中输液量也低于E组(P<0.05)。P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E组[(37.8±2.2)h vs(6.3±0.8)h],P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1% vs 14%, P<0.05),进食时间明显早于E组(P均<0.05)。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均满意,未发生神经损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崇法;郭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42例急性阑尾炎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行无气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建立低压短暂气腹并确定阑尾位置,在阑尾处腹壁用带线缝合针(双针荷包线)以5 cm间距垂直刺入腹腔,从0.5 cm trocar将双针拖出,关闭气腹,剪断双针打结后将腹外缝合线提起,固定在支架上,形成操作空间,按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结果:42例患者中,41例经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切除获得成功,1例浆膜下阑尾,镜下切除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52 min,平均32.2 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8 mL。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3.6 d。比较短暂气腹(气腹压力设定在6 mmHg (1 mmHg=0.133 kPa),时间在2 min之内)前后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全组无术后出血、肠瘘、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薛峰;王野;刘志升;王廷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接受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术后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1 h、4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3.1±1.1)VS(3.9±2.4),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理想率高于对照组(93.3%VS77.8%,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16.2%,P<0.05)。结论:对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并能减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润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对其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86例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舒适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术前2 d及术后2 d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记录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术前2d及术后2d的心率及收缩压值;两组患者于术后第4d接受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d及术后2 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率及收缩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d及术后2 d的心率及收缩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引入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作者:陈艳;顾羊林;温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竭生肌膏对糖尿病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类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血竭生肌膏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研究其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手术损伤和50%冰醋酸刺激法制作糖尿病性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性溃疡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变化。结果:MMP-2在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的表达分别为(0.06817±0.021198)、(0.13933±0.012094)、(0.08150±0.011203)、(0.07883±0.012073);而MMP-9的表达分别为(0.07483±0.006969)、(0.13850±0.028452)、(0.08150±0.011962)、(0.07483±0.009663)。假手术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1),中药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TIMP-1在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的表达分别为(0.08133±0.013307)、(0.06967±0.008524)、(0.07917±0.011974)、(0.13250±0.011415)。假手术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中药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血竭生肌膏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提高TIMP-1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作者:张东萍;曹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研究涉及基金项目的标识

    论文所涉及的基金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左下角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作为脚注的第1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