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楠楠
目的::观察具有“疏肝降逆、清利祛瘀”功效的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方,1剂/d;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腹胀(80.13%)、早饱(82.62%)、嗳气(73.22%)、恶心(80.86%)等症状;胃排空率(75.00±15.01)%明显优于对照组(62.15±14.68)%(P<0.05)。结论:八味安中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缓解症状。
作者:杜杏坤;王丛梅;张秋雨;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论文所涉及的基金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左下角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作为脚注的第1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宁泌泰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排尿异常、焦虑、抑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均给予口服宁泌泰胶囊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作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NIH-CPSI为18.31±4.61、HAMA为7.82±5.28,分别与治疗前的NIH-CPSI(23.51±6.33)、HAMA(8.82±5.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HAMD(5.10±1.35)、IIEF-5(17.23±3.96),分别与治疗前的HAMD(5.77±4.53)、IIEF-5(17.13±4.17)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结论:宁泌泰胶囊能够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异常症状和焦虑,对抑郁和勃起功能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金煜文;张飞;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微创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行微创介入治疗的1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血管造影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血管栓塞但开口可见9例,结肠中动脉栓塞3例,空肠动脉栓塞2例,回肠动脉栓塞1例。经过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溶栓、单纯取栓术等方法治疗,均成功去除栓子,动脉开通。13例痊愈,2例显著有效,1例56 h后死亡。结论:早期微创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具有安全、高效、可行等优点。
作者:臧金林;张鹏;周东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的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同时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治疗,观察术后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13.8周;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足踝评分系统评价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7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修复三角韧带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断裂,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石颖会;陈东栋;张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42例急性阑尾炎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行无气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建立低压短暂气腹并确定阑尾位置,在阑尾处腹壁用带线缝合针(双针荷包线)以5 cm间距垂直刺入腹腔,从0.5 cm trocar将双针拖出,关闭气腹,剪断双针打结后将腹外缝合线提起,固定在支架上,形成操作空间,按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结果:42例患者中,41例经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切除获得成功,1例浆膜下阑尾,镜下切除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52 min,平均32.2 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8 mL。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3.6 d。比较短暂气腹(气腹压力设定在6 mmHg (1 mmHg=0.133 kPa),时间在2 min之内)前后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全组无术后出血、肠瘘、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薛峰;王野;刘志升;王廷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8例,分成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使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0%,对照组为78.0%(P<0.05);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伏山;李虹霞;王庆军;牛海艳;徐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的30例为纳米炭组,同期未使用纳米炭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淋巴结获检数以及甲状旁腺误切例数。结果:纳米炭组手术时间(133.9±43.4)min、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31.64±16.63)ng/L,对照组分别为(118.1±35.3)min、(29.01±13.41)ng/L(P>0.05);纳米炭组获检淋巴结(8±4)枚,多于对照组的(5±4)枚(P<0.01);纳米炭组未发生旁腺误切,对照组发生6例(P<0.05)。结论: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而减少误切。
作者:徐其;董来荣;章波;张斌忠;胡浩忠;孙建光;张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首次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补液量、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结果:P组MAP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均高于E组(P<0.05),术中输液量也低于E组(P<0.05)。P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E组[(37.8±2.2)h vs(6.3±0.8)h],P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1% vs 14%, P<0.05),进食时间明显早于E组(P均<0.05)。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均满意,未发生神经损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崇法;郭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6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值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各31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路径化实施,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24 h、48 h、72 h肛门开始排气、肠鸣音逐渐恢复,但路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48 h、72 h首次排便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患者腹胀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3 h、第1 d、第2 d患者胃电图的主频率相比路径组(67.91±5.16)、(67.46±5.15)、(70.60±4.60)次/min优于对照组(67.65±6.34)、(62.04±5.09)、(67.51±5.6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作者:白秀丽;王玉玲;杨玄;王文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为0.1%~0.5%,尤其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1-2],无张力疝修补由于人工补片是生物材料,易引起人体排异反应。初期表现为补片周围组织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周围组织液化水肿,称为浆液肿[3],术后的血肿、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4]。从2013年,我们对8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予以口服扶正生肌浓煎剂,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针对近年来我国肛肠学科的发展现状,综合归纳“中医药学”与“西方医学”在肛肠学科建设方面的传承与创新思路,以及两者共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努力实现扬长避短、不断发展的目的。本文重点分析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贯通;中、西医学对疾病认知的差别;肛肠学科的科研与临床;肛肠学科建设与医生价值取向;人才培养与教学体会;肛肠学科的中西医传承与创新。
作者:刘声;陈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肛旁会阴部破溃、缺损、流脓1年余,于2016年2月6日就诊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肛旁红肿,局部皮肤破溃流脓,初破溃部面积较小,未予重视。后破溃皮肤面积渐增大,破溃深度加深,流脓加重,伴有疼痛。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平素大便日行1次,质稍干,无便血。病程中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胀、腹泻,无黏液脓血便,无明显消瘦。饮食睡眠尚可,二便自解正常。全身查体未见异常。会阴部及肛旁大面积破溃,缺损,缺损面积约10 cm×20 cm,深度约5~8 cm,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肛门、肛管及部分直肠下段孤立,肛周部分括约肌裸露,肛门稍回缩。指诊肛门松紧正常,未触及肿物,退指无染血。舌红,苔黄腻。脉濡。检验血红蛋白114 g/L,血小板318×109/L,总蛋白55 g/L,血沉、C反应蛋白、T-SPOT检查及消化道肿瘤指标未见异常。心电图及全胸片未见异常。肛周分泌物培养、药敏示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及美罗培南敏感。肛周多处破溃组织活检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肿瘤位于真皮内,和表皮相连,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及角化现象,周边大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16102)EMA灶状(+)、CK5/6(+++)、CK (+++)、EA(-)、Ki67:5%~10%细胞阳性,符合鳞状细胞癌。治疗:患者在院期间给予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在伤口上涂撒复方珠黄散(丁泽民先生秘方,由牛黄、珍珠粉、青黛、人中白、琥珀、冰片等组成,具有祛腐生新,活血止痛,解毒敛疮功效),2次/d,以无菌棉垫覆盖,防止感染,嘱患者勤换衣裤,保持清洁干燥。患者分泌物较多,结合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濡,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拟方如下:炙黄芪15 g,木香5 g,陈皮5 g,焦山楂10 g,焦六神曲10 g,谷芽10 g,麦芽10 g,黄连5 g,黄柏10 g,黄芩10 g,鸡内金10 g,法半夏10 g,土茯苓6 g,牛蒡子10 g,金银花10 g,炒薏苡仁10 g,丹皮10 g,丹参10 g,桂枝6 g,白芥子10 g,防风10 g,紫花地丁10 g,甘草3 g,水煎口服,2次/d。以上方为主方,根据患者症状,适时调整。并嘱患者增加营养,调整心态,注意休息。经系统治疗2月余,患者伤口逐渐恢复,无感染,治疗效果较好,现患者口缩小,已2016年4月10日出院,目前继续随访中。患者初诊时肛门情况见图1,经治疗后肛门情况见图2。
作者:李睿瑛;张苏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对其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86例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舒适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术前2 d及术后2 d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记录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术前2d及术后2d的心率及收缩压值;两组患者于术后第4d接受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d及术后2 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率及收缩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d及术后2 d的心率及收缩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引入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作者:陈艳;顾羊林;温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2013年8月27日来诊。主诉:双侧臀部多发结块红肿疼痛10余年。既往否认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臀部肿胀,皮色暗黑,多个溃口流黄白色稀薄脓汁。左侧病变范围约30 cm×30 cm创面,右侧约20 cm×20 cm(图1)。臭秽。沿溃口探针可探及皮下多条窦道、相互贯通。舌红,苔黄腻,脉滑。化验单:血常规提示:WBC 10.3×109/L,中性细胞比率70.2%,血红蛋白128 g/L;C反应蛋白59 mg/L;肝功:白蛋白30.3 g/L。即时血糖:4.9 mmol/L。诊断为臀部化脓性大汗腺炎。请肛肠科会诊,瘘管和肛管无明显联系,肛管直肠无病变。予头孢孟多静点抗感染治疗,第2d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于皮下窦道广泛切开,钝性分离皮下窦道腔隙,搔刮窦道壁的炎性及坏死组织。因病变范围广泛,出血较多,未行病变皮肤切除,予油纱填塞止血。取皮肤全层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失血约500 mL,术后输红细胞悬液2 U。术后第2 d臀部胀痛减轻,切口皮下存在较多窦道(图2)。此后间断切除窦道上方皮肤,保留健康皮岛。因皮肤质地硬韧,局麻效果不佳,在切除病变较多时,术前20 min肌注杜冷丁100 mg以镇静止痛。每日红光照射(普门Carnation-33光子治疗仪)1次/d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病理回报见纤维组织及汗腺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肉芽组织形成,符合表皮囊肿伴感染。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对多种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继续予头孢孟多静点抗感染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中药汤剂100 mL,3次/d口服。处方:白芷20 g,贝母15 g,防风15 g,赤芍药15 g,当归尾20 g,甘草15 g,皂角刺(炒)15 g,穿山甲(炙)3 g,天花粉20 g,乳香10 g,没药10 g,金银花30 g,陈皮15 g。换药前使用中药熏洗坐浴。药物组成:五倍子60 g,黄芩60 g,黄柏30 g,芒硝20 g,荆芥20 g,朱砂20 g,白芨20 g,明矾20 g,百部20 g,金银花30 g,菊花30 g。煎液300 mL,兑开水2 L,先熏,待水温适宜时坐浴约15~20 min。切除病变皮肤后的创面应用院内制剂一效膏(朱砂、炉甘石(煅)、冰片、滑石粉)掺入八二丹外用,以祛腐生肌。
作者: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瘀热同治法中药坐浴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给予瘀热同治法中药洗剂坐浴,对照组给予添加有与治疗组具有相同颜色且无药效无毒副作用的食用色素的温水坐浴;分别观察记录术后第3d、第7d、第14d肛缘水肿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95%、有效5%,对照组显效70%、有效6.25%、无效23.75%(P<0.05);治疗组水肿发生率11.25%,对照组30%(P<0.05)。两组同时点水肿评分及组间延续性时点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术后第3 d(0.30±0.88)、第7 d(0.23±0.75)、第14 d(0.10±0.44),较对照组(分别为0.95±1.64、0.91±1.50、0.91±1.49)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瘀热同治法中药坐浴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的肛缘水肿。
作者:侯松涛;周冰;王西墨;张俊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腹围、腹腔内压力、肠管大扩张宽度、平均每日引流量及血乳酸水平。结果4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为(5.8±1.1)d。治疗后平均腹围为(88.0±5.8)cm,平均腹腔内压力为(9.7±1.3)mmHg(1 mmHg=0.133 kPa),肠管大扩张宽度(2.3±0.4)cm,平均每日引流量(888.0±89.4)mL,血乳酸浓度平均为(1.4±0.3)mmol/l,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避免再次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洋;张锡朋;许晨;唐涛;张诗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