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瑛;张苏闽
目的:观察电针辅助靶控输注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的变化,了解电针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时镇静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电针辅助组(B组),A组不接受电针刺激,B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接受电针刺激至术毕。两组均以4μg/mL的效应室靶浓度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意识消失后,静脉推注1μg/kg的瑞芬太尼,置入喉罩。观察并记录两组TCI前(T0)、TCI开始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各时间点的MAP、HR、BIS、AAI值以及诱导至意识消失时所需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各时间点BIS值、AAI值均小于A组(P<0.05),其中BIS值A组为(97±4)、(39±12)、(40±10)、(41±9),B组为(78±9)、(27±7)、(27±9)、(28±8),AAI值A组为(97±5)、(16±4)、(17±4)、(16±3),B组为(77±4)、(10±4)、(11±4)、(10±3),两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两组T1~T3 BIS值、AAI值以及MAP均明显下降(P<0.05),HR无明显变化(P>0.05)。意识消失时间A组为(100±14) s,B组为(56±13) s,B组短于A组(P<0.05)。丙泊酚诱导用量A组为(155±8) mg,B组为(122±6) mg,B组小于A组(P<0.05)。结论:针刺辅助丙泊酚靶控输注时,能增加丙泊酚镇静深度,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麻醉诱导剂量。
作者:金运敏;余剑波;刘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对42例急性阑尾炎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行无气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建立低压短暂气腹并确定阑尾位置,在阑尾处腹壁用带线缝合针(双针荷包线)以5 cm间距垂直刺入腹腔,从0.5 cm trocar将双针拖出,关闭气腹,剪断双针打结后将腹外缝合线提起,固定在支架上,形成操作空间,按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结果:42例患者中,41例经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切除获得成功,1例浆膜下阑尾,镜下切除失败,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52 min,平均32.2 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8 mL。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3.6 d。比较短暂气腹(气腹压力设定在6 mmHg (1 mmHg=0.133 kPa),时间在2 min之内)前后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动脉血气,无明显变化。全组无术后出血、肠瘘、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薛峰;王野;刘志升;王廷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内收肌管阻滞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膝置换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n=20):内收肌管阻滞复合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A组)和单纯PCIA组(P组),均在全麻下手术,术毕A组于未复苏前行超声引导下内收肌管穿刺阻滞,肌管内推注0.5%罗哌卡因20 mL,P组术后单纯行PCIA,记录两组1、2、4、6、8 h静息状态和膝关节屈曲45°时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PCIA例数。结果:A组1、2、4、6、8 h屈曲时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8±1.1、3.0±1.2、3.2±0.9、3.1±0.9、3.3±0.9,明显低于P组(分别为7.0±0.8、6.0±0.9、5.5±0.7、5.1±0.8、5.3±0.7)。A组安静时第1 h VAS评分(1.5±0.4)明显低于P组(3.8±0.9,P<0.05),上述5个时间点Ramsay评分A组与P组无差异。A组术后恶心(1例)、呕吐(0)、PCIA例数(1例)明显低于P组(分别为9、2、12)。结论:内收肌管阻滞对全膝置换术后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复合PCIA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作者:杨斌;黄长顺;李满新;马俊龙;王坚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在术后胃肠功能康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腹腔镜胆道术后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管理组(A组)、传统管理配合针灸组(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C组)、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组(D组),每组50例。观察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胃肠道不良反应、术后住院天数、再住院率。结果:首次排气时间D组(21.6±4.5)h,明显短于A组(52.6±7.1)h、B组(36.8±5.6)h、C组(38.1±5.2)h(F=250.7,P=0.000)。首次排便时间D组(39.6±6.1)h,明显短于A组(86.2±7.5)h、B组(49.1±6.4)h、C组(71.2±10.3)h(F=372.4,P=0.000)。术后住院天数D组(4.18±0.48)d,明显短于A组(6.98±0.65)d、B组(5.54±0.65)d、C组(5.62±0.75)d(F=44.3,P=0.00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为70%,明显高于A组(32%)、B组(6%)和D组(10%)。结论:腹腔镜胆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灸能显著加速胃肠功能康复,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作者:张心;元海成;秦炜婧;吕福全;项琦;蔡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接受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的11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术后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1 h、4 h、12 h、24 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3.1±1.1)VS(3.9±2.4),P<0.05];观察组镇静评分理想率高于对照组(93.3%VS77.8%,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16.2%,P<0.05)。结论:对胸腔镜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效果更好,并能减少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润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论文所涉及的基金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左下角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作为脚注的第1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首次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补液量、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结果:P组MAP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均高于E组(P<0.05),术中输液量也低于E组(P<0.05)。P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E组[(37.8±2.2)h vs(6.3±0.8)h],P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1% vs 14%, P<0.05),进食时间明显早于E组(P均<0.05)。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均满意,未发生神经损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崇法;郭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肛旁会阴部破溃、缺损、流脓1年余,于2016年2月6日就诊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肛旁红肿,局部皮肤破溃流脓,初破溃部面积较小,未予重视。后破溃皮肤面积渐增大,破溃深度加深,流脓加重,伴有疼痛。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平素大便日行1次,质稍干,无便血。病程中无发热、畏寒,无腹痛、腹胀、腹泻,无黏液脓血便,无明显消瘦。饮食睡眠尚可,二便自解正常。全身查体未见异常。会阴部及肛旁大面积破溃,缺损,缺损面积约10 cm×20 cm,深度约5~8 cm,有较多脓性分泌物。肛门、肛管及部分直肠下段孤立,肛周部分括约肌裸露,肛门稍回缩。指诊肛门松紧正常,未触及肿物,退指无染血。舌红,苔黄腻。脉濡。检验血红蛋白114 g/L,血小板318×109/L,总蛋白55 g/L,血沉、C反应蛋白、T-SPOT检查及消化道肿瘤指标未见异常。心电图及全胸片未见异常。肛周分泌物培养、药敏示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及美罗培南敏感。肛周多处破溃组织活检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肿瘤位于真皮内,和表皮相连,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及角化现象,周边大量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16102)EMA灶状(+)、CK5/6(+++)、CK (+++)、EA(-)、Ki67:5%~10%细胞阳性,符合鳞状细胞癌。治疗:患者在院期间给予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在伤口上涂撒复方珠黄散(丁泽民先生秘方,由牛黄、珍珠粉、青黛、人中白、琥珀、冰片等组成,具有祛腐生新,活血止痛,解毒敛疮功效),2次/d,以无菌棉垫覆盖,防止感染,嘱患者勤换衣裤,保持清洁干燥。患者分泌物较多,结合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濡,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拟方如下:炙黄芪15 g,木香5 g,陈皮5 g,焦山楂10 g,焦六神曲10 g,谷芽10 g,麦芽10 g,黄连5 g,黄柏10 g,黄芩10 g,鸡内金10 g,法半夏10 g,土茯苓6 g,牛蒡子10 g,金银花10 g,炒薏苡仁10 g,丹皮10 g,丹参10 g,桂枝6 g,白芥子10 g,防风10 g,紫花地丁10 g,甘草3 g,水煎口服,2次/d。以上方为主方,根据患者症状,适时调整。并嘱患者增加营养,调整心态,注意休息。经系统治疗2月余,患者伤口逐渐恢复,无感染,治疗效果较好,现患者口缩小,已2016年4月10日出院,目前继续随访中。患者初诊时肛门情况见图1,经治疗后肛门情况见图2。
作者:李睿瑛;张苏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具有“疏肝降逆、清利祛瘀”功效的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方,1剂/d;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腹胀(80.13%)、早饱(82.62%)、嗳气(73.22%)、恶心(80.86%)等症状;胃排空率(75.00±15.01)%明显优于对照组(62.15±14.68)%(P<0.05)。结论:八味安中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缓解症状。
作者:杜杏坤;王丛梅;张秋雨;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中药古方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肝癌”、“肝积”、“臌胀”、“黄疸”、“胁痛”为病种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收集中药方剂1806首,涉及中药792味,21功效类,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21类中药按照贡献度由高到低排序可分为三部分,常用中药A类(贡献度综合得分为0.1345~0.0892),包含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其相应的代表药物为茯苓、黄连、独活、木香;较常用中药B类(贡献度综合得分为0.0870~0.0414),包含拔毒生肌药、驱虫药、安神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开窍药、化湿药、平肝息风药、止血药、补虚药;不常用中药C类(贡献度综合得分为0.0384~-0.0439),包含泻下药、涌吐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消食药。结论:主成分分析可以对中药古方中的中药在治疗肝癌中的贡献度进行排序,其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佳丽;颜立志;季田;牛静秀;卢晓岩;李敬;庞雁;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分析儿童急性胰腺炎发生的诱因,分析比较不同原因引起儿童急性胰腺炎治疗措施,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共93例儿童急性胰腺炎中,特发性高,占44.1%,其次是胆源性胰腺炎(20.4%),而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胰腺炎仅占8.6%。先天性胰管狭窄引起的胰腺炎共有5例。93例中,需外科干预的占27.9%,其中75%胆源性或胰管狭窄引起的胰腺炎需外科手术治疗。而其它原因引起的胰腺炎仅需非手术治疗即可治愈。93例中出现并发症占14.0%,无死亡病例。结论:近半数儿童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依病因不同给予恰当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胡博;王晓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5例RA患者、67例其他风湿病患者、3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G6PI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将RA患者的血清G6PI浓度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经t或χ2检验,RA患者活动期血清G6PI浓度3.92μg/mL为阳性,G6PI阳性率(70.59%)大于其他风湿病组、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的血清G6PI浓度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呈正相关,与关节疼痛数相关系数(r)为0.658,与关节肿胀数r为0.543,与类风湿因子r为0.769,与血沉r为0.485(P<0.05)。结论:RA患者血清G6PI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RA患者的诊断观察指标,对于判断RA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意义。
作者:盖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为0.1%~0.5%,尤其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1-2],无张力疝修补由于人工补片是生物材料,易引起人体排异反应。初期表现为补片周围组织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周围组织液化水肿,称为浆液肿[3],术后的血肿、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4]。从2013年,我们对8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予以口服扶正生肌浓煎剂,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6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值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路径组各31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路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中医护理方案进行路径化实施,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24 h、48 h、72 h肛门开始排气、肠鸣音逐渐恢复,但路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48 h、72 h首次排便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患者腹胀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术后3 h、第1 d、第2 d患者胃电图的主频率相比路径组(67.91±5.16)、(67.46±5.15)、(70.60±4.60)次/min优于对照组(67.65±6.34)、(62.04±5.09)、(67.51±5.64)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作者:白秀丽;王玉玲;杨玄;王文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竭生肌膏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研究其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手术损伤和50%冰醋酸刺激法制作糖尿病性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性溃疡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变化。结果:MMP-2在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的表达分别为(0.06817±0.021198)、(0.13933±0.012094)、(0.08150±0.011203)、(0.07883±0.012073);而MMP-9的表达分别为(0.07483±0.006969)、(0.13850±0.028452)、(0.08150±0.011962)、(0.07483±0.009663)。假手术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1),中药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TIMP-1在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的表达分别为(0.08133±0.013307)、(0.06967±0.008524)、(0.07917±0.011974)、(0.13250±0.011415)。假手术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中药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血竭生肌膏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提高TIMP-1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作者:张东萍;曹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瘀热同治法中药坐浴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后给予瘀热同治法中药洗剂坐浴,对照组给予添加有与治疗组具有相同颜色且无药效无毒副作用的食用色素的温水坐浴;分别观察记录术后第3d、第7d、第14d肛缘水肿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95%、有效5%,对照组显效70%、有效6.25%、无效23.75%(P<0.05);治疗组水肿发生率11.25%,对照组30%(P<0.05)。两组同时点水肿评分及组间延续性时点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术后第3 d(0.30±0.88)、第7 d(0.23±0.75)、第14 d(0.10±0.44),较对照组(分别为0.95±1.64、0.91±1.50、0.91±1.49)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瘀热同治法中药坐浴可以有效预防并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的肛缘水肿。
作者:侯松涛;周冰;王西墨;张俊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腹围、腹腔内压力、肠管大扩张宽度、平均每日引流量及血乳酸水平。结果4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为(5.8±1.1)d。治疗后平均腹围为(88.0±5.8)cm,平均腹腔内压力为(9.7±1.3)mmHg(1 mmHg=0.133 kPa),肠管大扩张宽度(2.3±0.4)cm,平均每日引流量(888.0±89.4)mL,血乳酸浓度平均为(1.4±0.3)mmol/l,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避免再次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洋;张锡朋;许晨;唐涛;张诗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90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术后第2d起,治疗组在换药后应用康复新液纱条置于创面,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浸透的无菌纱布敷贴于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术后7 d、14 d、21 d创面肉芽评分、创面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术后7 d、14 d两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术后21 d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19.4±3.3)d vs(25.8±3.1)d,术后14 d、21 d治疗组创面肉芽评分分别为(1.8±0.5)分和(0.8±0.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2±0.5)和(1.1±0.3)分;术后14 d、21 d治疗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5±0.2)分和(0.2±0.2)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8±0.3)分和(0.4±0.3)分,术后14 d、21 d治疗组创面缩小率分别为(62.2±7.9)%和(87.5±9.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6.6±8.1)%和(78.4±8.6)%;术后7 d、14 d治疗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48.5±9.1)和(57.4±7.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9.6±7.7)和(51.9±8.4),术后21 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vs 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腐物的脱落和肉芽组织的生成,减轻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赵瑞琴;林洁;鲁开元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