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心;元海成;秦炜婧;吕福全;项琦;蔡旺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Qs/Qt)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食道中下段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麻醉诱导前D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负荷剂量,随即以0.5μg·kg-1·h-1泵注至关胸,N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合适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并纤支镜啶位,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记录清醒仰卧位吸空气时(T0)、麻醉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5 min(T2)、30 min(T3)、60 min(T4)及再次双肺通气15 min(T5)等6个时间点MAP、HR、CVP和血气测定,并计算Qs/Qt。结果:每组19例纳入研究。D组T1~T5时刻点Qs/Qt值分别为(18.8±4.6)%、(35.6±6.3)%、(38.2±6.6)%、(36.5±6.1)%和(21.2±5.3)%,N组T1~T5时刻点Qs/Qt值分别为(17.1±3.8)%、(26.8±5.9)%、(28.2±6.3)%、(28.1±7.2)%和(19.5±4.5)%,与N组相比,D组在T2~T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D组T1~T5时刻点PaO2分别为328.9±66.8 mmHg(1 mmHg=0.133 kPa)、(121.4±42.8) mmHg、(129.6±35.1) mmHg、(145.6±31.5) mmHg和(284.8±55.9) mmHg,N组T1~T5时刻点PaO2分别为(312.6±70.2) mmHg、(199.3±38.9) mmHg、(210.3±32.4) mmHg和(217.3±29.9) mmHg、(286.2±47.7) mmHg,与N组相比,D组在T2~T4各时刻点PaO2明显降低(P<0.01);与T1时刻点比较,D组在T2~T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在T2~T5各时刻点PaO2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T1时刻点比较,N组患者在T2~T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而PaO2明显降低(P<0.01)。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麻醉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会增加肺内分流,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肺功能不全者单肺通气时应慎用。
作者:李琦;沈颖彦;周清河;周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90例低位肛周脓肿术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术后第2d起,治疗组在换药后应用康复新液纱条置于创面,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浸透的无菌纱布敷贴于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并比较术后7 d、14 d、21 d创面肉芽评分、创面缩小率、创面疼痛评分,术后7 d、14 d两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术后21 d比较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19.4±3.3)d vs(25.8±3.1)d,术后14 d、21 d治疗组创面肉芽评分分别为(1.8±0.5)分和(0.8±0.3)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2±0.5)和(1.1±0.3)分;术后14 d、21 d治疗组疼痛评分分别为(0.5±0.2)分和(0.2±0.2)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0.8±0.3)分和(0.4±0.3)分,术后14 d、21 d治疗组创面缩小率分别为(62.2±7.9)%和(87.5±9.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6.6±8.1)%和(78.4±8.6)%;术后7 d、14 d治疗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分别为(48.5±9.1)和(57.4±7.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9.6±7.7)和(51.9±8.4),术后21 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vs 84.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腐物的脱落和肉芽组织的生成,减轻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赵瑞琴;林洁;鲁开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中药古方治疗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以“肝癌”、“肝积”、“臌胀”、“黄疸”、“胁痛”为病种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收集中药方剂1806首,涉及中药792味,21功效类,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21类中药按照贡献度由高到低排序可分为三部分,常用中药A类(贡献度综合得分为0.1345~0.0892),包含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其相应的代表药物为茯苓、黄连、独活、木香;较常用中药B类(贡献度综合得分为0.0870~0.0414),包含拔毒生肌药、驱虫药、安神药、收涩药、活血化瘀药、攻毒杀虫止痒药、开窍药、化湿药、平肝息风药、止血药、补虚药;不常用中药C类(贡献度综合得分为0.0384~-0.0439),包含泻下药、涌吐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消食药。结论:主成分分析可以对中药古方中的中药在治疗肝癌中的贡献度进行排序,其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李佳丽;颜立志;季田;牛静秀;卢晓岩;李敬;庞雁;朱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具有“疏肝降逆、清利祛瘀”功效的八味安中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组方,1剂/d;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胃排空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特别是腹胀(80.13%)、早饱(82.62%)、嗳气(73.22%)、恶心(80.86%)等症状;胃排空率(75.00±15.01)%明显优于对照组(62.15±14.68)%(P<0.05)。结论:八味安中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排空,缓解症状。
作者:杜杏坤;王丛梅;张秋雨;王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论文所涉及的基金项目,应在文章首页左下角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作为脚注的第1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针对近年来我国肛肠学科的发展现状,综合归纳“中医药学”与“西方医学”在肛肠学科建设方面的传承与创新思路,以及两者共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努力实现扬长避短、不断发展的目的。本文重点分析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中西医结合与中医药贯通;中、西医学对疾病认知的差别;肛肠学科的科研与临床;肛肠学科建设与医生价值取向;人才培养与教学体会;肛肠学科的中西医传承与创新。
作者:刘声;陈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拔管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羟考酮注射液组(均稀释成1 mg/mL)0.1 mg/kg,曲马多组1 mg/kg,观察记录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拔管时患者的呛咳程度;记录拔管后苏醒期躁动-镇静(RASS)和疼痛评分(VAS)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两组T2~T4时间点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曲马多组相比,羟考酮组在T1-T4时间点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羟考酮组呛咳控制满意度(95.0%)明显高于曲马多组(81.7%)(P<0.05)。与T3(RASS=2.02±0.31,VAS=4.03±0.92)比较,曲马多组在T4~T6的RASS、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曲马多组比较,羟考酮组在T3~T6的RASS、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呛咳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好,躁动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拔管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黄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48例,分成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使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1.0%,对照组为78.0%(P<0.05);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伏山;李虹霞;王庆军;牛海艳;徐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宁泌泰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排尿异常、焦虑、抑郁和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均给予口服宁泌泰胶囊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作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的NIH-CPSI为18.31±4.61、HAMA为7.82±5.28,分别与治疗前的NIH-CPSI(23.51±6.33)、HAMA(8.82±5.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HAMD(5.10±1.35)、IIEF-5(17.23±3.96),分别与治疗前的HAMD(5.77±4.53)、IIEF-5(17.13±4.17)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结论:宁泌泰胶囊能够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异常症状和焦虑,对抑郁和勃起功能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作者:金煜文;张飞;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对体重超重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BMI 18.5~24.9),超重组(B组,BMI≥25),每组20例再随机分为研究组-血液稀释组(H组)和对照组-非血液稀释组(NH组)各10例。分别在丙泊酚输注30 s(T1)、60 s(T2)、意识消失时(T3)、血浆靶控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同为4μg/mL时(T4)、血液稀释前(T5)、血液稀释后(T6)时间点经桡动脉采血2 mL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效应室浓度,计算各时间点丙泊酚靶浓度与实际血药浓度差值的绝对值d值。结果:不同时间点d值组内比较:在T1~T5时间点,A组组内d值比较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B组组内d值比较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T6时间点A-H组与A-NH组相比,B-H组与B-NH组相比,T6时间点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同时间点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对麻醉深度无显著影响;对体重超重者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与正常体重指数者相同,且麻醉深度无差异。
作者:郭少川;李晓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25例RA患者、67例其他风湿病患者、3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G6PI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将RA患者的血清G6PI浓度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经t或χ2检验,RA患者活动期血清G6PI浓度3.92μg/mL为阳性,G6PI阳性率(70.59%)大于其他风湿病组、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的血清G6PI浓度与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呈正相关,与关节疼痛数相关系数(r)为0.658,与关节肿胀数r为0.543,与类风湿因子r为0.769,与血沉r为0.485(P<0.05)。结论:RA患者血清G6PI浓度明显升高,可作为RA患者的诊断观察指标,对于判断RA病情进展及预后具有意义。
作者:盖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对其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护理积累循证经验。方法:选取86例行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舒适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术前2 d及术后2 d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记录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术前2d及术后2d的心率及收缩压值;两组患者于术后第4d接受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d及术后2 d,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率及收缩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d及术后2 d的心率及收缩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的79.1%(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引入舒适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并能提升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作者:陈艳;顾羊林;温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腹围、腹腔内压力、肠管大扩张宽度、平均每日引流量及血乳酸水平。结果4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为(5.8±1.1)d。治疗后平均腹围为(88.0±5.8)cm,平均腹腔内压力为(9.7±1.3)mmHg(1 mmHg=0.133 kPa),肠管大扩张宽度(2.3±0.4)cm,平均每日引流量(888.0±89.4)mL,血乳酸浓度平均为(1.4±0.3)mmol/l,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避免再次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洋;张锡朋;许晨;唐涛;张诗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竭生肌膏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干预作用,研究其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通过手术损伤和50%冰醋酸刺激法制作糖尿病性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性溃疡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后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物(TIMP)变化。结果:MMP-2在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的表达分别为(0.06817±0.021198)、(0.13933±0.012094)、(0.08150±0.011203)、(0.07883±0.012073);而MMP-9的表达分别为(0.07483±0.006969)、(0.13850±0.028452)、(0.08150±0.011962)、(0.07483±0.009663)。假手术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它3组(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1),中药组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P<0.01)。TIMP-1在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的表达分别为(0.08133±0.013307)、(0.06967±0.008524)、(0.07917±0.011974)、(0.13250±0.011415)。假手术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P<0.01),模型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1),中药组大鼠溃疡创面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血竭生肌膏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MMP-2、MMP-9的表达,提高TIMP-1的表达,从而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
作者:张东萍;曹建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纳米炭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的30例为纳米炭组,同期未使用纳米炭的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淋巴结获检数以及甲状旁腺误切例数。结果:纳米炭组手术时间(133.9±43.4)min、术后第1 d甲状旁腺素(31.64±16.63)ng/L,对照组分别为(118.1±35.3)min、(29.01±13.41)ng/L(P>0.05);纳米炭组获检淋巴结(8±4)枚,多于对照组的(5±4)枚(P<0.01);纳米炭组未发生旁腺误切,对照组发生6例(P<0.05)。结论:在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纳米炭可提高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同时有助于识别甲状旁腺而减少误切。
作者:徐其;董来荣;章波;张斌忠;胡浩忠;孙建光;张芸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2013年8月27日来诊。主诉:双侧臀部多发结块红肿疼痛10余年。既往否认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2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臀部肿胀,皮色暗黑,多个溃口流黄白色稀薄脓汁。左侧病变范围约30 cm×30 cm创面,右侧约20 cm×20 cm(图1)。臭秽。沿溃口探针可探及皮下多条窦道、相互贯通。舌红,苔黄腻,脉滑。化验单:血常规提示:WBC 10.3×109/L,中性细胞比率70.2%,血红蛋白128 g/L;C反应蛋白59 mg/L;肝功:白蛋白30.3 g/L。即时血糖:4.9 mmol/L。诊断为臀部化脓性大汗腺炎。请肛肠科会诊,瘘管和肛管无明显联系,肛管直肠无病变。予头孢孟多静点抗感染治疗,第2d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臀部脓肿切开引流术,于皮下窦道广泛切开,钝性分离皮下窦道腔隙,搔刮窦道壁的炎性及坏死组织。因病变范围广泛,出血较多,未行病变皮肤切除,予油纱填塞止血。取皮肤全层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失血约500 mL,术后输红细胞悬液2 U。术后第2 d臀部胀痛减轻,切口皮下存在较多窦道(图2)。此后间断切除窦道上方皮肤,保留健康皮岛。因皮肤质地硬韧,局麻效果不佳,在切除病变较多时,术前20 min肌注杜冷丁100 mg以镇静止痛。每日红光照射(普门Carnation-33光子治疗仪)1次/d以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病理回报见纤维组织及汗腺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肉芽组织形成,符合表皮囊肿伴感染。细菌培养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敏试验提示对多种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继续予头孢孟多静点抗感染治疗。中医辨证论治,予清热解毒,消肿溃坚中药汤剂100 mL,3次/d口服。处方:白芷20 g,贝母15 g,防风15 g,赤芍药15 g,当归尾20 g,甘草15 g,皂角刺(炒)15 g,穿山甲(炙)3 g,天花粉20 g,乳香10 g,没药10 g,金银花30 g,陈皮15 g。换药前使用中药熏洗坐浴。药物组成:五倍子60 g,黄芩60 g,黄柏30 g,芒硝20 g,荆芥20 g,朱砂20 g,白芨20 g,明矾20 g,百部20 g,金银花30 g,菊花30 g。煎液300 mL,兑开水2 L,先熏,待水温适宜时坐浴约15~20 min。切除病变皮肤后的创面应用院内制剂一效膏(朱砂、炉甘石(煅)、冰片、滑石粉)掺入八二丹外用,以祛腐生肌。
作者:侯俊杰;李大勇;李世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P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E)组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首次成功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补液量、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时间、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等。结果:P组MAP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均高于E组(P<0.05),术中输液量也低于E组(P<0.05)。P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E组[(37.8±2.2)h vs(6.3±0.8)h],P组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1% vs 14%, P<0.05),进食时间明显早于E组(P均<0.05)。两组麻醉镇痛效果均满意,未发生神经损伤、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崇法;郭艳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国成年人腹股沟疝发病率为0.1%~0.5%,尤其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1-2],无张力疝修补由于人工补片是生物材料,易引起人体排异反应。初期表现为补片周围组织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周围组织液化水肿,称为浆液肿[3],术后的血肿、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4]。从2013年,我们对8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予以口服扶正生肌浓煎剂,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改良输尿管导管远端后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输尿管导管远端进行改良后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改良前后的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6例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输尿管癌70例。改良前后敏感度分别为28.57%、72.86%,特异性分别为83.33%、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5.24%、100%,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09%、24.00%。改良前后进行配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 P<0.01)。结论:输尿管导管远端改良后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原发性输尿管癌定性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意义。
作者:刘晨;张旭辉;胡操阳;王东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