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榜;崔炎;吴建萍;刘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疗效。方法:对41例手外伤急性期未手术和手术后出现坏死、感染的患者采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膏结合抗生素、消肿及坏死骨咬除的方法治疗。结果:41例愈合时间9~68 d,平均29 d。结论: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骨外露以及是否行骨咬除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与愈合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赵喆;马宝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屈肌腱损伤的特点和二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二期修复小儿手屈肌腱损伤15例17指,其中:食指4条,中指8条,环指3条,小指2条;损伤区:Ⅰ区4指,Ⅱ区11指,Ⅲ区1指,Ⅳ区1指。11指Ⅱ区损伤中,8指有腱鞘缺损,取同侧上臂内侧筋膜修复重建。结果:术后14例16指经7~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评定,优良率75%。结论:小儿手屈肌腱损伤二期显微外科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生根;刘炳胜;毛兆光;朱慧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缪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肌酸磷酸激酶(CK)在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7例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手术发现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12例,观察组2(行手术治疗发现无肠坏死者)15例,分别在入院时、术后第1 d、术后第3 d采静脉血,检测血标本中IFABP及CK的含量;正常体检者15例作为对照组,采静脉血1次。结果:两观察组入院时血清IFABP及CK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后第1 d,两观察组IFABP水平均降至正常,CK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第3 d,两观察组IFABP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而CK水平较前明显降低。结论:IFABP及CK是诊断肠缺血、肠坏死的敏感指标,且IFABP对肠梗阻术后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闫万里;胡凯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明,症状无特异性,缺乏有效的诊疗手段。消化道灌注测压可反映消化道动力性疾病的生理病理改变情况,准确反映消化道腔内基础压力及其压力变化的频率、幅度、动力指数等,对胃肠运动功能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价值。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动力监测的临床及基础试验中,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及胃肠外科术后消化道运动功能的评价有很大帮助作用。
作者:李楠;尤胜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2012年6月因左乳癌3年、破溃半年就诊。患者于2009年自扪及左乳房结节,B超检查考虑乳癌可能性大,大小约2 cm×2 cm。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坚持于外院口服中药治疗。2013年1月活检,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ER、PR及Her-2均(-)。由于既往行冠脉搭桥术,心功能不全,心脏情况不佳,不具备手术及放化疗适应证,考虑内分泌及靶向治疗获益不大,患者要求继续予中药治疗。2013年3月乳癌肿物增大至3 cm ×4 cm,乳腺胸廓处皮肤出现破溃,破溃处渗液,周边红肿。外院予康复新液外洗后外敷云南白药,未见愈合,且面积迅速增大,基底深凹。查体:左乳头凹陷,左乳上限可见一椭圆形包块,大小约6 cm×7 cm。肿物高处皮肤破溃,基底深凹,呈菜花样,可见脓苔、坏死肉芽、腐肉,伤口极易出血,腐肉难化难脱。渗出量大,滋水淋漓,渗液清稀,伴血腥液渗出。肿块周围质硬,边界不清,周围皮色不变,伴有恶臭(见图1)。予反复换药,抗生素治疗未见缓解。局部辨证属于“阴证”范畴,缺乏“护场”保护,容易内陷及走黄,缠绵难愈。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溃疡灶,将中药药液(花蕊石打粉、30 g、急性子30 g、蓖麻子30 g、干蟾10g、麝香1g、穿山甲6g、皂角刺15g、乳香10g、没药10 g,14剂,酒、姜汁调匀)加热至37°C,用无菌纱布浸泡湿敷。纱布变凉更换,重复2次,覆盖凡士林油纱2层。溃疡周围予中药(天花粉15 g、姜黄15g、白芷10g、赤芍15g、冰片6g、硫磺5g)打粉醋调外敷,早期每天换药4次,1周后改为每天换药2次。嘱患者注意加强营养。1周后溃疡渗液变清,渗出通畅,局部无明显疼痛,已无臭味,未见溃疡面扩张及加深。2周后溃疡中央出现新生肉芽组织,与基底结合紧密,溃疡边界清晰,大小约5 cm ×5 cm,无明显渗血,少量渗液,色澄清。仍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续外用中药外敷,湿敷方中穿山甲加量至12 g,以加强透托之力;加用生黄芪30 g,以托毒外出。3个月后随访,溃疡面积缩小至3 cm ×3.5 cm,溃疡变浅,面色粉红,有新生组织,边界清晰,无明显渗液渗血,无异味(见图2);精神状况好转,乏力减轻,食欲好转,体重较治疗前上升4 kg。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溃疡面缩小75%,属于显效(溃疡面缩小>50%,超过1个月未再增大,渗出、恶臭减少)。
作者:何佩珊;刘传波;张可睿;李泉旺;邢姝琴;胡凯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尿失禁的中年女性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分析比较尿失禁组(包括SUI组、UUI组、SUI/UUI组)与正常对照组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及尿道压力的差异。结果:SUI组大尿流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较正常对照组,SUI组及SUI/UUI组Valsalva漏尿点压力具有明显差异(P<0.05);大尿流率时,SUI组逼尿肌压、大尿道压及大尿道闭合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中年女性尿失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黄卫文;陈大可;李林锦;鲍文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检测Claudin-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6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的64点阵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Claudin-3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Claudin-3阳性表达率为60.94%(39/64),前列腺增生表达率17.95%(7/39)(P<0.05);Claudin-3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Claudin-3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永锋;张春霆;张洪团;张昌文;徐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多见于青少年,发病率约占男性人群的10%~15%[1],以左侧发病为多,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之一。我们从1998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100例,术后口服中药祛瘀通经汤[2]1~3月,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弟;李永禄;尹文利;马远新;魏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原因、再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操作要点。方法:23例复发患者中,1例行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融合手术治疗,22例采用微创后入路椎板开窗、椎管探查术治疗,采用Nokana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游离髓核未取净或残留髓核再突出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占44%。后路小切口椎板开窗术作为再手术的治疗方法,优良率达8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前、后VA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只要不出现椎管内广泛粘连或腰椎失稳、滑脱,小切口椎板开窗是理想的再手术术式。
作者:曾宪帆;宋东辉;张蔚然;杨杰;王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尿酸盐结晶在人体手足的沉积部位,探索其分布规律。方法:128例痛风患者均在双源CT(DECT)上行手足部位的尿酸盐结晶扫描,利用痛风识别软件处理,记录绿色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并统计分析。结果:尿酸盐结晶在手足沉积部位依次为跖趾关节、腕骨韧带、跖趾骨肌腱、掌指关节、胫腓骨肌腱、指浅屈肌腱、踝关节、跗关节、腕关节。结论:尿酸盐结晶在痛风患者手足多部位均有沉积,除关节外,周围组织也存在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现象。
作者:张榜;崔炎;吴建萍;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行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术中知晓情况。方法:择期行LC患者240例,随机分均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D组给以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和维持,P组则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麻醉诱导、插管及腹腔充气的心血管反应;记录术中用药、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并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未见血压明显变化,腹腔充气血压升高(P<0.01),拔管后血压降低(P<0.01);P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降低(P<0.01)。D组麻醉和手术过程心率降低(P<0.01)而P组心率保持不变。P组清醒拔管时间均少于D组(P<0.05)。D组阿托品和乌拉地尔的使用较多(P<0.01),麻黄碱使用较少(P<0.05)。D组术后即时镇痛(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注意右美托咪啶诱导给药速度、加强心率监护和管理,且无术中知晓发生。
作者:吴纯西;李玉红;张寒冰;郭静;杜建龙;刘俊;何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KOA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局麻下行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敷等治疗,对照组予中药热敷及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为80%,(P<0.05),治疗组Lysholm评分为(89.95±0.87)分,对照组为(76.37±1.28)分,(P<0.05)。结论:局麻下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单独中药热敷更显著。
作者:何彦国;张志强;陈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BO)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使用电针方法治疗4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雷澍;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打压植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以液氮冷冻法制作犬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将浸泡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松质骨植入到股骨头内,对照组将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内,术后进行X线摄片、标本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较术前增高,透光区较小,组织学显示实验组骨空陷窝数和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12周,扫描电镜可见再生软骨表面与正常透明软骨极为相似,成骨细胞增殖活跃,骨细胞成圆形,核膜清晰,趋于成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坏死骨的吸收、修复与重建。
作者:李晓明;郭东辉;石国君;李瑞亮;张洪相;苏长生;沈润斌;王红玉;李运美;袁福禄;韩广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相比传统手术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指征把握不严、检查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术后复发。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激光治疗353例(395条肢体),术后复发22例(24条肢体),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诊断及超声造影特点,提高辅助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及造影特点。结果:5例病灶均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偏高回声团,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乏血供,呈缓慢不均匀偏低增强。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造影能显示病灶内部的血供情况,可提供一定信息与其他肾上腺病灶相鉴别。
作者:李艳萍;张正贤;彭成忠;李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臭氧联合神经阻滞治疗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颅脑外伤后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n=62),观察组采用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n=58)。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P<0.05),1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颅脑损伤后的颈源性头痛,近期疗效优于单一的神经阻滞疗法。
作者:赵新华;陈春有;郑璘;王宝仁;刘永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马蹄型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病情较重、感染范围较大的一种类型,传统手术采用单纯性切开旷置术,对肛门功能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且易发生肛门畸形、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1]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伯岩;侯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作者:陈业刚;杨拓;刘鹏;王建民;孙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