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弟;李永禄;尹文利;马远新;魏峰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相比传统手术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指征把握不严、检查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术后复发。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激光治疗353例(395条肢体),术后复发22例(24条肢体),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屈肌腱损伤的特点和二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二期修复小儿手屈肌腱损伤15例17指,其中:食指4条,中指8条,环指3条,小指2条;损伤区:Ⅰ区4指,Ⅱ区11指,Ⅲ区1指,Ⅳ区1指。11指Ⅱ区损伤中,8指有腱鞘缺损,取同侧上臂内侧筋膜修复重建。结果:术后14例16指经7~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评定,优良率75%。结论:小儿手屈肌腱损伤二期显微外科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生根;刘炳胜;毛兆光;朱慧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胃癌单纯手术的疗效是有限的,晚期病人或术后复发或转移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和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胃癌的治疗要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吴长安;赵三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尿酸盐结晶在人体手足的沉积部位,探索其分布规律。方法:128例痛风患者均在双源CT(DECT)上行手足部位的尿酸盐结晶扫描,利用痛风识别软件处理,记录绿色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并统计分析。结果:尿酸盐结晶在手足沉积部位依次为跖趾关节、腕骨韧带、跖趾骨肌腱、掌指关节、胫腓骨肌腱、指浅屈肌腱、踝关节、跗关节、腕关节。结论:尿酸盐结晶在痛风患者手足多部位均有沉积,除关节外,周围组织也存在大量尿酸盐结晶沉积现象。
作者:张榜;崔炎;吴建萍;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行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术中知晓情况。方法:择期行LC患者240例,随机分均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D组给以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和维持,P组则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麻醉诱导、插管及腹腔充气的心血管反应;记录术中用药、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并调查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未见血压明显变化,腹腔充气血压升高(P<0.01),拔管后血压降低(P<0.01);P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血压降低(P<0.01)。D组麻醉和手术过程心率降低(P<0.01)而P组心率保持不变。P组清醒拔管时间均少于D组(P<0.05)。D组阿托品和乌拉地尔的使用较多(P<0.01),麻黄碱使用较少(P<0.05)。D组术后即时镇痛(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少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注意右美托咪啶诱导给药速度、加强心率监护和管理,且无术中知晓发生。
作者:吴纯西;李玉红;张寒冰;郭静;杜建龙;刘俊;何海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消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对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前列消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舍尼通片,共30 d,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尿流率、盆底肌肌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明显降低,平均尿流率、大尿流率、盆底肌肌电图比值参数均明显提高,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消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其松弛与缓解后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痉挛可能是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李松涛;安立文;金敬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学变迁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923例急性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粘连性肠梗阻始终占据病因第一位,肿瘤性肠梗阻比例明显增加,嵌顿疝比例增加。肠梗阻患者平均年龄增长,手术率、治疗有效率提高,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成功率降低。结论:腹腔粘连是引起肠梗阻的首要原因;复杂性肠梗阻数量增加,肠梗阻诊断、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提高了疗效,改善了预后。
作者:张楠;周振理;徐斌;罗连城;殷铭;李伟;姬志伟;杨强;陈鄢津;王光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尿失禁的中年女性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分析比较尿失禁组(包括SUI组、UUI组、SUI/UUI组)与正常对照组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及尿道压力的差异。结果:SUI组大尿流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较正常对照组,SUI组及SUI/UUI组Valsalva漏尿点压力具有明显差异(P<0.05);大尿流率时,SUI组逼尿肌压、大尿道压及大尿道闭合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中年女性尿失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黄卫文;陈大可;李林锦;鲍文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肛门部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1],原发性瘙痒症病因不明,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约占全部瘙痒症的45%[2]。我们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60例患者采用长效麻醉剂肛周封闭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锡峰;陈金明;陈吉林;赵炳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置管固定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置管固定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失禁程度。结果: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口愈合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疼痛程度和肛门失禁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置管固定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愈合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赖日东;刘爱红;陈少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打压植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以液氮冷冻法制作犬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将浸泡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松质骨植入到股骨头内,对照组将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内,术后进行X线摄片、标本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较术前增高,透光区较小,组织学显示实验组骨空陷窝数和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12周,扫描电镜可见再生软骨表面与正常透明软骨极为相似,成骨细胞增殖活跃,骨细胞成圆形,核膜清晰,趋于成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坏死骨的吸收、修复与重建。
作者:李晓明;郭东辉;石国君;李瑞亮;张洪相;苏长生;沈润斌;王红玉;李运美;袁福禄;韩广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马蹄型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病情较重、感染范围较大的一种类型,传统手术采用单纯性切开旷置术,对肛门功能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且易发生肛门畸形、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1]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伯岩;侯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选用0.7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50μg混合液,对照组选用0.20%丁卡因加1.50%利多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为7%,也明显低于对照组33%。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麻醉用于前列腺电切术效果确切,对循环系统干扰小,能降低术中寒战发生率。
作者:黄连花;陈超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尿石发生早期难以确诊,本研究对有临床症状但影像学阴性的肾内微结石探索早期的诊断方法。方法:用乙二醇制作大白鼠草酸钙尿石动物模型,用偏光显微镜对模型动物的尿沉渣和对30例已确诊尿石患者的尿沉渣进行比较,观察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管型和晶体类型,找出其中相同的组分作为诊断指标;尿石患者用叶金胶囊治疗。结果:模型动物及尿石患者的尿沉渣中多数有晶化红细胞、少数有晶体管型,并伴有大量晶体。动物模型晶体可见一水、二水草酸钙晶,十字型晶或无定型尿酸晶。尿石患者晶体特点同时有微晶、亦可见晶体铸型。30例尿石患者口服叶金胶囊,其中有8例排出小结石或镜下结石。结论:用偏光显微镜诊断早期尿石病,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永岚;王维民;王由;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早的病变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内酶原颗粒过早地被激活、腺泡细胞坏死并启动固有免疫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对转归至关重要。关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学说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该学说的提出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宗春辉;刘洪斌;吴尚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疗效。方法:对41例手外伤急性期未手术和手术后出现坏死、感染的患者采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膏结合抗生素、消肿及坏死骨咬除的方法治疗。结果:41例愈合时间9~68 d,平均29 d。结论: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骨外露以及是否行骨咬除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与愈合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赵喆;马宝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缪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对胆总管结石ENBD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入选条件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各20例,于手术中、术后第5 d、第10 d分别以酶比色法、重氮试剂法、免疫比浊法测定胆汁中TBA、TBIL、UCB,TC、Ca2+、IgA、IgG浓度。结果:术后5 d中药组TBA(1076.5±117.3)umol/L、TBIL(660.7±74.6)μmol/L、胆汁引流量(598±106)mL分别高于对照组(893.3±108.4)μmol/L、(532±160.2)μmol/L、(421±86)mL,(P<0.05)。术后10 d中药组TBA(1242.3±136.5)μmol/L、TBIL(57.78±6.15)μmol/L、胆汁引流量(542±96)mL也分别高于对照组(950.4±142.4)μmol/L、(504±132.4)μmol/L、(437±76)mL,(P<0.05);但UCB(57.78±6.15)mmol/L、TC(1.25±1.04)mmol/L、Ca2+(0.82±0.15)mmol/L、IgG(0.599±0.32) 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143.42±13.12) mmol/L、(1.73±1.07) mmol/L、(1.72±0.68) mmol/L、(0.991±0.688)mmol/L,(P<0.05)。结论:疏肝利胆中药可以促进肝脏分泌正常胆汁,增加胆汁排出量,快速减少术后胆汁中细菌,去除胆汁成石性因素。
作者:沙盈盈;冯寿全;梁超;王雄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作者:陈业刚;杨拓;刘鹏;王建民;孙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