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珊;刘传波;张可睿;李泉旺;邢姝琴;胡凯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疗效。方法:对41例手外伤急性期未手术和手术后出现坏死、感染的患者采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膏结合抗生素、消肿及坏死骨咬除的方法治疗。结果:41例愈合时间9~68 d,平均29 d。结论: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骨外露以及是否行骨咬除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与愈合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赵喆;马宝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结合打压植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以液氮冷冻法制作犬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将浸泡过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松质骨植入到股骨头内,对照组将松质骨植入股骨头内,术后进行X线摄片、标本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股骨头骨密度较术前增高,透光区较小,组织学显示实验组骨空陷窝数和脂肪细胞直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12周,扫描电镜可见再生软骨表面与正常透明软骨极为相似,成骨细胞增殖活跃,骨细胞成圆形,核膜清晰,趋于成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坏死骨的吸收、修复与重建。
作者:李晓明;郭东辉;石国君;李瑞亮;张洪相;苏长生;沈润斌;王红玉;李运美;袁福禄;韩广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方法:观察经病理证实的189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根治率、术后并发症和疗效。本组择期手术114例(60.3%),急诊手术75例;125例为根治性切除术,52例姑息性切除术,12例单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结果:肿瘤切除率93.7%,根治率66.1%,死亡8例(4.2%);获随访183例(96.8%),1年生存率90.5%,2年生存率76.7%。结论: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尽可能一期根治性切除原发肿瘤,解除梗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陆耀;冯国光;吕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到大鼠烧伤创面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和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治疗后计算表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膜上佳接种密度,观察移植后的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伤口的收缩比例等。结果:在纤维蛋白膜上接种表皮细胞的佳密度为5×104/㎝2,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22.3 d,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为18.1 d,造模组创面收缩率为(70±5)%,移植组为(20±5)%(均P<0.05)。结论: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可用于覆盖大面积烧伤造成的皮肤缺损,预防创面伤口瘢痕化的形成,减轻创面收缩率,加速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速度。
作者:陈子英;王晓晔;崔华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系指血液因多种原因的影响,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千万~6千万人患病,可并发下肢肿胀、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后遗症,严重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我们于2013年1月-2013年4月,采用瑞通立联合尿激酶治疗下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前列消颗粒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其对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前列消颗粒,对照组30例口服舍尼通片,共30 d,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症状评分(NIH-CPSI)、尿流率、盆底肌肌电图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明显降低,平均尿流率、大尿流率、盆底肌肌电图比值参数均明显提高,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消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其松弛与缓解后尿道平滑肌及盆底肌痉挛可能是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李松涛;安立文;金敬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7岁。2012年6月因左乳癌3年、破溃半年就诊。患者于2009年自扪及左乳房结节,B超检查考虑乳癌可能性大,大小约2 cm×2 cm。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坚持于外院口服中药治疗。2013年1月活检,病理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ER、PR及Her-2均(-)。由于既往行冠脉搭桥术,心功能不全,心脏情况不佳,不具备手术及放化疗适应证,考虑内分泌及靶向治疗获益不大,患者要求继续予中药治疗。2013年3月乳癌肿物增大至3 cm ×4 cm,乳腺胸廓处皮肤出现破溃,破溃处渗液,周边红肿。外院予康复新液外洗后外敷云南白药,未见愈合,且面积迅速增大,基底深凹。查体:左乳头凹陷,左乳上限可见一椭圆形包块,大小约6 cm×7 cm。肿物高处皮肤破溃,基底深凹,呈菜花样,可见脓苔、坏死肉芽、腐肉,伤口极易出血,腐肉难化难脱。渗出量大,滋水淋漓,渗液清稀,伴血腥液渗出。肿块周围质硬,边界不清,周围皮色不变,伴有恶臭(见图1)。予反复换药,抗生素治疗未见缓解。局部辨证属于“阴证”范畴,缺乏“护场”保护,容易内陷及走黄,缠绵难愈。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溃疡灶,将中药药液(花蕊石打粉、30 g、急性子30 g、蓖麻子30 g、干蟾10g、麝香1g、穿山甲6g、皂角刺15g、乳香10g、没药10 g,14剂,酒、姜汁调匀)加热至37°C,用无菌纱布浸泡湿敷。纱布变凉更换,重复2次,覆盖凡士林油纱2层。溃疡周围予中药(天花粉15 g、姜黄15g、白芷10g、赤芍15g、冰片6g、硫磺5g)打粉醋调外敷,早期每天换药4次,1周后改为每天换药2次。嘱患者注意加强营养。1周后溃疡渗液变清,渗出通畅,局部无明显疼痛,已无臭味,未见溃疡面扩张及加深。2周后溃疡中央出现新生肉芽组织,与基底结合紧密,溃疡边界清晰,大小约5 cm ×5 cm,无明显渗血,少量渗液,色澄清。仍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续外用中药外敷,湿敷方中穿山甲加量至12 g,以加强透托之力;加用生黄芪30 g,以托毒外出。3个月后随访,溃疡面积缩小至3 cm ×3.5 cm,溃疡变浅,面色粉红,有新生组织,边界清晰,无明显渗液渗血,无异味(见图2);精神状况好转,乏力减轻,食欲好转,体重较治疗前上升4 kg。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溃疡面缩小75%,属于显效(溃疡面缩小>50%,超过1个月未再增大,渗出、恶臭减少)。
作者:何佩珊;刘传波;张可睿;李泉旺;邢姝琴;胡凯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使用非甾体镇痛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释放[1],抑制前列腺素介导的化学或机械感受器增敏,从而产生持续镇痛作用。2011年5月-2012年1月我们通过观察使用新型非甾制剂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对PPH术后疼痛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杨志伟;吴达丰;鲁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8岁。因肺炎与冠心病致心功能及呼吸功能不全住ICU治疗。患者意识清楚,血压90/54 mmHg,心率75次/min,机械通气SpO2100%。因病情监测需要,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为锁骨内1/3交界处锁骨下约1 cm,穿刺针尖指向同侧胸锁关节。回吸有暗红色血液,固定穿刺针,将引导钢丝置入穿刺针内,沿导丝退出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锁骨下静脉内8~10 cm,连接输液泵。次日在更换注射药物时发现,血液返流至输液管路且压力大,考虑导管误置入锁骨下动脉。停止泵注药物。考虑即刻拔管可能导致局部出血血肿,未将导管拔出。连续观察患者局部情况与生命体征,行超声检测未发现局部血肿。于导管置入12 d后,考虑已形成窦道,决定在手术室实施导管拔除术。同时请胸外科、B超科协助。平卧位,监测血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置入导丝并沿导丝拔除导管。B超持续观察未见血肿,胸腔少量积液同前。约3 min后退出导丝,并行局部加压。再行超声检测,未发现出血及血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观察30 min后返回ICU。拔除导管后24 h、48 h分别复查胸部平片和CT,均未见纵隔、胸腔异常,局部亦无出血及血肿发生。
作者:于宝臣;高宝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尿石发生早期难以确诊,本研究对有临床症状但影像学阴性的肾内微结石探索早期的诊断方法。方法:用乙二醇制作大白鼠草酸钙尿石动物模型,用偏光显微镜对模型动物的尿沉渣和对30例已确诊尿石患者的尿沉渣进行比较,观察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管型和晶体类型,找出其中相同的组分作为诊断指标;尿石患者用叶金胶囊治疗。结果:模型动物及尿石患者的尿沉渣中多数有晶化红细胞、少数有晶体管型,并伴有大量晶体。动物模型晶体可见一水、二水草酸钙晶,十字型晶或无定型尿酸晶。尿石患者晶体特点同时有微晶、亦可见晶体铸型。30例尿石患者口服叶金胶囊,其中有8例排出小结石或镜下结石。结论:用偏光显微镜诊断早期尿石病,方法简单可靠,具有可行性。
作者:李永岚;王维民;王由;张亚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0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8例,男66例,女52例;年龄15~72岁,平均45岁;发病原因:手术16例,外伤28例,产后10例。病程5~36d,平均11d。住院时间短3d,长59d,平均28d。伴有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者9例,原因不明者45例。部位:左下肢56例,右下肢47例,双下肢5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1例,中央型79例,混合型18例。发病时间5~36d,平均值11d。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38例,血沉增快37例,纤维蛋白原增高56例,血脂增高65例。
作者:秦前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肛门部皮肤瘙痒症是一种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性皮肤病[1],原发性瘙痒症病因不明,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约占全部瘙痒症的45%[2]。我们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60例患者采用长效麻醉剂肛周封闭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锡峰;陈金明;陈吉林;赵炳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KOA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局麻下行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敷等治疗,对照组予中药热敷及抗炎镇痛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为80%,(P<0.05),治疗组Lysholm评分为(89.95±0.87)分,对照组为(76.37±1.28)分,(P<0.05)。结论:局麻下关节镜清理术结合中药热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单独中药热敷更显著。
作者:何彦国;张志强;陈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臁疮(下肢慢性静脉性溃疡),以其疾病的缠绵、病程的长久、治疗的困难、愈合的不良而成为下肢慢性溃疡中的疑难杂症,张庚扬教授总结归纳的瘀、湿、虚内治三步疗法和综合外治法取得了良好疗效,本文选取验案1例,阐述张庚扬教授治疗臁疮的治疗经验,为臁疮的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方法。
作者:矫浩然;李云平;王刚;张光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贴脐配合125I粒子植入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贴脐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积分、KPS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贴脐配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可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楠;吴毅伟;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检测Claudin-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64例前列腺癌和3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的64点阵石蜡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该芯片中Claudin-3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Claudin-3阳性表达率为60.94%(39/64),前列腺增生表达率17.95%(7/39)(P<0.05);Claudin-3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结论:Claudin-3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朱永锋;张春霆;张洪团;张昌文;徐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早的病变起源于胰腺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内酶原颗粒过早地被激活、腺泡细胞坏死并启动固有免疫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对转归至关重要。关于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有许多学说,其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学说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该学说的提出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宗春辉;刘洪斌;吴尚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BO)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使用电针方法治疗4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雷澍;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于乳腺超声提示的可疑癌性小结节,往往临床触诊难以确定,手术过程中就需要超声进行引导定位。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们采用体表定位技术,准确切除临床触诊不确定病变32个,筛检出早期乳腺癌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士云;王丽昀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