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耀;冯国光;吕强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中药对胆总管结石ENBD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入选条件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各20例,于手术中、术后第5 d、第10 d分别以酶比色法、重氮试剂法、免疫比浊法测定胆汁中TBA、TBIL、UCB,TC、Ca2+、IgA、IgG浓度。结果:术后5 d中药组TBA(1076.5±117.3)umol/L、TBIL(660.7±74.6)μmol/L、胆汁引流量(598±106)mL分别高于对照组(893.3±108.4)μmol/L、(532±160.2)μmol/L、(421±86)mL,(P<0.05)。术后10 d中药组TBA(1242.3±136.5)μmol/L、TBIL(57.78±6.15)μmol/L、胆汁引流量(542±96)mL也分别高于对照组(950.4±142.4)μmol/L、(504±132.4)μmol/L、(437±76)mL,(P<0.05);但UCB(57.78±6.15)mmol/L、TC(1.25±1.04)mmol/L、Ca2+(0.82±0.15)mmol/L、IgG(0.599±0.32) 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143.42±13.12) mmol/L、(1.73±1.07) mmol/L、(1.72±0.68) mmol/L、(0.991±0.688)mmol/L,(P<0.05)。结论:疏肝利胆中药可以促进肝脏分泌正常胆汁,增加胆汁排出量,快速减少术后胆汁中细菌,去除胆汁成石性因素。
作者:沙盈盈;冯寿全;梁超;王雄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系指血液因多种原因的影响,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有3千万~6千万人患病,可并发下肢肿胀、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后遗症,严重可引起肺动脉栓塞,危及生命。我们于2013年1月-2013年4月,采用瑞通立联合尿激酶治疗下2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置管固定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用置管固定引流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失禁程度。结果: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口愈合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后疼痛程度和肛门失禁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轻(P<0.05)。结论:置管固定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愈合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赖日东;刘爱红;陈少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102例尿失禁的中年女性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并分析比较尿失禁组(包括SUI组、UUI组、SUI/UUI组)与正常对照组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及尿道压力的差异。结果:SUI组大尿流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较正常对照组,SUI组及SUI/UUI组Valsalva漏尿点压力具有明显差异(P<0.05);大尿流率时,SUI组逼尿肌压、大尿道压及大尿道闭合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中年女性尿失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黄卫文;陈大可;李林锦;鲍文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马蹄型肛周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病情较重、感染范围较大的一种类型,传统手术采用单纯性切开旷置术,对肛门功能损伤较大,术后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且易发生肛门畸形、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我们于2012年1~12月采用保留皮桥开窗引流术[1]治疗5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伯岩;侯松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BO)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性反应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使用电针方法治疗40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勇刚;雷澍;江荣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p-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TOR通路蛋白p-mTOR、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mTOR、p-p70S6K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关系。结果:p-mTO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43.3%)高于正常黏膜(17.5%),p-mTOR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mTOR表达阳性率(70.5%)高于单发组(31.4%),复发组(70.5%)高于未复发组(31.4%,P<0.01);p-p70S6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阳性率(25.9%)高于正常膀胱黏膜(7.5%,P<0.05),p-p70S6K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增加相应增加,多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p-p70S6K表达阳性率(45.9%)高于单发组(17.1%),复发组(30.3%)高于未复发组(17.4%,P<0.01);肿瘤分级、分期、数目及p-mTOR表达分别是膀胱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mTOR/p-mTOR/p-p70S6K通路的激活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mTOR可以作为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预后因子。
作者:陈业刚;杨拓;刘鹏;王建民;孙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多见于青少年,发病率约占男性人群的10%~15%[1],以左侧发病为多,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之一。我们从1998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100例,术后口服中药祛瘀通经汤[2]1~3月,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弟;李永禄;尹文利;马远新;魏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到大鼠烧伤创面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和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治疗后计算表皮细胞在纤维蛋白膜上佳接种密度,观察移植后的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伤口的收缩比例等。结果:在纤维蛋白膜上接种表皮细胞的佳密度为5×104/㎝2,烧伤皮肤缺损造模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平均22.3 d,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移植治疗组为18.1 d,造模组创面收缩率为(70±5)%,移植组为(20±5)%(均P<0.05)。结论:自体表皮细胞-纤维蛋白膜可用于覆盖大面积烧伤造成的皮肤缺损,预防创面伤口瘢痕化的形成,减轻创面收缩率,加速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速度。
作者:陈子英;王晓晔;崔华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全麻骨科手术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麻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啶低剂量组(D1组),右美托咪啶高剂量(D2组)及对照组(C组),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拔管前(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降压药物使用率。结果:D1、D2组T1、T3时的HR、SBP、DBP变化明显大于T0,D1、D2组T1、T3时的HR、SBP、DBP变化明显低于C组(P<0.05)。D1、D2组的苏醒时间和D2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明显长于C组,D1、D2组的降压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老年骨科手术能减轻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
作者:杭建飞;田先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8岁。因肺炎与冠心病致心功能及呼吸功能不全住ICU治疗。患者意识清楚,血压90/54 mmHg,心率75次/min,机械通气SpO2100%。因病情监测需要,选择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为锁骨内1/3交界处锁骨下约1 cm,穿刺针尖指向同侧胸锁关节。回吸有暗红色血液,固定穿刺针,将引导钢丝置入穿刺针内,沿导丝退出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置入锁骨下静脉内8~10 cm,连接输液泵。次日在更换注射药物时发现,血液返流至输液管路且压力大,考虑导管误置入锁骨下动脉。停止泵注药物。考虑即刻拔管可能导致局部出血血肿,未将导管拔出。连续观察患者局部情况与生命体征,行超声检测未发现局部血肿。于导管置入12 d后,考虑已形成窦道,决定在手术室实施导管拔除术。同时请胸外科、B超科协助。平卧位,监测血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置入导丝并沿导丝拔除导管。B超持续观察未见血肿,胸腔少量积液同前。约3 min后退出导丝,并行局部加压。再行超声检测,未发现出血及血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观察30 min后返回ICU。拔除导管后24 h、48 h分别复查胸部平片和CT,均未见纵隔、胸腔异常,局部亦无出血及血肿发生。
作者:于宝臣;高宝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对腹部手术切口的作用。方法:腹部手术患者104例,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分为观察组54例,以湿润烧伤膏外敷切口;对照组50例以70%酒精纱布外敷切口结果:观察组切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平态光滑,对照组有5例切口有隆起的瘢痕。结论:腹部手术切口外敷湿润烧伤膏,切口疼痛轻微,切口愈合快,瘢痕形成少。
作者:秦国华;陆国兵;蔡杰;赵贤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原则。方法:观察经病理证实的189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根治率、术后并发症和疗效。本组择期手术114例(60.3%),急诊手术75例;125例为根治性切除术,52例姑息性切除术,12例单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结果:肿瘤切除率93.7%,根治率66.1%,死亡8例(4.2%);获随访183例(96.8%),1年生存率90.5%,2年生存率76.7%。结论: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尽可能一期根治性切除原发肿瘤,解除梗阻,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陆耀;冯国光;吕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外伤的疗效。方法:对41例手外伤急性期未手术和手术后出现坏死、感染的患者采用祛腐散、生肌散、生肌膏结合抗生素、消肿及坏死骨咬除的方法治疗。结果:41例愈合时间9~68 d,平均29 d。结论:年龄、就诊时间、是否有骨外露以及是否行骨咬除对伤口愈合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间与愈合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赵喆;马宝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湿热下注证患者炎症指标与血瘀证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湿热下注证和30例血瘀证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散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生物酶法测定检测脂蛋白(α)(LP(α))水平。结果:湿热下注证Hs-CRP高于血瘀证患者(P<0.01),IL-1、TNF、LP(α)与血瘀证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湿热下注证的微观辨证参考。
作者:许永楷;赵波;陈柏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相比传统手术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指征把握不严、检查不完善、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术后复发。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激光治疗353例(395条肢体),术后复发22例(24条肢体),现分析如下。
作者:沈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手术、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胃癌单纯手术的疗效是有限的,晚期病人或术后复发或转移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和放疗。生物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发展的新方向。胃癌的治疗要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模式。
作者:吴长安;赵三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3种不同外固定方法治疗Boxer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7例Boxer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问号”形状铝板外固定(A组85例)、掌侧石膏托外固定(B组28例)、掌骨夹板外固定(C组24例)治疗,记录复位前、后平片成角,愈合后成角, MCP屈伸活动度,抓握力及上肢功能丢失评分等相关数据。结果:3组均获随访1~4个月(平均3.1个月),头干角复位后及愈合后A组平均数值接近于正常头干角,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问号”形铝板外固定治疗Boxer骨折,在维持复位后头干角方面优于石膏托及掌骨夹板,复位固定可靠,功能及外形愈合良好。
作者:方敏;李海波;万春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贴脐配合125I粒子植入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中药贴脐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生存质量积分、KPS积分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贴脐配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可扶正补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楠;吴毅伟;王长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腹部手术后促进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有助于患者早日进食,改善机体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0年6月-2012年1月,我们对50例胆囊开腹手术患者采用早期穴位贴敷,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益乐;朱炜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