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妙娟
选取78例行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进行分组,按照手术顺序随机均分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采用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对照组患儿术中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术中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的麻醉效果,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等临床反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从诱导、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面的问题,调查表明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七氟烷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麻醉当中具有起效快、吸收与清除情况较好,苏醒恢复时间快,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成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致左心肥厚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及左心室结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左心室结构指标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所致左心肥厚治疗中,氨氯地平联用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压,提高左心室功能,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仲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沟通干预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抑郁症患者42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干预组21患者21例,在对照组常规性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和狼疮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及住院时间,评价沟通干预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DS、SLEDA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SDS、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措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抑郁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周付华;杨芬;彭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的67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1998-2014年诊断NS的病例数目明显上升,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尤其2006年以后呈显著升高,占总人数的68.66%。本研究67例NS中,无症状型8例(11.94%),脑膜炎型16例(23.88%),脑膜血管型11例(16.42%),麻痹性痴呆型18例(26.87%),脊髓痨型共14例(20.90%)。67例患者血清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均为阳性,CSF常规检查:白细胞数>10/μl,平均28.2±3.5/μl;CSF生化检查:CSF蛋白量>0.5g/L,平均0.93±0.17g/L。14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4例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2例为管腔多发狭窄,其余未提示明显病变。29例行头部MRI检查:5例为脑膜炎型,6例为脑膜血管型,3例为麻痹性痴呆型,其余未见明显异常。4例行脊髓MRI检查:2例为脊髓痨型,2例为无症状型。脑电图检查:4例癫痫、3例精神异常患者脑电图均示中 ̄重度异常。所有病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均下降,其中66%(44/67例)有症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梅毒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引起高度重视。该病应及时行血清及CSF梅毒抗体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梁盛华;陈双龙;林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大肠癌根治术中持续循环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 Nar-cotrend的影响。3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观察热灌注化疗前5min(T1)、热灌注化疗开始(T2)、热灌注开始后5min (T3)、10min (T4)、15min (T5)、20min (T6)、25min (T7)、30min (T8)、35min (T9)、40min (T10)、45min(T11)、50min(T12)、55min(T13)、60min(T14)各时点鼻咽温度(Tnos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Narcotrend指数(NTI)的变化情况。 T5~T14Tnose显著高于T1(P<0.05),T9~T14的SBP、DBP、HR均显著高于T1(P<0.05);CVP热灌注化疗开始后各时间点水平均显著高于T0(P<0.05),T12~T14的NTI显著高于T1(P<0.05)。腹腔镜辅助下大肠癌根治术术中持续循环腹腔内热灌注化疗可引起体温轻度升高,对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影响,随体温的升高NTI指数升高。
作者:梁秀生;龚建平;杨秀环;黄志明;李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我院收治的80例各类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人员血清中肝脏酶谱酶中ALP、GGT、ALT、AST的水平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观察组的各种类型的肝疾病患者的肝脏酶谱均有所增加。其中急性肝炎患者的4种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肝炎患者的4种酶活性与对照组患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炎患者 GGT、ALT、AST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酶谱酶的活性变化,肝脏酶谱酶的活性测定对肝病类型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60例慢性胃炎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以往单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慢性胃炎者58例作对比观察,即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加以观察和数据的对比、处理与分析。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1.67%、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必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2007年1月~2013年6月,运用冷光源吸引器辅助下经侧裂 ̄脑岛入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104例,手术入路为经侧裂 ̄脑岛入路,直视下以冷光源吸引器配合双极电凝清除血肿并止血。选取本院病人术后6h内复查CT示血肿清除率>80%者73例,血肿清除率50%~80%者21例,血肿清除率<50%者10例。术后存活92例,按ADL分级,恢复良好65例,中残22例,重残5例,死亡及放弃治疗12例。冷光源吸引器辅助下经侧裂 ̄脑岛入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为直视下手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可靠,疗效确切,是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刘智;何骏;任启福;李方平;兰胡翔;唐茂源;陈敏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阴道后穹隆药物治疗,试验组使用臭氧妇科治疗仪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平均治愈时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1w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94/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85/100),试验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5.26±0.7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4±0.86)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臭氧妇科治疗仪可明显提高阴道炎治疗效果,减轻不适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操作方便,副作用轻微,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伍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将68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胆囊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饮食恢复时间、生存质量以及住院天数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早、生存质量量表得分高、住院天数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邓本正;万晓冬;陈志升;李志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84例支气管哮喘,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1.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及PEF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硫酸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文雄;汪金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收集了2011年2月~2012年2月来我院进行小儿哮喘治疗的88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随机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患儿接受全面、优质的雾化吸入护理。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68.2%),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情度、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全面、优质的雾化吸入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性,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与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李尚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合并焦虑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抗焦虑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单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联合抗焦虑抑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西雅图冠心病调查量表(SAQ)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SDS评分以及SA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SAQ评分总分为65.32±8.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7±9.8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单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进行抗焦虑抑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临床疑诊为冠心病患者40例共160支血管,同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160支血管,64SCTCA扫描检查结果为,98支冠状动脉狭窄(左前降48支,回旋支17支,左主干5支,右冠状动脉22支,桥支6支);CAG扫描检查结果为93支冠状动脉狭窄(左前降47支,回旋支16支,左主干5支,右冠状动脉20支,桥支5支)。64SCTCA和CAG扫描检查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为86支,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5%(P>0.05),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冠脉CT成像技术能够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和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位和定性做出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预测、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冠心病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国泉;翟永新;白建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实施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未实施镇痛措施,分析产妇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46.5%,组间对比(P<0.05)。治疗组自然产率为88.4%,对照组自然产率占53.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7.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18.6%;组间对比(P<0.05)。两组产妇脉搏、SBP、DBP、RR及SPO2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可明显降低产妇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不会影响母婴安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我院近5年收治的16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ACEI类以及β受体阻滞剂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脐周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1.42%,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显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相比治疗前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青山;谢昌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将我院收治的80例存在深部组织暴露创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二期植皮修复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皮能快愈敷料与自体断层皮复合修复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深部组织暴露创面治疗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55%)。皮能快愈敷料加自体断层皮片复合移植术是一种修复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先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肾结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小儿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按照术中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均为26例。 A组使用丙泊酚,B组使用七氟醚,C组使用丙泊酚联合低流量七氟醚静吸麻醉,对比3组各个时间点的BUN、Cr以及麻醉时间。C组麻醉时间远超过A、B两组,B组T2、T3BUN、Cr相较于T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在小儿微创经皮肾镜手术中单用丙泊酚或者将其与低流量七氟醚联合使用不会影响患儿肾功能,且效果较好,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慧芳;张联;邵宗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提高临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再进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以术后病理切片检查为准,观察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正确率和病理分期特点。结果经过与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对比,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正确率为66.67%;而在分期中,G1期的诊断准确率为56.25%,G2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6.47%,G3期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级中,Ⅰ级诊断准确率率29.62%,Ⅱ级诊断准确率为91.67%,Ⅲ级诊断准确率为1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率较高,而且随着疾病的分期越高,准确率越高,这说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陈作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中风后遗症的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火针治疗,治疗组采取火针联合运动疗法,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进一步分析研究。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风后遗症采取火针联合运动疗法,可以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士云;石艳;余火林;顾陈长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