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悦;张杨;孙晓雷;崔丽;张玮;李秀兰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Hoffa骨折的疗效与优略性.方法:随机选取11例Hoffa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经股骨髁间窝螺钉及外(内)侧螺钉交叉固定(新方法组).再随机选取17例,采用切开复位外(内)侧单侧螺钉固定或埋头钉固定(传统方法组).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均获11~24 个月(平均17.7 个月)随访,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新方法组9~14 周(平均11.6 周)传统方法组9~16 周(平均12.0 周).膝关节功能参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新手术方法治疗组平均得分174.6 分(125~199 分)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组平均得分157.7 分(107~194 分),P<0.05.结论:切开复位经股骨髁间窝螺钉及外(内)侧螺钉交叉固定治疗Hoffa骨折,比传统手术方法更有效.
作者:徐毅;杨红航;李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不同部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部位的胆囊癌,手术后预后有所差异,胆囊颈部肿瘤生存率低于胆囊底、体部.结论一旦发现胆囊颈周围肿块,应积极主张手术切除,并据病理诊断必要时进行根治术.
作者:任培土;傅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肿物超声评分系统对乳腺肿物良恶性倾向性评判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乳腺肿块BI-RADS 超声影像特征、腋窝淋巴结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各参数进行赋值量化设计乳腺超声评分系统软件,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570例,对乳腺肿物进行超声评分估值,根据病灶直径大小对乳腺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进行分组比较,并应用ROC曲线评价乳腺肿物超声评分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肿物超声评分系统对直径小于1.0 cm的I组乳腺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瘤分值比较无差异性(P>0.05)对直径大于1.0 cm的II、III、IV组乳腺良性肿物与恶性肿瘤分值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全组乳腺肿块超声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0.016)敏感性为86.8%,特异性为97.5%,全组佳良恶性临界分值为13.50.结论乳房肿块超声评分系统采集了BI-RADS的影像学特征、腋窝淋巴结改变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征等三方面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直径大于1.0 cm的乳腺肿物术前良恶性判断具有较高评判价值.
作者:田华;朱旭明;袁晓雷;孙建浩;黄斌;徐鼎鼎;李锋;陈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细菌性肝脓肿在临床并非少见.1999 年4 月-2010年8月,我院采用微创技术结合中药治疗4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18例.45例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和右上腹疼痛或伴有恶心、食欲减退等,其中合并糖尿病18例,胆石症6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42例.诊断通过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介入穿刺治疗明确诊断.B超、CT检查示单发性脓肿42例,多发性脓肿3例,其中肝囊肿伴感染5 例.脓肿直径4~12 cm,平均8 cm.细菌学检查32例获阳性结果,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杆菌为常见,脓液中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作者:沈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评估普外科择限期手术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程度.方法:分析行择限期手术的普外科患者604例,根据Caprini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析不同病种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恶性疾患组患者232例,Caprini评分平均(6.50±1.77)分,良性疾患组患者372例,Caprini评分平均(3.69±1.52 )分,P<0.001;消化系统恶性疾患组患者172 例,Caprini 评分平均(7.14±1.47 )分,非消化系统恶性疾患组患者60 例,Caprini 评分平均(4.64±1.17 )分,P < 0.001.结论:不同病种的普通外科择限期手术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程度是不同的,对不同风险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赵科;何向辉;朱理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a-受体阻滞剂在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经病理确诊的93例功能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根据术前药物准备情况分为甲磺酸多沙唑嗪控释片(DOX)组26例和酚苄明(PXB)组67例.比较两组在围手术期对循环的影响.结果:术前降压有效率在DOX组为73.1%,在PXB组为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发生率在DOX组为23.1%,其中术中收缩压(≥160 mmHg)1 mmHg=0.133 kpa 、心率(≥100次/min)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19.2% 和11.5%;在PXB组为59.7%,其中术中收缩压(≥160 mmHg) 、心率(≥100/min) 不稳定发生率分别为49.3% 和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OX在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降压扩容效果,术中能够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理想药物.
作者:袁令兴;李黎明;林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与单一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 组和B 组各40 例.A 组于术前24 h 内行心理干预,麻醉诱导前10 min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并于手术切皮前切口内注射0.375% 罗哌卡因30 mL,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芬太尼0.05 mg 后接电子止痛泵行PCIA(静脉自控镇痛);B手术结束时给负荷量芬太尼0.05 mg 后接电子止痛泵行PCIA.结果:A 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B 组(P<0.01),BCS舒适状态评分高于B 组(P<0.05),48 h 内PCA(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1 ).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和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优于单一静脉自控镇痛.
作者:章玲宾;樊理华;韩新;陈琴;何仁洪;游敏吉;丁友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但存在术后伤椎椎体高度恢复不良、矫正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一系列问题.我院自2006年9月-2008年6月,使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即三椎六钉法治疗28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金林峰;徐跃根;杨东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肺癌晚期不能手术而又无远处播散的病人,采用钴60-γ线放射治疗,对控制肿瘤发展、减轻体征有很好疗效.但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心脏损伤、臂丛神经炎、肋骨骨折、脊髓病等并发症和后遗症,以致被迫中止放疗.为减轻这些副反应,我们于1995年6月-2009年12月运用清热养肺汤为基本方配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储水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患者女性,47岁.因间断右上腹胀满不适1个月于2009年12月2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腹软,未触及肿块,右上腹轻压痛,Murphy征(-).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腹部超声示胆囊肿大、胆囊多发结石.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12 cm×4 cm,壁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剖开胆囊,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质硬,病理报告(图1~4)为胆囊底、体部癌肉瘤,侵及囊壁全层及神经;颈部淋巴结(1/1).免疫组化染色:上皮细胞成分EMA(++);梭形细胞成分Vimentin(++).于12 d 后再次手术探查,行部分肝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部分结肠切除术.术后存活11个月.
作者:崔志刚;段巨涛;丁卫锋;王遥;孔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患者女,50岁.肛门内肿物脱出20余年,加重1年.大便时肿物脱出肛门,便后肿物可自行还纳,大便规律,排便通畅,无便血及肛门疼痛,无腹胀、腹痛,未做系统治疗.视诊:左侧卧位,肛门呈散开状,蹲位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达15 cm,呈圆柱状.指诊:肛门松弛无力,脱出物触之较韧.诊断为重度直肠脱垂.在腰麻下行手术治疗.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脱垂的直肠黏膜顶端,距肛缘约15 cm.
作者:田雪峰;朱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7年6月-2009年10月,我科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以下简称低切高挂)的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4例均明确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男17例,女7例;年龄19~68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19年,平均4年.4例在外院多次手术.
作者:王猛;蒋进广;陈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9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采用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同时,用卡文和谷氨酰胺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军;沈锐潮;肖明灿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对9例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块直径1.8~7.0 cm,平均(4.5±1.1)cm.大部分肿块有厚薄不均匀的纤维包膜,部分肿瘤组织与胰腺有相互移行及穿插生长,1 例包膜血管内见瘤栓.5 例核分裂相达到2~6 个/10 HP.PAS 染色、AACT、Vimentin、Ins均阴性,NSE、CK均阳性,8例Syn、CgA阳性.术后随访复发2例.结论: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现较晚.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判断必须综合考虑肿瘤直径、核分裂相、有无坏死、有无包膜血管神经侵犯、Ki-67 阳性表达率等多个指标.
作者:王红卫;陈洁;贾秀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长期膝盖屈伸运动易引起髂胫束损伤,临床表现为大腿外侧至小腿外侧疼痛,且大腿外侧下中1/3交界处为压痛敏感点.我们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髂胫束损伤3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胡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筋膜腔内交通支离断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并皮肤溃疡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对36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2 条患肢)实施腔镜下筋膜腔内交通支离断术和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及抽剥术治疗,观察溃疡的愈合、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时间5~14 d( 平均9.5 d).随访3~24 个月,溃疡于术后7~58 d( 平均14.6 d) 内愈合,未见复发及新生溃疡.结论:腔镜下筋膜腔内交通支离断术和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曲鹏飞;王红;韩俊泉;刘斌;郭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外用生肌象皮膏与贝复济对糖尿病大鼠伴肌腱损伤溃疡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20只健康Wistar 大鼠以链脲佐霉素溶液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于大鼠腰背部脊柱两侧制作2个伴肌腱损伤的圆形溃疡创面,随机分2 组,分别应用生肌象皮膏和贝复济对创面进行换药.结果:经生肌象皮膏换药治疗的大鼠,其溃疡创面面积及创面愈合率在换药后期与贝复济组相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比贝复济更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尤其在用药后期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郭悦;张杨;孙晓雷;崔丽;张玮;李秀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炎性介质反应水平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3只.麻醉后右肺实施单肺通气3h.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 cm 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双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前及单肺通气后测血液中性粒细胞水平.实验结束处死,测定肺组织TNF-α、IL-6 、IL-8 、IL-10 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EP 组单肺通气后氧合指数高于EN 组及C 组(P <0.05),血液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EN 组及C 组(P <0.05),肺组织TNF-α、IL-6 、IL-8 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 明显增高(P <0.05); 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岀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调节炎性反应来减轻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作者:任秋生;陈雪琴;王均炉;包峰峰;蒋柳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美芬用于手术全麻催醒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肺科手术需行全麻催醒的65岁以下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醒脑静组(B组)及醒脑静联合纳美芬组(C组),每组20例.A组不给予任何拮抗催醒药,B 组于缝皮时给予醒脑静0.5 mL/kg 静脉滴注,C 组在B 组基础上给予纳美芬0.25 μg/kg.结果:与A 组比较,B、C组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提前于A组,C组清醒及拔管时间又提前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有明显差异(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苏醒拔管期心动过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应用纳美芬具有较好的催醒效果,且能减少清醒过程的躁动、血压剧升及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詹锦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吸引刀联合超声刀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技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将82例原发性肝癌根据应用技术分成两组,A组40例,使用超声吸引刀联合超声刀行肝切除,B组42例,常规肝切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均少于B组(P<0.01),术后第1、3、7d 的血ALT及术后第7d 的血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B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中,超声吸引刀联合超声刀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损伤轻且恢复快.
作者:张鹏;田伟军;杨志强;朱理玮;王鹏志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