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心脏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预防探讨

熊斌

关键词:急诊, 心脏介入治疗, 无复流, 预防
摘要: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禁忌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PCI治疗,试验组则在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管开通时间以及PCI术后死亡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冠脉内形成微血栓状况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有直接关联,临床通过抽吸血栓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可收到良好效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2007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根治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再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年后,两组生存率比较不具差异性(P>0.05);2年和3年后,研究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且,两组并发症不具差异性(P>0.05)。术中局部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利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尹会义;于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3~2014瑶海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麻疹疫苗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瑶海区接受麻疹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2718例,抽取血清标本,采用ELISA检测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1)本组首检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9%(2554/2718),几何平均滴度为1:706.5;(2)不同年龄儿童的抗体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但几何平均滴度无明显差异(P>0.05);(3)不同性别儿童的抗体阳性率与几何平均滴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瑶海地区适龄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整体较高,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

    作者:许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单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持续性治疗4w后,观察组患者单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关乐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8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临床影响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H、PaO2以及PaC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同时,引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作者:徐旭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及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者占比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联合前列地尔脂微球用于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彭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瘀血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选择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双氯芬酸钠及甲氨蝶呤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瘀血痹片,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IgG、RF、CRP、ESR等实验室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瘀血痹片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敏;陈丽;李特;汤子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探析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4例。甲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乙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结果与甲组相比,乙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效果较好,护理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较高,应予以重视。

    作者:魏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新发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单一治疗。两组均治疗14w,观察对比两组患者HbAI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FPG、2hFPG和Hb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FPG、2hFPG和Hb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为8.5%,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7%,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以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使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其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内固定确切有效,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出血较少,能够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功能锻炼比较快,其治疗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晓;张建光;吴北太;李金盘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在心脏猝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51例心脏猝死史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AICD治疗,3例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采取三腔AICD治疗,手术后每3个月行一次AIVD遥测检测与一般检查,对AICD工作状况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观察,并对AICD工作参数、临床用药作适当的调节。结果经术后3年随访,AICD成功实施低能电5次,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84次,成功64次。高能电除颤91次,成功复律82次。共发现室颤、室速142次,非持续165次。安装三腔AICD者,术后6个月发现EF值有明显改善,心衰症状缓解。对心脏猝死史患者采取AICD作二级预防,安全性高,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而三腔AICD是对伴有心力衰竭者出现恶心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疗手段,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适当对患者作AICD参数调整,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关键。

    作者:陈元聪;陈元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单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观察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腹腔镜卵巢囊肿患者。按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单极电凝止血组、镜下缝合组、超声刀组各4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激素(E2、LH、FSH)水平的变化、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月经紊乱情况。结果单极电凝止血组患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高于镜下缝合组、超声刀组患者(P<0.05);单极电凝止血组患者月经紊乱的发生率高于镜下缝合组、超声刀组患者(P<0.05)。在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单极电凝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具有一定的损害,可降低E2水平,升高FSH、LH水平,增加患者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月经紊乱的可能。

    作者:黎婧琳;黄翠翠;黎金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0年8月10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抚触护理。该院对两组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睡眠时间、哭闹时间、摄入量等指标进行了相关的对比与分析。结果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的哭闹时间减少、睡眠时间延长、摄入奶量增强、体格发育迅速。新生儿抚触护理对早期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更为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董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对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探析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赫赛汀治疗,试验组给予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赫赛汀与多西他赛联合对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丽兰;余更生;李晓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薄芝糖肽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脉联合滴注薄芝糖肽注射液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对照组仅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和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芝糖肽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焦阳;朱家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诊心脏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预防探讨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禁忌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PCI治疗,试验组则在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管开通时间以及PCI术后死亡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冠脉内形成微血栓状况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有直接关联,临床通过抽吸血栓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熊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替米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内科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40例和单纯用药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胺碘酮,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及左房内径。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房颤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左房内径增大幅度小于单纯用药组(P<0.05)。替米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可有效减少心房颤动次数,抑制心房重构,延缓心房扩大速度,治疗效果优于单服胺碘酮。

    作者:段菊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3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牙科收治的30例后牙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我院自行设计的改良垫矫治器矫正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矫正时间为2~4(3.4±0.8)个月,所有患者后锁解除,且均建立了良好的覆盖和覆关系;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侧面头颅X线头影各测量指标比较,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SNB角、ANB角、6 ̄MP、PFH、AFH、PFH/AFH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垫矫治器矫正后牙锁效果显著,且具有牵引方向灵活,支抗稳定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上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上面部动力性除皱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浓度为50U/ml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B组患者采用浓度为25U/ml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结果A组与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95%,药物起效时间为5.5±1.4d和5.2±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为17.8±3.7w和9.2±2.5w,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5%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部位除皱治疗时,使用50 U/ml稀释浓度,可以提高疗效持续时间;多个部位除皱治疗时,使用25 U/ml稀释浓度,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作者:李振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扑尔敏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将178例特应性皮炎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给予扑尔敏(0.35mg/kg,bid,po)联合脾氨肽口服液(10ml/支,qd,po);对照组85例给予扑尔敏(0.35mg/kg,bid,po)联合生理盐水(10ml/支,qd,po)。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比,二者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扑尔敏联合脾氨肽口服液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日华;彭伟娇;周仙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咪唑斯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9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3%(8/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4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8/45),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咪哇斯汀及沙利度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可通过协同发挥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及抗组胺功能来加强机体对炎性炎性抵抗作用,强化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邓坚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