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成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新生儿,其中有典型性高胆红素脑病患儿48例为试验组,无典型性高胆红素脑病新生儿48例为对照组,所有的患儿均接受头颅MR的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头颅MR的变化与疾病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者出现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的异常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并且试验组患儿在患病前、中、后期的信号变化也有显著差异。高胆红素头颅MR的特异性病变为对称性苍白球T1W1高信号。
作者:庄凯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子宫肌瘤术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围术期干预,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全部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子宫肌瘤术后感染风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春;易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2013年1~12月3916例孕9~13+w孕妇血清产前检查的资料,通过分析其游离β-HCG和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水平(对于孕10~13w结合超声NT值),评估患者的DS风险情况。结果3916例孕妇中,筛查DS高危150例,筛查阳性率为3.83%(150/3916);18三体综合征高危4例,筛查阳性率为0.15%(6/3916);不同年龄的高风险分组中,大于或等于35岁组DS风险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25岁年龄组DS风险率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进行DS筛查有利于发现异常胎儿,为产前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是降低出生缺陷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海平;余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境污染与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70例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对象,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1000m之内为A组(60例);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1000~5000m为B组(80例),观察对象距环境污染源5000m之外为C组(130例),对该对象环境污染源距离与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及住院天数长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B和C组的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 A、IgG和IgM)及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对象免疫功能与环境污染源关系为:C组>B组>A组;观察对象住院天数与环境污染源关系为:A组>B组>C组。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功能增高与环境污染关系密切,二者呈负相关,尽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胡春华;罗洁;李济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50例,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胸痛发病原因主要分为心源性胸痛、胸壁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三种。心源性胸痛占到很大的比例,占所有就诊患者的64%,非心源性胸痛占36%。造成胸痛的原因多样,病情复杂,要重视不典型胸痛症状的诊断,以免误诊和漏诊。
作者:童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析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辖区(社区)体检居民中糖尿病患者40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4例)、对照组(203例),研究组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用药干预、健康教育、规范随访等综合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健康教育及常规降糖用药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血糖指标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的糖尿病知晓率分别为93.1%、75.4%,服药依从率分别为90.2%、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规范随访等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谭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研究分析实施产科全程助产责任制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意义。选择临产的18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0例。观察组给予产妇全程助产方式,对照组给予产妇传统助产方式。对比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产妇活跃期、总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全程助产责任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杨历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3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选择开腹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侯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手术患者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时配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护理满意度为96.09%,对照组医生护理满意度为7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中3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科手术中配合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韩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析手术患者进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静脉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异丙酚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比较2组拔管后1h、拔管后3h的OAAS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拔管时间。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麻醉有效率分别为92.5%、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1h、拔管后3h的OAAS评分、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呼吸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拔管时间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麻醉效果确切,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奕君;莫桂熙;蔡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择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0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的对象,依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兰索拉唑加血凝酶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奥美拉唑与血凝酶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8.0%,50/51)与对照组患者(90.2%,46/51)相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9.8%,5/51)与对照组患者(27.5%,14/51)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予以兰索拉唑加血凝酶治疗,疗效明显,且再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肖石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出现失语症状的脑梗死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常规脑梗死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言语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服务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脑梗死失语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模式对出现失语症状的脑梗死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叶燕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我院呼吸科近年来收治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中医组(40例),分别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与1s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及大吸气压(MIP)等。结果对照组和中医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4.61%和89.23%;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及MI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综合疗法用于COPD稳定期呼吸肌疲劳患者可有效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肺部通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Colles骨折患者72例。患者接受手法复位治疗,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72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优等58例,良等11例,一般3例。手法复位结合功能锻炼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运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4年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的奥曲肽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较少(P<0.05),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P<0.05),复发率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2/40)(P<0.05)。奥曲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有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及冷刀锥切术)治疗的258例CIN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行冷刀锥切术,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观察CIN患者手术前后术后转阴率,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宫颈锥切术治疗后,对照组CINⅠ、CINⅡ、CINⅢ术后转阴率分别为50.0%、50.0%及58.3%,观察组分别为54.2%、57.8%及68.4%。两组术后转阴率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3±2.2min、13.0±2.9ml、33.8±5.9d,对照组分别为22.2±5.8min、32.2±5.5ml、45.2±6.2d,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阴性转化率较高。其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妇胎膜早破的原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分娩产妇400例,根据胎膜早破与否分为两组,试验组为200例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对照组为200例无胎膜早破的产妇。研究对比两组产妇相关病因发生率与妊娠结局。结果(1)相关病因发生率。试验组相关病因(胎位异常、宫颈松弛及宫腔手术史、胎儿头盆不称、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结局。试验组新生儿窒息、剖宫产、早产及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胎儿窘迫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较多,当加强孕期检查及健康宣教,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从大限度上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EB0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银,而试验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疼痛明显、创面加深、植皮、功能障碍及瘢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创面感染率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B0治疗手部深度烧伤临床疗效显著,感染率低、无明显疼痛、见效迅速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少,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徐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