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孙桂富

关键词:小切口,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 临床疗效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收入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46.7%;两组患者在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辅助阴式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大子宫的临床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需行子宫切除的大子宫(>12孕周)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结果出手术时间以外,观察组在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6%,差异显著(P<0.05)。大子宫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好,疼痛轻,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白一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收入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46.7%;两组患者在手术一般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后期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桂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糖尿病足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严重的一种之一,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截肢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糖尿病足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为降低临床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控制糖尿病足的致残率和截肢率,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观察

    选取68例急性脊髓炎者且根据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加以观察和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肌力改善、感觉恢复、排尿功能恢复、自行下床行走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同时两组用药不良反应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炯泰;梁红斌;陈捷;戴永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保妇康栓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6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选用保妇康栓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对照组仅选用保妇康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为35例(42.2%),良为40例(48.2%),差为8例(9.6%),复发7例(8.4%),对照组优为20例(24.4%),良为38例(46.3%),差为24例(29.3%),复发25例(3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妇康栓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好,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黎艳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搜集接收的股骨颈骨折69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给予甲组34例常规护理,给予乙组35例舒适护理。观察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效果,并比较。与甲组相比,乙组并发症较少,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肖雪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宫颈癌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5例宫颈癌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行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宫颈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半年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比较手术范围无显著差异,手术时间稍长,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性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盆腔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保留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凯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55例疗效观察

    探讨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选取11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利托君和烯丙雌醇治疗,对照组使用硫酸镁和烯丙雌醇治疗,对比两组保胎率和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83.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5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远高于对照组的69.09%,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利托君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习惯性流产,保胎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以在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中广泛应用。

    作者:林彦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监测孕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在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的研究

    将我院收治的14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产检的205例健康孕妇作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两组孕妇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与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比值(S/D),及比较母婴结局。结果(1)观察组子宫动脉RI 0.38±0.09高于对照组0.27±0.04,PI 0.55±0.28高于对照组0.29±0.05,S/D 1.87±0.09也高于对照组1.54±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有36例孕妇剖宫产,发生率为24.66%,与对照组的10.24%(21/205),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儿5.52%(8/145)、宫内窘迫率8.28%(12/1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95%(4/205)及2.44%(5/2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3)对所收集的孕晚期妊娠妇女的各临床因素应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显示基础血压、BMI、妊娠高血压家族史、RI、PI、S/D与妊娠高血压疾病有关联的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后发现BMI基础舒张压及PI、RI、S/D是孕晚期妊娠高血压发生的预测因子。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是影响妊娠高血压的预测因子,其对围产期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作者:梁先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褥期妇女康复的效果分析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于我院自然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于产褥早期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及产褥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妇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和康复情况。结果泌乳量、泌乳率和母乳喂养等情况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底高度、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对产褥期妇女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可有效改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林丽群;盛克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与脑缺血关联探讨

    以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血管的受累状况和患者是否有侧支代偿为依据,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命名有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有侧支代偿颈内动脉闭塞组、无侧支代偿颈内动脉狭窄组,取得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显像的检查后发现,3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中有19例患者有侧支代偿,18例患者没有侧支代偿;23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有侧支代偿。侧支代偿在脑灌注损伤状况比较严重的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比较容易出现;三组患者的顶叶皮层、颞、额的血流灌注程度差异很大,丘脑、基底节以及枕叶的血流灌注程度差别不大。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以及血管的狭窄或者闭塞程度和脑灌注损伤程度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作者:凌维汉;俞万香;余伟雄;涂加善;利文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患儿喂养不耐受是导致早产患儿早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早产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其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目前早产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机制正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同时也可能为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提供有效的防治手段。

    作者:陈汝信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从医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观察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我中心居民健康档案中所登记的2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所有患者均维持以往常规个体化药物降压治疗,同时对研究组120例患者施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从医行为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患者能够控制在更满意水平(P<0.05);研究组患者在良好服药依从性、定期监测血压、锻炼运动、合理饮食及戒烟限酒5个方面的从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施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从医行为,同时更有助于血压控制,值得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广泛开展。

    作者:王少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恶性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分析

    选取收治的63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试验组38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使患者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护理,且减少猝死现象的出现,可使其得到良好预后。

    作者:林金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比较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6例异位妊娠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组45例,给予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乙组161例,给予输卵管切除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随访1年,甲组术后妊娠32例,乙组术后妊娠76例。甲组宫内妊娠率为46.7%,乙组为39.8%,两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为24.4%,乙组为7.5%,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乙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6.7%与88.2%,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位妊娠行腹腔镜下开窗取胚术虽宫内妊娠率略高于输卵管切除术,但同时增高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的可能,应谨慎使用。

    作者:刘文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治疗潜伏期宫颈水肿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100例潜伏期宫颈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地西泮。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宫颈的变化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宫颈水肿消失率及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进入活跃期时间、活跃期时限、第二产程时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间苯三酚联合地西泮在治疗潜伏期宫颈水肿患者时,具有有效减轻宫颈水肿,缩短产程,提升阴道分娩率的作用。

    作者:林伟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对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住院剖宫产的宫缩乏力性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有效率为90.3%,手术时间为65.23±5.23min,术中出血量为605.63±56.84ml,产褥感染、继发性贫血、痛经发生率为12.9%,以上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欧素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选取的22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联合检验诊断,通过诊断结果评价其价值。结果223例患者中细菌感染136例,病毒感染87例。全血CRP升高122例(54.71%),血常规中WBC计数升高128例(57.40%),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均升高103例(46.19%)。其中全血CRP明显升高,血常规中WBC计数也随之显著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此外,细菌感染组患儿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及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CRP与血常规中WBC计数联合能准确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增加患儿身体负担。

    作者:潘庆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观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选取80例浅表层膀胱癌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TURBT术式治疗,观察组采取HOLRBT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在表浅层膀胱癌手术治疗方案中,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临床应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俊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伴胆汁反流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胃炎的患者共9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1组、对照组2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1组予以雷贝拉唑治疗,对照2组予以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予以2种药物联合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对照1组显效率30.0%、有效率56.7%、总有效率86.7%,对照2组显效率33.3%、有效率53.3%、总有效率86.7%,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86.7%、有效率13.3%、总有效率100%,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3组用药后发现轻微的头痛、恶心、腹泻等现象,未影响正常治疗和生活,无需用药均自行减缓并消失(P>0.05)。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共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胃炎综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柳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