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并同期行颅骨修补钛网放置位置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彭俏菁;黎源;黄启锐;程巍;罗文波

关键词:早期, 脑积水, 颅骨缺损, 同期手术
摘要:目的 比较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并同期行颅骨修补不同钛网放置位置(颞肌外、颞肌下)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脑积水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0例中20例采用颞肌下钛网修补,20例采用颞肌外钛网修补,对比发现,颞肌外组术后并发症率较颞肌下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并同期行颅骨修补行颞肌外钛网修补优于颞肌下钛网修补.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疫苗联合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以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治疗的168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研究对象82例予以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86例采用乙肝疫苗联合干扰素治疗.治疗6个月后,对其疗效,安全性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数据分析及组间比较.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4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6% 显著低于对照组75.6%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与对照组14.6%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即两组研究对象安全性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研究对象总治疗依从率为97.7%高于对照组97.6%的总依从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 乙肝疫苗联合干扰素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熊晓晴;文小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中优化术前访视的护理效果观察

    观察优化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给予优化术前访视,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手术期间的身心紧张状态及护理满意度.两组入院第2d晨起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手术室摆好手术体位后的收缩压和心率改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优化术前访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学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胰岛素注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妊娠期孕妇机体内的血糖管理比较复杂,容易出现血糖代谢紊乱致糖尿病的情况,妊娠期糖尿病属于糖尿病的特殊类型,血糖的升高还会造成机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相关物质的代谢失调,不仅给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还会增加围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风险. 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有效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常规的饮食控制、适度锻炼和降压药物的使用,胰岛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而胰岛素泵作为其中一种注射方法能够对机体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进行模拟,获得更为优秀的降糖效果.本文就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及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不同注射方法下的疗效差异等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佳方式.

    作者:杨艳英;王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对危重病人抢救的护理体会

    对72例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抢救的危重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以术前环境、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手术医师开展手术及术后对患者加强气管管理等为护理工作重点. 72例患者气管导管置入顺利,手术时间为3~12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无与操作有关的死亡发生. 术后切口渗血5例,切口无感染,气道无狭窄,发生皮下气肿3例,无气胸、切口溢痰等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 对危重病人抢救采用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护理人员术前做好环境、用物、患者的准备工作,术中与操作医生密切配合,加强病情观察,术后做好气道管理,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可有效降低抢救的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林春英;李宝嘉;石秋连;黎记弟;王芷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情况. 选择参加无偿献血的5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为对照组采血时提供常规采血护理服务,包括告知献血者在采血前后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给予巡回护理等,在为观察组献血者提供护理服务时采用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46%,对照组为95.37%,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在进行采血护理干预时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程序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应推广使用.

    作者:杨美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外科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回顾性分析1000例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时间及脱管的类型,并总结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根本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1000例置管外科患者共置管2500次,其中非计划性拔管次数60次,占2.4%(60/2500).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7.5%,深静脉导管和空肠营养管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5%. 导管拔脱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8,P<0.05). 固定方式采取传统的胶布和敷贴方式,很容易出现拔脱,占78%. 拔脱方式中滑脱和被动牵拉脱出发生率较高,占70%.非计划拔管在夜间的发生率为80%.主要发生于夜班0:30~8:00.60次非计划拔管中,高危导管拔脱有25例,占41.6%. 夜间没有做到4小时1次评估的占80%. 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中胃肠减压管及深静脉置管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和患者的特征有关系,同时也和护理措施有直接关联. 外科患者更要结合易拔脱管道的类型和实际导管的固定情况,将管道的管理加强,做好人员管理,注重护理培训.

    作者:刘良英;梁珍;张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效果. 方法 以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后疼痛.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d及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为4.41±0.76、1.33±0.27,对照组为5.25±1.28、1.75±0.6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VAS评分差异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76.3%,对照组为57.9%,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体征平稳,未出现神经根、大血管损伤,椎间隙、硬膜外腔未出现感染. 结论 射频热凝术联合硬膜外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杨建华;李文俊;杨海慧;王世永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累及动脉的腹膜后肿瘤手术方法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腹膜后肿瘤390例,选取100例肿瘤与动脉血管关系密切的腹膜后肿瘤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结果,分析其影像学表现与手术可切除性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受累血管121根,累及腹主动脉43例、髂动脉33例、肾动脉19例、脾动脉4例、肠系膜上动脉14例、肝动脉8例. 其中恶性肿瘤以脂肪肉瘤为主,良性肿瘤以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居多. 完全包绕组与部分包绕组和毗邻压迫比较所采用手术方法有统计学意义;部分包绕组和毗邻压迫比较所采用手术方法有统计学意义;受累动脉血管壁破坏,伴充盈缺损较受压变形界面不光滑组、受压变形界面光滑组、紧邻血管形态正常组比较所采用手术方法有统计学意义;受压变形界面不光滑组与受压变形界面光滑组、紧邻血管形态正常组比较所采用手术方法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可以作为术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性诊断、手术可切除性的评估和术中对累及血管的处理预案的有效依据,是肿瘤完整切除的有效保证.

    作者:段飞雪;刘国军;李小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在急性脊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选取2012年12月~2011年1月收治6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随机分组,试验组39例患者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对照组29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探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87%,满意度为97.4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5.86%,满意度为79.31%,差异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脊髓炎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使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减少住院时间,值得推荐.

    作者:魏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变化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3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中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打鼾及睡眠呼吸异常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疾病情况将患儿分成OSAS者51例(观察组)和原发性鼾症者51例(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儿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两组患儿hs-CRP、ISI各相关指标及ISI水平,分析观察组患儿hs-CRP水平与睡眠监测各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AH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的平均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在FPG、UA、TG、TC、LDL-C、INS及ISI等指标水平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可知,患儿hs-CRP水平与LSaO2呈负相关, 与平均心率、AHI、BMI、INS及ISI无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OSAS患儿机体的hsCRP水平上升,但胰岛素敏感指数无明显变化,临床上应对此加以关注,并进行尽早干预治疗,以免诱发心血管类病症.

    作者:梁展图;谢广清;龙晓玲;张泉山;付四毛;刘玉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08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内血肿粉碎性穿刺微创手术,进而对患者进行颅脑CT影像的定位工作.同时在患者发病入院后1、3d进行常规复查的颅脑CT工作,患者进行一次性颅内穿刺血肿清除手术后血压值产生了不同于入院时的变化,因而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34例患者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来研究患者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与患者颅脑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从34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患者的颅脑CT结果可看出,出现血肿形态规则的患者有18例(52.94%),不规则的有16例(47.06%);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有13例(38.24%);血肿扩大的患者有33例(97.06%).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通过复查患者的颅脑CT,进行临床观察,出现一些患者存在再出血现象. 基于影像学角度提出采取适当的微创治疗措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手术必须在积极控制血压的条件下进行,以此为进一步控制患者脑出血症状提供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恩;谢锡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和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评价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 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变化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TBIL、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为5.3± 1.9d,短于对照组的8.6±3.0d(P<0.05).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确切,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和胆红素的重吸收,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镇元;赖文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效果观察与护理体会

    将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我院行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住院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其均分成2组,对照组通过传统肌注镇痛药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实施硬膜外接镇痛泵持续镇痛,给予2组患者积极细致的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镇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VAS≤4分者32例,4分8分,要相比对照组的16、14和6例更具优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更高,不适症状发生例数更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腹部外科术后镇痛中应用镇痛泵进行持续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但不适症状较多,需配合积极的措施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肖琪;曹炎;黄惠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老年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早期老年子宫内膜癌方面,应用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毅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舒适护理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异常1 例(占3.33%),舒张压异常2 例(占6.67%),对照组收缩压异常 6 例(占20.00%),舒张压异常8例(占26.67%),观察组血压异常波动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观察组患者中轻度焦虑人数共2例(占6.67%),中度焦虑1 例(占3.33%),无焦虑27 例(占90.00%);对照组患者无焦虑8 例(占26.67%),轻度焦虑6例(占20.00%),中度焦虑9例占30.0%,重度焦虑7例(占23.33%),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稳定情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对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宜选用舒适护理方案,在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方面有显著的意义.

    作者:郑风翠;胡明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并同期行颅骨修补钛网放置位置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并同期行颅骨修补不同钛网放置位置(颞肌外、颞肌下)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脑积水并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0例中20例采用颞肌下钛网修补,20例采用颞肌外钛网修补,对比发现,颞肌外组术后并发症率较颞肌下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并同期行颅骨修补行颞肌外钛网修补优于颞肌下钛网修补.

    作者:彭俏菁;黎源;黄启锐;程巍;罗文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窒息新生儿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目的 分析窒息新生儿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方法 以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44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窒息34例,为轻度组,重度窒息10例,为重度组,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30例新生儿为对照组,通过彩超测定并比较三组新生儿大脑前动脉血流情况. 结果 三组PI[(0.97±0.04)vs(0.90±0.08)vs(1.15±0.05)]、RI[(0.57±0.05)vs(0.61±0.04)vs(0.54±0.03)]、Vs/Vd[(2.52±0.16)vs(2.66±0.12)vs(2.36±0.14)]、Vs[(31.21±1.08)vs (28.58±1.00)vs(40.12±1.36)]cm/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重度组脑出血发生率40.0%,较轻度组、对照组的8.8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窒息新生儿早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窒息程度有关;且新生儿窒息易引发脑出血等并发症,需早期防治.

    作者:张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慢性心衰心室重塑的影响

    选取90例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麝香保心丸,试验2组增加大剂量麝香保心丸,比较三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血管紧张素Ⅱ、LVEDD、LVESD及LVEF水平具有改善,其中试验2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麝香保心丸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室重塑机制,且大剂量麝香保心丸临床疗效较小剂量显著.

    作者:刘左玲;刘衍宇;凌云;陈晓;许锦荣;方凌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产科门诊综合干预对分娩及喂养方式影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因为家庭、社会及产妇自身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然而,剖宫产对产妇有着较大创伤,且会破坏产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进而影响乳汁的分泌,降低产妇母乳喂养率. 因此,产科门诊提倡给予综合干预. 现对综合干预对分娩、喂养方式的影响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作者:丁昭宁;邓翠平;刘文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收集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6w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高菊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