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皮肤在PICU患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中的应用观察

张清秀;桂春英;刘莎

关键词:人工皮肤, PICU,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摘要: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PICU行CPAP的患儿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使用CPAP鼻塞前,观察组给予人工皮肤贴于鼻部周围,对照组给予胶布直接固定于鼻部皮肤。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鼻部局部皮肤损伤、感染情况。观察组鼻部局部皮肤损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皮肤可有效缓解CPAP鼻塞对患儿鼻部局部皮肤的压迫,预防鼻腔皮肤及黏膜损伤,减少因其引起的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DR与多层螺旋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临床比较

    选取收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4例,分别采用DR和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和影像学特点。 CT诊断肋骨、腰椎、颈椎、胫骨平台、胸骨、腕舟骨骨折等阳性率明显高于DR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诊断效果明显优于DR检查,可作为临床首选。

    作者:张志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改良微创小切口重睑术与传统埋线重睑术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微创小切口重睑术与传统埋线重睑术。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重睑术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埋线重睑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重睑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发生肿胀、切口瘢痕、疼痛的患者比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创小切口重睑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璟;卢敏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评价

    探讨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选择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于此,试验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和治疗前相比,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明显(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明显(P<0.05)。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预后,促进康复。

    作者:陈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8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典型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组26例和有症状组62例。分别行心电图及心电向量检查,比较2种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症状组26例患者中,心电图阳性为12例,阳性率46.15%,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阳性为22例,阳性率为84.61%,有显著差异(P<0.01);有症状组62例患者中,心电图阳性为44例,阳性率70.97%,心电图联合心电向量阳性为59例,阳性率为95.16%,有显著差异(P<0.01)。心电图与心电向量联合检查能够提高临床上无创检查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作者:曹洪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符合标准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鼻胃管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治疗组患者腹部不适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有效的缓解了患者肠梗阻的临床症状,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再次手术的损伤,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占庆;马强;高玉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浅论甲状腺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选取我院经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06例进行分析,对患者行超声诊断检查,观察记录检查结果并和病理学诊断及实验室诊断结果相比对。结果超声诊查下,患者中有甲状腺瘤32例,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30例,Graves病16例,甲状腺癌14例,桥本甲状腺炎1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4例,其中甲状腺瘤误诊3例,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误诊1例,Graves病患者出现2例误诊,甲状腺癌患者出现1例误诊,桥本甲状腺炎误诊1例,误诊率为7.55%,准确率为92.45%。其结果和病理学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十分相近,差异在P>0.05内。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而言,进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且给病人带来的创伤小,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因此应用价值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殷艳林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肠胃不适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腹部手术后肠胃不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情绪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腹部手术后肠胃不适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满意度,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陈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口服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观察口服优思明对人工流产术后恢复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5例。两组均使用同样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观察组在术后加服优思明进行治疗,治疗3周后复查。用药后观察组出血量比月经量少的占63.70%,比对照组高25.18%。观察组出血量比月经量多的占6.67%,比对照组少19.26%;观察组输卵管正常者占89.63%,比对照组高25.19%。观察组输卵管异常者占10.37%,比对照组低25.19%;观察组有影响再孕因素的占7.40%,比对照组低20.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优思明可减少孕妇术后出血量、降低输卵管粘连、堵塞的发生率并提高孕妇再次怀孕的机率,恢复子宫功能,患者普遍反映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钰;黄利英;黄小凤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123例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3例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手术患者。按照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瞳孔改变,GCS评分,致伤原因、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患者进行分组,统计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间隔,术前瞳孔改变,GCS评分,脑损伤类型,患者年龄五个指标与急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相关,性别、致伤原因与预后关系不大。结论 GCS评分,瞳孔改变,外伤至手术清除血肿之间的时间等指征是特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手后应接受密切观察以降低硬脑膜外血肿,脑内血肿等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薛元峰;严建松;张源源;丁俊宏;周立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度洛西汀合并小剂量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精神科的54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应用度洛西汀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应用度洛西汀治疗,疗程6w。分别采用HAMD、HAMA量表和SCL-90躯体化因子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和6w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6w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80.7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4和6周HAMD、HAMA和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46%和3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西汀合并小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病人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海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新生儿耳道及鼻腔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影响的观察

    1482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听力筛查按照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给予耳道及鼻腔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筛率和复筛率。观察组初筛通过709例,未通过32例,初筛通过率为95.68%,对照组初筛通过663例,未通过78例,初筛通过率为89.47%,观察组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际复筛1例,实际复筛率为3.12%,对照组实际复筛15例,实际复筛率为19.32%,观察组筛查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对新生儿耳道及鼻腔护理,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通过率,有利于对及早发现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有利于患儿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

    作者:杜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耳镜下自体脂肪移植对鼓膜穿孔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鼓膜穿孔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对鼓膜进行修补。治疗组患者采用耳镜下自体脂肪移植对鼓膜修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治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在听力改善、愈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鼓膜穿孔采用耳镜下自体脂肪移植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敏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行统计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春奇;徐小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加重期肺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一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取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SV、CO分别为62.64±6.54%、70.69±6.82ml、4.82±0.62L/min,高于对照组的57.69±5.24%、54.36±7.21ml、4.02±1.25L/min,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淑娴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评价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62例急性胃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后行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6.45±1.03d,显著优于对照组18.45±3.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胃出血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丁高潮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研究组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次碎石成功率及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结石排出周期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效果可靠,结石排出率高,手术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观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在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王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RPR与TPPA检测对梅毒诊断价值分析

    选取近两年在我中心接受梅毒检测的患者80例,采用RPR、TPPA同时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特异度,以及阳性检出情况。结果TPPA在梅毒II期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00.00%高于RPR的92.30%,但是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TPPA在梅毒I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RPR的71.11%,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TPPA在潜伏期梅毒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RPR的66.67%,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检测(TPPA)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RPR),适合梅毒患者的首次诊断,但是RPR检测简单,出结果快,更适合人群的筛查。

    作者:李佩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34例47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均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予以治疗,术后随访7~25个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显示,本组34例47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中,44眼矫正良好,占93.62%,3眼早期眼睑闭合不全,矫正基本满意,占6.38%,无1例矫正不良,本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为100.00%。采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继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胃癌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对比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58例胃癌手术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2±12.2h、11.8±2.8d,较对照组患者的79.8±15.7h、14.6±2.6d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为(2/29)6.90%较对照组的(3/29)10.34%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术后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加快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作者:陈永兵 刊期: 2015年第17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