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法在脑出血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陈国强;秦利;屠海玲

关键词:脑出血, 依达拉奉,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法应用在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疗法,对观察组则采用依达拉奉和常规方法联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以及治疗后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74±2.12、7.01±1.77,对照组相应的为16.13±2.68、10.14±1.95,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d以及治疗后30d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分数分别为57.12±3.45、62.44±6.02,对照组相应的为46.35±3.01、51.36±5.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产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3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的治疗基础上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依据随机数字法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杏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结肠支架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患者20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结肠支架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总结结肠支架在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支架置入后患者腹部液气平、肠管扩张程度、近端结肠横径明显优于置入前(P<0.0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近期效果理想,对数在24h内解除梗阻。针对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患者,结肠支架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王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探讨

    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改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观察组患者经改良护理后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发生护理缺陷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时,应当密切留意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及时有效的保证与患者的沟通,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作者:殷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共有2817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其中被确诊为过冠心病的共有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0~80(48.35±12.76)岁,根据患者的病情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70例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然后,随机抽取120例正常的非冠心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18~72(47.22±11.42)岁。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指标明显高出对照组健康人员的一倍或更高,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HS-CRP指标明显高出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心绞痛程度与HCY、HS-CRP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HCY、HS-CRP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以及冠心病预后的重要评判指标。

    作者:张华珊;张爱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胸腔镜与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临床检查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24例,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进行诊断。与临床常用闭式引流取胸腔积液行细胞病理、影像学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其诊断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胸腔镜组确诊率为100%(24/24),闭式引流组确诊率为79.2%(19/24),胸腔镜组确诊率明显高于闭式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24例患者中胸腔镜下多部位取材的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率为100%(24/24)。总计确诊病例24例,阳性15例(结核12例、肿瘤3例),慢性炎症9例。闭式引流组24例患者确诊率为66.7%(16/24)。总计确诊16例,阳性10例(结核8例、肿瘤2例),慢性炎症6例,原因不明8例。内科胸腔镜是一种诊断率高、简便、安全、创口小的诊疗手段,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琨;文琼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产妇,排除阴道试产禁忌证,行阴道试产成功者中随机选49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同期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直接选择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分娩时间、母体出血量、新生婴儿健康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母体出血量、新生婴儿健康情况(Apgar新生儿评分标准)等一系列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以及产褥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6.1%;对照组患者术后产妇大出血4例、新生儿窒息2例、产褥感染5例,并发症发生率22.4%。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阴道试产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然而手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选择产妇类型,保证产妇健康。

    作者:贺丽荣;刘国成;李子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被进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被进行术后的常规治疗,对比两个组别,分析治疗后患者的身体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根据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判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大于对照组(43.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视力提升幅度较大,眼部的炎症也较少,对患者的视力有着很大的改善。医护人员通过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老年白内障的术后问题,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患者的视力大幅度提升,且眼部的炎症发生率较少,患者对此项满意度极高。

    作者:李志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替格瑞洛替代治疗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疗效分析

    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抽取100例分别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其血小板聚集率更高,而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值、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更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治疗上给予替格瑞洛替代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血小板的聚集率,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灏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0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例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将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保胎治疗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因手术导致的早产、流产出现,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且不会增加流产和早产的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向延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Leep术+止血消炎粉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leep术联合止血消炎粉在宫颈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自2010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71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对照组163例,仅接受leep术治疗,观察组208例,采取leep术联合止血消炎粉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1次成功率与治愈率分别为99.0%与100.0%,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4.1±0.6d、42.1±5.3d,短于对照组(P<0.05);且其出血量为10.1±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宫颈病变患者采取leep术治疗的同时,需重视对术后继发感染与出血的预防,配合使用止血消炎粉,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作者:肖烨;符彩霞;余珍;李春莲;钟俏;万外英;伍慕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胆囊管超细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

    目的:研究经胆囊管超细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96例经过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开腹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观察组56例患者通过腹腔镜经胆囊管超低胆道镜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中51例手术成功,占90.07%,手术时间为76.9±27.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5.7±2.1d,2例出现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出现;对照组患者中38例手术成功,占86.37%,手术时间为138.4±39.6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4±1.9d,2例出现胆漏,无胆道残余结石出现。结论胆道结石患者通过胆囊管超细胆道镜实施治疗,有效的避免了放置T管和切开胆总管,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于涛;郭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胃肠超声造影在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胃镜、超声造影检查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组患者的胃肠超声造影声像图,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及阴性、阳性预测值。结果发现:(1)声像图表现,胃底部黏膜为波浪状,向胃腔内隆起,胃壁厚度增加,扩张的胃底静脉表现为黏膜下有迂曲、短棒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2)胃肠超声造影的敏感度为80.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2.9%,诊断准确率为90.0%。胃肠超声造影操作简单,痛苦小,准确率高,在胃底静脉曲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永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卡托普利组予卡托普利治疗,氨氯地平组予氨氯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予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治疗8周末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下降值、不良反应均优于另外两组(P<0.05)。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两者单独使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军;梅冬环;刘汉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每搏量变异(SVV)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临床指导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SVV)指导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老年脓毒性休克行机械通气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SVV组30例和常规组26例,其中SVV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常规组采用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结果 SVV组复苏时间较常规组短,乳酸、NT-proBNP较常规组下降(P<0.05),氧合指数较常规组升高(P<0.05)。两组左心功能不全、MODS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组复苏后CO、SV较复苏前改善(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容量复苏,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邓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泌尿系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常规开腹手术对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0例泌尿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h)、手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长(d)以及术中、术后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随访。应用SPSS19.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h)、术中出血量(ml)和住院时长(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6.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生存率试验组(86.67%)高于对照组(6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针对泌尿系肿瘤治疗时,较常规性开腹手术在有效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赵志刚;李昌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微生态疗法在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儿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再应用微生态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可取的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芳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颅脑创伤后脑梗死行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颅脑创伤后脑梗死行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醒脑静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加以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ND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3.8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87.50%,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患者行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疗效,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润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声、螺旋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患有肠梗阻的患者,共72例。对患者分别使用腹部X线、超声以及螺旋CT的方式进行诊断,并对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实验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肠梗阻准确率为97.25%,梗阻位置准确率为87.5%,病因准确率为88.9%;使用腹部X线诊断的肠梗阻准确率为91.7%,梗阻位置准确率为81.9%,病因准确率为75.0%;使用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准确率为98.6%,梗阻位置准确率为90.2%,病因准确率为75.0%。其中,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超声次之,腹部X线差。在肠梗阻的诊断过程中,使用以上三种诊断方法,都能实现良好诊断。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性与操作的简单性以及使用的经济性等因素后,发现超声诊断方法的优势明显,适宜于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志明;涂越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治疗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试验组2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选择常规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身体的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的排气时间上,试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并发率为16.7%,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身体损伤较小,疼痛程度低,恢复时间短,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高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选取43例(49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眼压低于术前(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任何严重性并发症。闭角型青光眼采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云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