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术后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志强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 老年白内障, 术后治疗
摘要:选取我院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被进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被进行术后的常规治疗,对比两个组别,分析治疗后患者的身体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根据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判定,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大于对照组(43.3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视力提升幅度较大,眼部的炎症也较少,对患者的视力有着很大的改善。医护人员通过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老年白内障的术后问题,治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患者的视力大幅度提升,且眼部的炎症发生率较少,患者对此项满意度极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利福平注射液在菌阳肺结核患者初治中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120例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 A组患者给予异烟肼以及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基础药物治疗,B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利福平口服,C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A、B两组,而B组临床总有效率(70.00%)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痰菌转阴率(80.00%)及治疗2个月时痰菌转阴率(95.00%)均明显高于A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都表现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等,且不良反应率相近(P>0.05)。利福平注射液治疗菌阳肺结核初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平权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伴焦虑的临床护理干预体会

    将我院84例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42例,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联合基础护理与单一基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变化。干预后两组SAS及SDS评分显著改善,观察组(45.60±7.06、47.30±3.33)分 vs 对照组(55.60±7.16)分、(59.30±4.64)分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术后24h、3d、7d的VAS评分分别7.04±1.26、4.13±1.05、2.34±1.26分,与对照组7.20±1.30、5.20±1.64、3.60±1.18分比较,除24h外均显著较低(P<0.05)。对普外科患者采取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为主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缓解术后疼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性沙丁胺醇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则静滴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较对照组的78.0%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荣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方法2013年1~12月共有2817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其中被确诊为过冠心病的共有120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0~80(48.35±12.76)岁,根据患者的病情将12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70例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50例。然后,随机抽取120例正常的非冠心病的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18~72(47.22±11.42)岁。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指标明显高出对照组健康人员的一倍或更高,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CY、HS-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HS-CRP指标明显高出稳定型心绞痛组的患者,二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心绞痛程度与HCY、HS-CRP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HCY、HS-CRP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以及冠心病预后的重要评判指标。

    作者:张华珊;张爱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5%,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肌酶、心率等情况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其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心肌酶的变化水平,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姚江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奥拉西坦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70例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21例,有效9例,显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4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为:无效11例,有效15例,显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奥拉西坦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杨华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拉美兹呼吸减痛法与无痛分娩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分为A、B两组(各70例),A组患者采用拉美兹呼吸减痛法进行分娩,B组予以连续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A组有63例顺产、7例(10.0%)行剖宫产,B组有61例顺产、9例(12.9%)剖宫产,两组的剖宫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顺产产妇的疼痛程度、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B组(P<0.05)。在分娩过程中应用拉美兹呼吸减痛法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促进正常分娩,同时也能避免无痛分娩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且无需增加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分娩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李媛;单斌;尹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我院9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较少,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脑梗塞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并发症少。

    作者:谭莲芬;邝景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50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硝酸甘油的使用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以及护理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罗良华;郭君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QOL测评表结果及患者肺功能情况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我院治疗的6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或其监护人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试验组除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外,还根据患者的不同患病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生存质量(QOL量表)评分并比较。结果试验组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较大,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且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存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蓝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将我院住院治疗的7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2组:多巴胺治疗组(对照组)35例,GM1联合多巴胺治疗组(观察组)36例。2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为基础。观察患儿临床神经症状恢复的时间,治疗后头颅CT改善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测定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观察组较对照组意识、反射及肌张力恢复、头颅CT改善及NBN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应用GM1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HIE患儿可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朱俊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猩红热临床疗效观察

    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猩红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1例。临床用药组给与抗生素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与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治疗7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比较。联合用药组各项指标变化均优于临床用药组;且临床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0.6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77%,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热毒宁联合抗生素治疗猩红热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沈海滨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在心绞痛斑块性质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脉斑块性质的评估及心绞痛类型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明确冠脉狭窄≥50%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冠脉CTA成像,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比较两组患者CTA影像的斑块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总斑块数检出中,UA组患者主要以软斑块及混合斑块为主,SA组患者则以钙化斑块为主,数量与UA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总软斑块数(OR=1.10795%CI 1.018~1.154)、病变血管软斑块(OR=0.95295%CI 0.922~1.301)可作为UA发病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A对冠脉斑块的检出及性质判断敏感度较高,临床可应用CTA明确斑块性质,初步进行心绞痛类型的鉴别以及心绞痛发作的预警。

    作者:殷志成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外切内扎术治疗痔疮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外切内扎术治疗痔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7月我院肛肠科收治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TST与外切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0%总有效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各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可减轻患者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选军;王凯辉;何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门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P<0.05。人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焦德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高征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收治的妊高征(PIH)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6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单药治疗,试验组采用硫酸镁和硝苯地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及母婴预后情况。1疗程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尿酸、胱抑素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母婴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硫酸镁及硝苯地平治疗PIH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及母婴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舒伟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麻醉方法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选取62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给予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气腹后10min、术毕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麻醉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导管拔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率和追加镇痛药物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措施具有苏醒快、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

    作者:张苑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4%;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6%,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包块直径、血β-HCG以及血孕酮的检测结果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安全有效,还能够使患者的生育能力得以保留,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孙海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微生态疗法在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将2013年7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儿蒙脱石散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再应用微生态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可取的较为满意的效果,可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芳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氟桂利嗪单用及联用血塞通治疗老年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单用氟桂利嗪及联合应用血塞通对老年偏头痛(MR)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96例MR患者作为疗效分析对象,分为氟桂利嗪组、联用组,联用组的治疗药物包括血塞通与氟桂利嗪。结果联合组MR患者总有效率为93.75%,氟桂利嗪组为77.0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塞通、氟桂利嗪对MR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

    作者:覃燕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