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樟柳碱联合综合治疗320例弱视临床治疗体会

罗永旗;李晓平;赵勇超;王健

关键词:复方樟柳碱, 综合治疗, 弱视, 体会
摘要:选取我院及汉中奥斯美眼视光门诊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0例弱视患者,眼科常规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散瞳检影验光后确诊的弱视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配合西安爱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红光闪烁、CAM视觉刺激仪、后像、光刷、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仪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例肠结核误诊结肠癌的病例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主诉因腹痛腹泻、低热25d入院,25d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低热等症状,体温:37.6~37.8℃,未经诊治,症状无明显改善,13d前自觉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呈糊状样便或水样便,偶有血便或便秘,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经药物静脉注射(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仍反复出现低热,并伴有腹痛腹泻,遂到我院就诊,入院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低热、腹痛、腹泻和便秘交替,患者精神欠佳,睡眠和食欲均欠佳,体重明显下降。既往史:慢性浅表性胃炎3年,前列腺增生6年,体格检查:心率:73bpm,呼吸21bpm,血压:145/89mmHg,体温:37.7℃,贫血貌,心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部检查发现右下腹可扪及包块。考虑患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贫血貌等症状、腹部扪及包块,入院初步诊断为结肠癌。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大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与红细胞,1:2000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PDD试验)结果为++,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肠局部出现结肠管狭窄,肠镜下取粘膜活检发现结核结节形成,考虑患者出现腹痛、血便、腹泻与便秘交替,右下腹包块、体重明显下降和贫血貌的出现,初步诊断为结肠癌、肠结核。为进一步确诊或排除结肠癌、肠结核的诊断,完善相关性检查,胸部X线摄片检查发现肺结核,胸部CT扫描发现肺结核,腹部增强CT发现腹膜呈结节样增厚,腹腔少量积液。肠壁增厚4~6mm,肠壁明显强化,淋巴结增大伴钙化。电子肠镜下收集病理组织进行组织活检为干酪样坏死型肿块;患者完善相关术前检查,术前准备充分后择期行右下腹包块或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肉眼观察和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病变组织成结核样干酪样坏死;术中收集附近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组织病理活检也证实了肠结核的诊断,本例患者终确诊为肠结核,排除结肠癌的诊断。患者确诊后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90d,维持性治疗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二联抗结核治疗9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随访6个月后患者无复发。

    作者:唐秋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甲氨喋呤联合放疗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0月20日~2012年10月30日的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4例患者均采用单药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六周期+全脑放疗30Gy/15F,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对照疗效OS、PFS及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化疗前及放疗结束后3个月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A组12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例,稳定4例,进展1例,中位生存期16(10~22)个月。 B组12例,化疗后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0例,进展0例,B组中位生存期略长于A组,但两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均有轻度下降。更大剂量的甲氨喋呤化疗应用后可达更高的完全缓解率,放疗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是治疗PCNSL的首选方案。

    作者:山常国;蔡林波;周青;甄俊杰;肖宵;王立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依诺肝素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依诺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后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比对照组85.9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依诺肝素钠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游伊娜;郭玲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黄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61例慢性盆腔炎性疼痛疗效分析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慢性盆腔炎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予以三黄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观察组复发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P<0.05)。三黄汤灌肠与抗生素练联合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疼痛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对策研究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4月收治的8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光照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个性化系统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9.8%(P<0.05);观察组患儿共出现6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出现21例不良反应,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黄疸新生儿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任娜;王娅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方治疗4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8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行我科自拟协定中药方治疗,对照组予行甘露醇治疗,观察1w,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中显著改善12例,改善23例,改善欠佳5例,总改善率87.5%;对照组中显著改善9例,改善20例,改善欠佳11例,总改善率72.5%。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骨伤后期肿胀患者,行中药方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行。

    作者:叶勇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进展

    在众多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且近年来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一前提下,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方法不断分析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点关注课题之一,文章将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流行现状与危害、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做出详细综述。

    作者:王秀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刊误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3例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使用圈套固定器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使用圈套固定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1例需进行阑尾切除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8例。对81例病患行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组在手术中使用圈套固定器,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式。对比手术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占15.79%,明显多于观察组。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行二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配合使用圈套固定器疗效显著且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刘汉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3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38例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临床确诊为慢性胆结石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结果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每天2粒,每天3次,共治疗1个月。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1个月,每次6片,每天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腹胀症状积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腹胀症状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治疗慢性胆结石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患者腹胀症状并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广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恩替卡韦治疗耐阿德福韦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耐阿德福韦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mg,1次/d,连续治疗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HBVDNA、ALT及AST水平,统计HBeAg阴转率。本组86例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肝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HBeAg的阴转率为77.9%,HBVDNA、ALT及AST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是有效的,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盆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2例骨盆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36例。A组患者在B组的基础上采用钢板外固定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3个月~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数字疼痛评分得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雷永林;王瑞麟;李学峰;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应用分析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门诊换药室的患者3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92例和对照组175例,研究组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的晕厥,发生率为0.52%,对照组有8例出现晕厥,发生率为4.6%,两组患者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门诊换药室的患者采用预见性的护理,能够较大的减少出现晕厥的情况。

    作者:肖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8例门脉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A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4%,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8%,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对门脉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罗正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卡马西平联合多虑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探讨

    选择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70例单一用药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常规治疗;70例联合用药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多虑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人数、治愈人数、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用药组,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随访三个月,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优于单一用药组。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多虑平与卡马西平联用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促进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潘治斌;王文萍;王士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疼痛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患者27例,采用卡马西林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有患者27例,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运用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起效较快,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值得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任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研究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ICU重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VAP16例(26.7%),对照组发生VAP27例(45.0%),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SaO2、PaO2、PaCO2和PH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CU重症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接受系统的临床干预,有助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降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诊治疗策略

    目的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急性胃大部切除术8例,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20例,开腹穿孔修补术(开腹组)24例。观察各方法的疗效,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本组58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体温异常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溃疡复发率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具有诸多优点,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非手术治疗和胃大部切除术可作为急诊治疗的有效补充。

    作者:朱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耳鼻喉门诊病人心理特点分析与心理护理分析探讨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耳鼻喉门诊病人患者200例(排除心理疾病,耳聋,智力障碍,恶性肿瘤者),其中中耳科患者90例、喉科50例、鼻科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观察组接受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接受专业心理护理后,可提升患者的接受度。对就诊者加强心理方面的护理与干预,可有效减轻就诊时患者焦虑的负面心理,从而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理性面对自身疾病。有利于医生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健康恢复,降低死亡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卵巢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报道

    1病例报告患者,女,59岁,绝经10年,入院前2个月查体时B 超提示盆腔肿物,并间断有左下腹痛2次,为绞痛,持续时间短,平卧后可缓解。无阴道出血,无恶心、呕吐。1月前于我院检查,B超提示盆腔两侧低回声包块(子宫肌瘤伴退行性变?),并行肿瘤六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近半个月出现尿频,以夜间明显,大便正常,近3个月体重减少3公斤。查体:T 36.4℃P 80次/min,R 20次/min,BP 150/68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剑突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稍小,子宫左侧可及一肿物直径6+cm,质硬,与子宫关系密切,欠活动,右附件区未及异常。 B超:盆腔两侧低回声包块(子宫肌瘤伴退行性变?)。双肾超声提示:左肾积水及左侧输尿管扩张。入院诊断:盆腔肿物性质待查。于2012-5-31行开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少许腹水,子宫稍小,左侧宫角增厚,质脆,右卵巢结节状实性肿瘤5cm×5cm×3cm大小,表面无粘连,右侧输卵管形态未及异常,左侧卵巢结节状实性肿瘤12×8×6cm大小,左侧输卵管管径达2+cm实性肿瘤充满管腔,左侧附件肿瘤侵犯左侧盆底、侧盆壁、直肠侧窝、沿卵巢血管走行上行达肾蒂水平,左侧圆韧带受累呈结节状增粗直径达3cm。考虑卵巢恶性肿瘤。肿瘤侵犯左侧盆壁,左侧输尿管被肿瘤包绕达左髂血管分叉上5cm,左卵巢脉管区侵犯达肾蒂水平,左盆壁腹膜及后壁腹膜广泛受累,钝锐性分离粘连,切除大部分肿瘤。术中冰冻病理回报:左侧输卵管及双侧卵巢恶性肿瘤,来源及分型待石蜡定,右侧输卵管慢性炎症。手术方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肿瘤减灭术。术后病理示:(1)双侧卵巢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CD79a(+),CD 灶(+),CD10 ;(-),LCA(+),CD56(-),CD99(-)ki67阳性细胞数达80%;(2)左侧输卵管见肿瘤累及;(3)右侧输卵管慢性炎症;(4)左侧圆韧带病灶、左侧盆壁病灶见肿瘤累及;(5)子宫肌壁未见特殊病变。患者于术后7d转入我市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治,行全身PETCT检查淋巴结未发现异常浓聚。

    作者:陈琪;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