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研究

李印

关键词:护理干预, ICU重症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摘要: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ICU重症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VAP16例(26.7%),对照组发生VAP27例(45.0%),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SaO2、PaO2、PaCO2和PH等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CU重症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接受系统的临床干预,有助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降低,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方治疗4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80例骨伤后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行我科自拟协定中药方治疗,对照组予行甘露醇治疗,观察1w,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中显著改善12例,改善23例,改善欠佳5例,总改善率87.5%;对照组中显著改善9例,改善20例,改善欠佳11例,总改善率72.5%。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骨伤后期肿胀患者,行中药方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行。

    作者:叶勇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力胶囊在COPD急性期中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3例COP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力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COPD急性期患者采用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力胶囊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顾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随机将80例急性缺血中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性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d及治疗后30d NIHSS评分及BI指数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15和30d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5和30d 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5和30d BI指数超过75分的患者比例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5和30d BI指数超过75分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急性缺血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和生存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袁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邻近医院113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EnVision方法检测抗原标记物,分析其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在113例MCL患者中,男86例(76.11%),女27例(23.89%),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中位年龄54岁,病程(8.21±3.01)个月,淋巴结MCL72例(63.72%)、胃肠道MCL18例(15.93%),扁桃体MCL11例(0.10%)、骨、脊髓MCL2例(1.77%)、其他部位 MCL10例(8.85%),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Ⅱ期 MCL1例(0.88%),Ⅲ期 MCL52例(46.02%),Ⅳ期MCL60例(53.1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布特点表现为2例MCL套区分布生长,4例MCL结节性生长,107例弥漫性生长;细胞形态特点表现为107例呈典型状,2例为小细胞状,1例为多形状,1例为单核样B细胞状,1例为母细胞变异状,1例为浆细胞分化样。免疫表型 CD20、 CD5、CD79a、bcl2、SOX11的阳性表达率为100%,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97.35%,CD45RO、CD3、CD10、CD23的阳性表达率为0%,与上述9种抗原标记物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生发指数为20%~50%。结论 MCL以男性、累及淋巴结发病、临床分期Ⅲ~Ⅳ期为主,预后较差,细胞分布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对MCL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宝丹;谭获;徐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加压固定胶带留置胃管对洗胃效果的影响及护理观察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自服毒或误服毒需洗胃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胃管固定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平均洗胃时间,探讨加压固定胶带留置胃管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平均洗胃时间及胃管固定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加压固定胶带留置胃管能够提高洗胃效果,采取优质护理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作者:邓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

    选自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优越性,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胆漏、切口感染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事件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缓解其术前焦虑情绪,且对于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凤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维持性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进展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及患者透析龄的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及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尚没有一种近远期疗效的都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将现阶段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赵振伶;邵焕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观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2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加强LC术中护理配合后)和对照组94例(加强术中护理配合前),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病例数及住院天数。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中转开腹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强术中护理配合有利于保证LC手术的顺利完成,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68.29%),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法舒地尔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卫华;曾鑫;邱增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3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衰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NCPAP治疗。观察两组NCPAP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转诊率指标。结果治疗组NCPAP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转诊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NCPAP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早期使用可减少患儿NCPAP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死亡率、转诊率。

    作者:高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知觉学习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视知觉学习法和综合疗法对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弱视儿童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和B 组各50例。 A组患者在B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疗法,B组患者采用视知觉学习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依从性。结果 A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知觉学习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随机将266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仅采取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输液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程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挑割疗法治疗肛裂29例临床体会

    在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肛裂患者中选取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袖珍肛肠疾病治疗器,治疗组采取中医挑割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9例患者,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29例患者,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9%。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中医挑割疗法治疗肛裂,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治疗肛裂的主要方法。

    作者:陈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匹多莫德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复发率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6、12个月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IgG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gA与IgM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匹多莫德在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中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友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诊治疗策略

    目的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急诊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急性胃大部切除术8例,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20例,开腹穿孔修补术(开腹组)24例。观察各方法的疗效,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本组58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术后体温异常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溃疡复发率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修补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具有诸多优点,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非手术治疗和胃大部切除术可作为急诊治疗的有效补充。

    作者:朱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6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患者予以单次给药甲氨蝶呤肌注50mg/m2,一周后再给予相同剂量甲氨蝶呤肌注一次;注射甲氨蝶呤同时,患者每日予以米非司酮口服50mg/d,qd。乙组患者入院后予以甲氨蝶呤50mg/d肌注,同时口服米非司酮口服100mg/d,bid,共用药5d,1w后血βHCG值恢复正常者停药,高于正常值50%者继续给予相同治疗方案。两组于开始注射后每3日复查一次肝功能、血常规;治疗后1w,2w各测量一次血βHCG值。结果甲组患者治疗1w后血βHCG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但治疗2w后两组患者血βHCG值相当(P>0.05),说明乙组用药方式起效较快。甲组治疗后ALT、AST明显低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计数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应用甲组给药方式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疗效确切,且更为安全、优势明显。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门诊换药室患者晕厥中的应用分析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门诊换药室的患者36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92例和对照组175例,研究组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有1例患者出现的晕厥,发生率为0.52%,对照组有8例出现晕厥,发生率为4.6%,两组患者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门诊换药室的患者采用预见性的护理,能够较大的减少出现晕厥的情况。

    作者:肖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对我院妇产科临床护理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潜在隐患进行归纳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预防对应措施。在归纳分析之后,主要认为当前医院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操作不规范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对此制定了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培养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等。在妇产科护理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对策,能够有效的预防医疗纠纷的出现,促进医患和谐关系进展。

    作者:曾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根据临床病历和处方进行分组,采用局部醋酸强的松龙加利多卡因多点注射治疗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A组;口服泼尼松片的患者40例为观察组B组;采用左旋咪唑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A组有效率为92.50%,观察组B组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5.0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A组与观察组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626,P=0.035<0.05);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594,P=0.014<0.05),观察组B组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醋酸强的松龙加利多卡因多点注射治疗OLP较口服泼尼松片或左旋咪唑效果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邹奇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存在睡眠障碍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20例无睡眠障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卒中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不同的年龄段睡眠障碍患者发生例数各不一样。其中有小于50岁5例,50~59岁7例,60~70岁9例,另外9例为70岁以上(P<0.05)。两组患者既往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性质方面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性质等方面,与患者的性别和卒中部位没有关系,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掌握这些因素,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陈卫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