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强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与药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药学服务,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玉平;杨国宁;陈方圆;李燕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优质护理前,患者满意度为77.33%明显低于实施后的98.22%(P<0.05),其中产妇产后出血1例、胎盘早剥1例。科学优质的护理结合早期诊断治疗有利于规范治疗,也可以降低子痫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徐芳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医院传染病流行特征,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546例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1~10岁的传染病患者所占比例为38.6%,年龄超过71岁的传染病患者所占比例为1.3%,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数量比例大小,传染病类型依次为肺结核、淋病、风疹、梅毒、病毒性肝炎、麻疹、手足口病、出血热、细菌性痢疾、其他。肺结核患者所占比例为22.5%,细菌性痢疾发生率为1.3%,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必须了解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注重实现管理的规范化,使医院从业人员道德教育增强,强化对传染病患者的管理,这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国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以134例上环后月经过多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采取宫血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吲哚美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月经量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7.01%)高于对照组(7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2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月经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血宁胶囊治疗上环术后月经过多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陈友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复方丹参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78.38%,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为67.57%,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丹参与黄芪注射液联合使用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归纳问题,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选取儿科住院部所收治患儿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儿科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65例(65.00%)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上的皮肤损害;73例(73.00%)患儿为用药剂量超标而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滥用、配伍不合理及剂量超标均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为提高用药安全水平,需要从强化思想意识,加强宣传,构建规范标准等方面入手。
作者:杜传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医学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恶性肿瘤通常发现较晚,后果严重,患者及家属对其发生发展存在着众多质疑。因此,针对性的研究尤为重要。近年来研究表明,CDH13(基因T钙黏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和甲基化对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现就CDH13基因启动子区域突变和甲基化与肺癌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刘庆峰;王燕;王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病例中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剂量超标、药物配伍不当和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时造成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范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在肺功能检查基础上,研究组采取氨溴索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及FEV1/ FEV等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进行肺功能检查,采取氨溴索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朱建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不孕妇女的年龄和基础FSH水平对夫精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接受夫精人工授精治疗的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岁组、≥35岁组患者促排卵周期周期数、妊娠率、流产率,自然周周期数、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IU/L组、≥10 IU/L组患者促排卵周期流产率、自然周期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基础FSH 升高的不孕妇女,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明显较低,流产率较高,促排卵无法改善高龄、高FSH 患者的人工授精妊娠结局。
作者:林韶华;王燕娇;江雪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8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等进行分析。2800例患儿中出现不良反应的52例(1.86%),其中皮肤不良反应40例(76.92%);肝、肾功能损害4例(7.69%);呕吐5例(9.62%);腹泻3例(5.77%)。皮肤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36例(69.23%)因药物剂量超标引发不良反应;9例(17.31%)因药物配伍不合理引发不良反应;7例(13.46%)因服用小儿慎用药物而引发不良反应。因药物剂量超标引发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有抗生素(24例,占46.15%)、中药注射剂(17例,占32.69%)、呼吸系统用药(4例,占7.69%)、循环系统用药(4例,占7.69%)与解热镇痛药(3例,5.77%)。有47例(90.38%)经静脉滴注给药;3例(5.77%)采用肌肉注射给药;口服与雾化吸入各1例(1.92%)。药物使用剂量超标、配伍不合理与未谨慎使用小儿慎用药物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应合理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尽可能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刘群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维骨折患者100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垫枕过伸卧床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胸腰痛、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为3.0±0.5d,住院时间46.2±1.7d;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为6.0±0.5d,平均住院时间48.2±1.7d,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保障患得生存质量,具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工人。因“反复胸闷气闭6d,加重8min”入院。入院前6d,患者每天起床活动后不久会现胸闷气闭等不适,可自行缓解,无明显其他不适感。因1w来上述情况有加重趋势,而到门诊检查,胸部CT示“两肺炎症”心超示“右心扩大,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凝血功能未查。患者因其他原因拒绝住院而在门诊治疗。入院当日上午8时许,再发胸闷气闭,胸闷曾濒死样感,迅速加重伴唇色发绀而被送入急诊科抢救,入急诊科时体检:躁动不安,对答基本正确,SpO2为73%,R:28次/min,BP:112/82mmHg,P:132次/min,颈静脉怒张,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杂音(-)。腹部四肢无殊。抽血查心梗三项,血生化,血气,D2聚体检查。暂时给予对症患者于入院后30min突发心搏骤停,遂给予心肺复苏术。整个复苏过程共约160min。患者在在复苏约10余分钟后,自主心跳恢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但在100%给氧,PEEP5CH2O 后, SpO2为70%左右,约几分钟后再次心跳停止。此后反复数次,但恢复的自主心跳只能维持几分钟时间。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搏骤停前血气示:pH:7.26,PaO2:50mmHg,D2聚体3723μg/ml(正常值0~237μg/ml),结合心跳恢复期间复查心电图的表现及心梗三项正常,高度怀疑为急性肺动脉栓塞。在又一次心搏停止,约半小时仍然不能恢复自主循环后,经患方同意后,在开始复苏后约100min时给予尿激酶10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ml中0.5h内静滴溶栓治疗,溶栓约45min后发现按压时在FiO2100%下,SpO2开始上升接近90%,且逐步上升,溶栓后约60min患者再次恢复为窦心律后再未发生停博。(1)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术后;(2)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后;(3)肺动脉高压。入监护室进治疗。次日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左下肺背段肺动脉等多处有栓塞存在”。患者于住院后24h后因肾功能衰竭而每日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第2d后出现上消化到出血。另外发现腹腔内中等量积液,穿刺为不凝血,考虑非实质性脏器急性出血且曾经溶栓治疗,故在密切观察腹腔积液及血红蛋白变化下给予保守治疗。入院48h后停镇静剂后可遵嘱活动,于入院后第7d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复查腹腔积液基本吸收。入院后第9d转入普通病房继续CRRT及后续治疗,在肾内科住院2个月肾功能恢复后痊愈出院。
作者:方伟钧;田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月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时播放血液透析健康教育视频,对照组血液透析时阅读床边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手册。结果观察组对相关医学知识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护理能力各项目的得分方面,如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视频形式的健康教育值得在血液透析时推广应用。
作者:王才英;殷章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慢性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利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显效3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中显效3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不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奇霉素与酮替芬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慢性咳嗽症状,促进其疾病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小建;周红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明确200例婴幼儿智力发育的特点。方法选取200例婴幼儿进行临床研究。观察组四组在动作能、言语能方、应物能、应人能面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照组婴幼儿在动作能、应物能方面,0岁组与2岁组、0岁组与3岁组之间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岁组与3岁组在应人能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在语言能方面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生活环境可对婴幼儿智力发育产生积极有效的刺激,促进婴幼儿智力健康发展。
作者:邹柳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收治的88例急性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使用间苯三酚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使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和9例,发生率分别为9.1%和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腹痛疗效较山莨菪碱更佳,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采用呋喃唑酮、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结合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相对于单纯采取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柯广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选取呼吸内科所收治的住院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1000例患者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比例及抗生素联用情况。左氧氟沙星使用比例为25.10%(251/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一联用药使用比例为58.20%(582/100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内科抗生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在头孢类药物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经验依赖问题,有待改进。同时,还需要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展开对抗生素敏感性、流行病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提高抗生素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刘会玲;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选取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4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肥厚皮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随访一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综合比较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肥厚皮损上,采用中医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且更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低复发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漆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