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林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确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组(PFNA组)和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组(DHS组),DHS组给予滑动加压髋螺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PFNA组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人工髋关节疗效(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DHS组,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转子间骨折手术可有效缩短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先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州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活动性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胃三联(雷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4、6、8w症状改善情况、治疗8w后胃镜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2、4、6、8w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宿冬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5例为研究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患者34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作者:万智双;熊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尿路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并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8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尿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得分均提高,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得分亦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尿路护理可有效减少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细妹;潘瑞华;古雯洁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及卡前列甲酯栓在稽留流产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收治110例的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和卡前列甲酯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戊酸雌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娩出例数、娩出时间、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二次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和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稽留流产出血量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双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收集就诊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程序及护理方式;治疗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治疗组从从就诊到接受手术时间、死亡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够大限度地为急性心急梗死患者赢得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吴世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黄褐斑多因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肾精亏损所致气机郁滞、气血亏损、经络不畅,以致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瘀浊凝结于面部而成,通过经络刺激,使其气血畅达,改善及恢复面部气血运行及供应,正气恢复,则瘀浊之斑消除。本文基本总结国内专家学者针灸治疗黄褐斑经验,可提供临床参考借鉴。
作者:沈丹丹;喻治达;王万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分析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当用药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原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随机抽取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处方、医嘱共1000例,统计合格与不合格处方情况,分析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特点及其趋势。随机抽取的医嘱、处方中不合格有44例,其中不当处方26例,不当用药医嘱18例,不合格率为4.40%;不合格处方中,误用药物18例,滥用药物8例;消化系统疾病不当用药中,品种混用5例、剂量过大4例、药不对证3例、配伍不当2例、使用方式不当4例、用药时间过长4例,其他情况4例;其中常见不当用药情况有: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合用、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剂合用、铋剂治疗胃出血。临床医师和药师在临床用药上应谨慎小心,对处方进行二次检查与验证,确保处方无误,养成合理用药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作者:邱德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在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外伤大骨瓣常规减压窗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9.37%,对照组有效率为2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均有下降,但治疗组术后1d、2d、3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重症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预后,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蒲景礼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71例肛门湿疹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苦参汤的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派瑞松的西药治疗,对比疗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5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湿疹患者采用苦参汤的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显著,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作者:陈天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6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经治疗,观察组32例患儿获得有效治愈,总有效率为94.1%,明显要优于对照组的27例7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单用药物治疗,给予小儿手足口病联用干扰素与炎琥宁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出院,值得推广。
作者:曾振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10d临床症状及体征、血常规、胸片改善情况、肝肾功能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痰热清联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评价分析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收集收治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予以阿米替林进行。观察两组治疗后第l、2、3、4w的疼痛情况及治疗效果等。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存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200例择期剖腹产妇女。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医疗费用、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调查、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护理状况,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海珍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总结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以供参考。我院自2012年5月起加强对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护理干预前1年58例患者为对照组,护理干预后1年6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导管使用时间、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导管使用时间明显较长,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邹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观察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注射术后水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口服地奥司明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1w及2w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奥司明片可有效减轻痔术后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洁琼;丁一春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合并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继发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多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例(40.30%);真菌感染菌种多的是白色念珠菌49例(76.12%);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及两性霉素等抗真菌药物敏感度较高(>79%);长期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是真菌感染常见高危因素;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针对性采用抗菌药物,治愈及好转57例(85.07%)。结论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高危因素的慢性肺病患者需高度警惕合并真菌感染,并早期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4期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促进合理用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选取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治疗患者385例,针对其具体用药情况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385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出现临床用药问题22例(5.71%),位居前三位用药问题分别是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7例(2.07%),配伍不合理5例(1.30%),用法用量不合理4例(1.04%)。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控制、药物联合应用问题和老年人用药问题等方面。临床医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理论知识及总结用药经验,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凌大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OSAS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APTT、PAG、Fng、内皮素、PT、WBV、Hct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上午6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PAG、APTT、PT、H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午4点的内皮素、Fng、PAG、Hct及WBV水平均明显低于上午6点,APTT、PT值均明显高于上午6点,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S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并且清晨表现更为明显。
作者:李健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