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瑞;唐宁娟
目的:探讨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高低分成高HCY组和HCY正常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高HCY组治疗总有效率78.3%,显著低于HCY正常组(9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佳,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应首先进行HCY测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甲羟孕酮在改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01月收治的7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化疗期间加用甲羟孕酮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食欲、体重、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全身状况等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甲羟孕酮组患者有91.43%的患者食欲增加,85.71%的患者体重增加,91.43%的患者骨髓抑制处于0~Ⅱ级,34.29%的患者卡氏评分≥30分,而只有8.57%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较单纯化疗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羟孕酮辅助晚期肺癌化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食欲、增加体重、减轻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得到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爱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CNP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显著低于对照组43.8%;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72.9%、患者满意度7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CNP能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影响不同患者预后的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行回顾性分析,以2005年1月~201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2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划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0)岁及老年组(>60岁)。对比分析三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神经侵犯率;统计患者1、2及3年生存率。结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三组对比差异显著,中年组表现优,其次为老年组,青年组差。生存率对比提示青年组差于老年组差于中年组,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其胃癌表现存在着一定差异,且青年组预后差,临床治疗需要特别关注。
作者:张艳红;段春芳;谢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研究自动痔疮套扎术对痔疮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痔疮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临床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到了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痔疮出血,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张颂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疾病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良性肿瘤组(n=48)和恶性肿瘤组(n=34),对比经病理确诊的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征象与相关指标。结果良、恶性乳腺肿瘤患者超声征象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的PSV、RI指标分别为(20.1±6.9)cm/s、(0.75±0.15)与恶性组的(13.5±3.6)cm/s、(0.49±0.0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的血流分级Ⅰ、Ⅱ、Ⅲ构成比分别为0.00%、58.82%、41.18%与恶性组的64.58%、35.42%、0.00%相比,Ⅱ级血流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癌定性诊断、预后判断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但单纯应用血流分级不易确诊,应结合弹性超声成像等技术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刘中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段静脉注射蔗糖铁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临床效果与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于透析结束后的27h进行用药,治疗组于透析结束后的3h进行用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SAT比较、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HCT、SF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个时间段用药治疗对患者的贫血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小,患者的耐受程度更好,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荣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将所选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学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膨汤。两组均以1个月为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26/36),92.21%(36/39),两组比较(χ2=6.450,P<0.05)。(2)两组CHE、ALB、CHO、TB A水平及腹水减少量变化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比较,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肝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韩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69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各23例,三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治疗组2加用比索洛尔治疗12w,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率、右室心肌壁厚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D-二聚体以及治疗前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治疗组2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02、HR、NT-porBNP、PA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较治疗组2治疗后心肌壁厚度降低,PaO2明显上升,PaCO2,HR、NT-porBNP 及PASP、D-二聚体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和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较单用比索洛尔,能极大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按照双盲对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硫酸镁静脉滴注的同时辅以硝苯地平口服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治疗上则仅仅应用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w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各相关检测结果的改善情况。统计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各相关检测结果(24h尿蛋白定量、血细胞压积、血黏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且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在治疗上采取硫酸镁和硝苯地平联合用药,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内环境紊乱,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和胎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产检的孕妇112例,按其自愿性,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于对照组孕妇仅给予常规孕期管理,而对观察组孕妇在常规孕期管理基础上给予合理营养指导。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分娩期并发症数量及剖宫产率,两组及胎儿健康状况及两组孕妇对诊疗过程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妊娠分娩期并发疾病数量和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诊疗满意度(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和胎儿作用显著,可明显改善母婴健康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 ̄MG)、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血中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性。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44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资料,其中轻度窒息31例,重度窒息13例,同时以滞留产科观察的18例无窒息新生儿作对照。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2h内从股静脉取血标本进行血Cys ̄C、β2 ̄MG、BUN和CR水平检测,对所有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Cys ̄C异常率为75.6%、β2 ̄MG异常率为77.1%,两者联合检测的异常率高达91.3%;窒息组新生儿血Cys ̄C、β2 ̄MG水平明显高于无窒息组,分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血BUN和CR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Cys ̄C、β2 ̄MG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而两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血BUN和CR的水平反应早期肾损害不灵敏。
作者:余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惊厥得到控制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颈抵抗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昔洛韦可明显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择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给予单纯泼尼松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情况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泼尼松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上得到推广运用。
作者:付建荣;吴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中HCY、Hs-CRP、及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病例作为观察组病例,以同期在我院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三项指标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显著即P<0.05。观察组患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患者的治疗前三项指标呈上升发展趋势,出院时治疗效果呈相反趋势,组间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冠心病的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形成发展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陈旭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确诊并收治的228名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临床组及对照组各114人。对照组患者应用针灸疗法进行施治,临床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施治。疗程结束后比照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腰椎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组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指数、腰椎前屈及后伸幅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腰椎前屈及后伸幅度均显著改善(P<0.05),临床组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腰肌劳损应用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收效显著,患者其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功能障碍显著改善,其腰部的前屈及后伸幅度显著增加。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分别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应用半托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以常规组治疗方法为基础,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2%,常规组达81.0%,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前者明显较好(P<0.05),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凌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4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32例,观察组予以中西医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单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疾病复发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2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于慢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单翠平;赵志魁;王桂梅;王福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取93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静注呋塞米疗法,A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静注托拉塞米疗法。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A组患者排尿量高于B组患者,但血钾降低水平低于B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种药物对血纳与血肌酐的影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明显(P<0.05);(3)A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4%,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34.7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托拉塞米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静注此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正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胃穿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单纯为修补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联合术后药物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提高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且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龙进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