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宇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与常规护肝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加用门冬氨酸镁钾。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水平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表现和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保护肝功能,降低血浆肝酶水平,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训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高低分成高HCY组和HCY正常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高HCY组治疗总有效率78.3%,显著低于HCY正常组(9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会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佳,在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应首先进行HCY测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杨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33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可分为A组(良好)11例、B组(尚可)12例、C组(欠佳)10例。对比三组患者超声评价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A组11例患者术后胆囊收缩恢复正常,B组8例恢复正常,C组6例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超声为临床微创保胆取石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评估提供给了依据,是临床诊断胆囊功能或胆囊结石疾病重要的手段。
作者:陈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3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2例。临床用药组给予耳内喷洒氯霉素硼酸粉,同时口服青霉素V钾胶囊;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仙璐贝滴剂,同时耳内喷洒氯霉素硼酸粉,治疗1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停药1w后,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比较。结果临床用药组总有效率为68.75%,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为96.87%,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临床用药组;且临床用药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仙璐贝联合氯霉素硼酸粉在促进中耳炎干耳进程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明显,值得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健康正常人血清中HCY、Hs-CRP、及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病例作为观察组病例,以同期在我院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三项指标浓度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显著即P<0.05。观察组患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患者的治疗前三项指标呈上升发展趋势,出院时治疗效果呈相反趋势,组间差异均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冠心病的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形成发展与临床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陈旭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首诊社区管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集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首诊社区管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首诊常规治疗。随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视力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干预组的血糖及视力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结合有效的社区管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延缓视力下降,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绵炯;林秋强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9月间收治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达克宁栓治疗,观察组在达克宁栓基础上联合氟康唑治疗,足疗程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间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84.78%,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间白带异常、黏膜充血、涂片阳性等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临床表现阳性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3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较对照组的2.17%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克宁栓结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肯定,能有效降低复发率,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旭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惊厥得到控制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颈抵抗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昔洛韦可明显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使用射干麻黄汤的临床疗效。研究组48人应用射干麻黄汤辩证加减进行治疗,西药组患者应用左氟沙星辅以咳必清进行治疗、喘息加服氨茶碱。比照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15人治愈、24人显效、6人有效、3人无效,总有效率93.75%;西药组6人治愈、13人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总有效率70.8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支气管炎使用射干麻黄汤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马佳娴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肝胆疾病接受外科手术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胆外科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娟娟;杨柳;刘红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将所选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6例,给予西医学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膨汤。两组均以1个月为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26/36),92.21%(36/39),两组比较(χ2=6.450,P<0.05)。(2)两组CHE、ALB、CHO、TB A水平及腹水减少量变化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比较,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肝功能,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韩淑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方式对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静脉血栓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性介入治疗方式对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军华;潘文;陈彩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心功能和血脂水平。观察组患者血清TC、TG、LDL ̄C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输出量、每搏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内科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改善其心功能,值得应用。
作者:骆明浩;陈秀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双源Flash CT低剂量心脏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新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扫描,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采集3~4个,以70%R-R间期为预设采集期相;观察组采用Flash 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心动周期心脏图像采集1个,以60%R-R间期为预设采集期相。分析并评价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对照组冠状动脉树的13段图像质量评分为(4.56±0.71)分,观察组为(4.57±0.65)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与冠脉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ED)等辐射剂量指标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满足入选标准的前提下采用Flash 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不仅可保证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可作为早期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额首选筛选方法和手段。
作者:黄波;黄伟兰;刘彪;覃若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究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的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与健康老年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比较两组人员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浆中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末内径的比较上,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奋生;梁建文;张焕基;贾楠;杨冀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69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各23例,三组均给予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1加用小剂量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治疗组2加用比索洛尔治疗12w,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率、右室心肌壁厚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D-二聚体以及治疗前后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组2,治疗组2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2、PaC02、HR、NT-porBNP、PA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1较治疗组2治疗后心肌壁厚度降低,PaO2明显上升,PaCO2,HR、NT-porBNP 及PASP、D-二聚体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和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适量的比索洛尔联合复方川,芎较单用比索洛尔,能极大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冯秋婷;钱晓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将10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及行为干预等护理措施,对照组则按照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干预组患者术后肺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宣传教育围手术期健康知识,适时、适当地给予护理干预,并仔细观察患者实施效果,可保证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顺利完成,并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琳瑛;刘喜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运动疗法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的评定,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应评定,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7.5%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脑瘫对患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张燕;王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损伤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机械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关节积液及关节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Lv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且可大程度的保留患者半月板,有利于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建锋;杨宗华;李强;陈岱枫;徐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将2013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0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人采用0.1%肥皂水灌肠,试验组53人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灌肠,观察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患者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灌肠所需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及灌肠所需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更好,节约人力物力,不良反应小,病人更愿意接受。
作者:孙祖燕;沈居丽;刘萍;贾惠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