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灌肠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准备中的应用比较

孙祖燕;沈居丽;刘萍;贾惠芳

关键词:妇科, 腹腔镜, 磷酸钠盐灌肠液, 灌肠, 效果
摘要:将2013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10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人采用0.1%肥皂水灌肠,试验组53人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灌肠,观察比较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患者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灌肠所需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肠道清洁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患者的不良反应,病人满意度,及灌肠所需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采用磷酸钠盐灌肠液进行肠道准备,效果更好,节约人力物力,不良反应小,病人更愿意接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溃疡治疗的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实施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胃溃疡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埃索美拉唑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同时,与奥美拉唑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异性,是一种高效的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远茂;彭明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氨溴索结合抗生素治疗分析

    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8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氨溴索结合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18%,对照组患者则仅为56.8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溴索结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具有可行性,能够对患者动脉血气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60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RF、抗-CCP抗体、免疫球蛋白含量,计算阳性率及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联合检测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利于RA诊断效能,便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防止关节损害发生,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刘玮;赵文娜;郭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CNP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显著低于对照组43.8%;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0.0%,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72.9%、患者满意度7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CNP能显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药物安全性。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惊厥得到控制时间、意识恢复时间、颈抵抗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昔洛韦可明显改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利巴韦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47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以及FEV1/FVC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以及FEV1/FVC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AECOPD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55例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5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住院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观察进行统计,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2.1%。因此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西医疗法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陈瑞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与常规护肝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加用门冬氨酸镁钾。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水平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表现和相关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保护肝功能,降低血浆肝酶水平,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训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调强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肿瘤靶区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以及敏感器官照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分布令人满意,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的左眼视神经、右眼视神经、左颞叶、右颞叶、左腮腺、右腮腺、左颞颌关节以及左颞颌关节的辐射剂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治疗有效率均较高,鼻咽部CTV和GTV的剂量差异不大,然而调强放射治疗对敏感器官的放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因此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邵成泽;鲁号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鄄(OH)D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入组老年男性T2DM患者126例,平均年龄56±12.4岁,根据颈动脉彩超测定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正常组(IMT<1.0mm)47例和IMT增厚组(IMT>1.0mm)79例,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 D3水平。结果 IMT增厚组血清25-OHD3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病程、吸烟率、SBP、2hPG、HbA1c、TC、LDL-C、CRP呈正相关,与25-OHD3呈负相关。结论低水平血清25-OHD3增加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冀苏;余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的价值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确诊需在腰 ̄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依据时间先后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安全管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安全管理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给予安全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室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治疗护理后满意情况。安全管理组患者手术室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常规护理组患者手术室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护理后,安全管理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7.82分,常规护理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31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利于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江伟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对此临床医学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临床诊断、治疗HF-PEF的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准确判断病人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阳育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舒利迭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PEF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FEV1、PEF等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0%)虽略高于对照组(7.14%),但两组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高,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张臻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80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运动疗法的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有效的评定,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进行相应的评价。结果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相应评定,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7.5%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脑瘫对患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张燕;王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125例55岁以上中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对照组54例和观察两组不同的方法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84.51%)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3.1772,P=0.001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虽然都有一定优缺点,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患者能提早下床进行日常基本活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愈率极大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而言,前者更加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任洪;黄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行LEEP刀治疗宫颈炎患者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探析

    本研究以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宫颈炎行LEEP刀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行LEEP刀治疗宫颈炎患者,接受围手术期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其治疗有效的提高。

    作者:谢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疗效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科行mPCNL治疗的16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行输尿管镜治疗的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为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CNL是上尿路结石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并发症相对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郑红芳;李巧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

    选择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给予单纯泼尼松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情况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泼尼松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上得到推广运用。

    作者:付建荣;吴国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检验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β2微球蛋白(β2 ̄MG)、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血中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性。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4年3月住院治疗的44例新生儿窒息的相关资料,其中轻度窒息31例,重度窒息13例,同时以滞留产科观察的18例无窒息新生儿作对照。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12h内从股静脉取血标本进行血Cys ̄C、β2 ̄MG、BUN和CR水平检测,对所有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Cys ̄C异常率为75.6%、β2 ̄MG异常率为77.1%,两者联合检测的异常率高达91.3%;窒息组新生儿血Cys ̄C、β2 ̄MG水平明显高于无窒息组,分别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血BUN和CR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Cys ̄C、β2 ̄MG水平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而两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临床意义;血BUN和CR的水平反应早期肾损害不灵敏。

    作者:余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8例重症肺炎患者。9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列与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照组加用普通吸痰管吸痰,治疗组加用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肺功能和气血分析。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0.42%、8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859,P<0.01)。(2)两组治疗前比较,FEV1、FEV1/FVC、PaO2、PaCO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FEV1、FEV1/FVC、PaO2、PaCO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FEV1、FEV1/FVC、PaO2、PaCO2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炎中,可以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肺功能和气血水平,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王耀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