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滔;陈必桂;杨奕尤;梁永明
1 病例报告女,67岁,农民,65kg,因“全身肌肉及关节疼痛1个月,发热伴皮疹1w”于2014年5月1日住我院骨科,以“骨关节病、感染性发热”治疗.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腹痛及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痛及恶心呕吐,入院前曾在当地给中医中药治疗,入院前1w行针灸治疗,后因发热皮疹曾在当地输液治疗5d,体温高400C,下午3时后体温渐高,持续3~5h渐退,伴发热时肌肉关节疼痛加重无法行走,热退疼痛减轻皮疹不完全消退,骨科查体:无阳性体征,给“头孢哌酮舒巴坦2.0q8h联用左氧氟沙星0.4qd”抗感染,查血常规:WBC:17.7×109/L,N:89.8%,RBC:3.79 ×1012/L;HGB:108g/L,PLT:116×109/L;ESR:110mm/h;hsCRP:124.9mg/L;ASO:102Iu/ml;RF8.3Iu/ml;肝功能:TBIL:13.8umol/L,DBIL:5.3umol/LALT:33U/L,AST:40U/LGGT:45U/L,Alb:43.3g/L;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心肌酶谱正常,传染病筛查及凝血四项均正常,普选肿瘤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肝胆胰脾、泌尿系及子宫彩色超声:“肝脏脂肪浸润、胆结石、脾大小正常”.
作者:冯韶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要求手术者通过插入患者腹腔的腹腔镜传导到监视器上的图像,从不同角度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分析和诊断,并用特制的手术器械为病人进行手术的方法.自从Jacobaeus于1910年首次应用人体腹腔镜检查以来,随着医疗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腹腔镜逐渐发展到如今的以光导纤维作为光源代替初的烛光,如之以及计算机电子技术对显像做以处理.目前,腹腔镜技术在许多医疗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极大的应用,尤其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将对腹腔镜在治疗妇科疾病各个方面的应用做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作者:蓝玉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急性间质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阳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疑似为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采用常规的诊断,之后再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组诊断的敏感性(78.00%)、特异性(82.00%)均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组的敏感性(44.00%)、特异性(58.00%),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的诊断的准确率(84.00%)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56.00%),两种实验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志滔;陈必桂;杨奕尤;梁永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旋耕机绞伤致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方法.方法 对2007年5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5例旋耕机绞伤致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敞开创口、VSD密闭覆盖,加创腔持续灌洗,加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都进行了术后随访,25例患者中,12例在伤后3~6个月后达到临床愈合直接去除外固定支架.10例二期手术改为钢板内固定,平均骨性愈合时间12个月.2例演变成慢性骨髓炎,经清除死骨及窦道等治疗,1年后骨折愈合.1例开放截肢.结论 旋耕机绞伤致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深、污染重,皮肤软组织损伤重,骨折毁损程度相对轻.早期在确保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尽量一期以外固定支架加克氏针固定骨折,创面以VSD覆盖,加上创腔持续灌洗等治疗,对感染控制及伤口早期愈合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后期治疗及肢体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罗国华;蒋本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已有研究表明,体内铁负荷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可以影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但迄今为止,铁负荷在冠心病发病中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有关.
作者:沈超;石理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金因肽治疗唇部糜烂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46例唇部糜烂性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在自身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用金因肽喷于溃疡面治疗,对照组21例在自身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口腔溃疡药膜治疗.观察并比较二组用药后14w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糜烂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糜烂面显著缩小,1与4w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因肽用于治疗唇部糜烂性病变疗效肯定,使用安全.
作者:吴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对来我社区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则在社区内科门诊采用安立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试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11±0.72mmol/L)、血红蛋白为(7.32±0.69%)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患者在社区内科门诊中采用相应的降糖药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探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效果.将收治的90例体股癣患者根据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两组分别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任振宇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进行辅助通气;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内插管的机械通气法进行辅助通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均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治疗前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广泛应用.
作者:齐五松;刘林涛;唐国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选取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经布地奈德单纯给药治疗,研究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PEF变化情况、意识完全清醒所需时间、住院时间,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FEV1、PE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组治疗至意识完全清醒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7.5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2.50%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虽略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肺功能,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孙石军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选择2013年6~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均采用常规方法,即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口服沙丁胺醇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酮替芬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哮喘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酮替芬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小,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钟运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脂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各项血脂指标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血脂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谢程航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住院当天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产妇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后期服务质量.
作者:杨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与血压改善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用药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在护理效果方面有效性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在改善血压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对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间歇静脉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狼疮活动性分数(SLE-DAI)、24小时尿蛋白、慢性活动指数(CI)、急性活动指数(AI)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SLE-DIA、24小时尿蛋白、CI和AI分数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淦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NEC患儿的资料,对新生儿NEC影响预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重(<1500g) (OR=1.287,95%CI:1.089~1.936)、早产(胎龄<34w)(OR=1.016,95%CI:1.269~3.862),新生儿肺炎(OR=1.1601,95% CI:1.051~1.310)、低氧血症(PaO2<80mmHg) (OR =3.142,95%CI:1.621~5.912)、血小板减少(PLT<100×109/L) (OR=1.316,95%CI:1.216~1.579)、感染性休克(OR=2.989,95%CI:1.218~4.298)、代谢性酸中毒(pH<7.30) (OR=1.361,95%CI:1.071~1.721)等因素和新生儿NEC预后密切相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新生儿NEC预后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低出生体重、早产、新生儿肺炎、低氧血症、感染性休克、血小板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等是新生儿NEC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潘学军;许祺祺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Stroop测验、连线测试(TMT)、范畴流利测验、WMS-Ⅲ空间广度测验、定步调连续加法任务测验、木块拼图对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测评. 结果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所有认知功能测验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SANS总分及分量表分与大部分认知量表成绩有相关性(P<0.05),注意障碍因子与所有认知量表成绩有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 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存在普遍的认知功能损害,阴性症状可能与认知功能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
作者:郭昕;唐小伟;许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系指与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结果相比,经手术或再次CT扫描证实,患者出现新的出血性病灶或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这种出血性病灶可分为:脑挫裂伤、多发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硬膜下血肿(SDH)、硬膜外血肿(EDH)等.PHI是颅脑损伤患者主要致死及致残原因.严密监测、早期治疗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简要分析PHI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原则.
作者:米清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肾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4月~2013年3月共收治的126例小儿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56例).结果经临床统计学分析,对照组56例患儿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治疗组70例患儿(71.43%),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2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均为腹痛、腹泻、呕吐、恶心、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对照组10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呕吐、腹痛、恶心者6例,静脉炎2例,腹泻2例.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阿奇霉素静脉给药,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明显,具有操作简单、疗程短、见效快等优点,还能减少住院时间,节省开支,值得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吴强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