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42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观察

周永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帕金森, 临床疗效, 观察
摘要: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相对较好,且比单纯西药治疗更为安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脑出血微创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将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整体功能和术后2w的各项功能给以打分,对术前术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手术后患者得分高(P<0.05).脑出血微创术是安全、有效地,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梁敏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系指与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结果相比,经手术或再次CT扫描证实,患者出现新的出血性病灶或原有出血性病灶扩大.这种出血性病灶可分为:脑挫裂伤、多发性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硬膜下血肿(SDH)、硬膜外血肿(EDH)等.PHI是颅脑损伤患者主要致死及致残原因.严密监测、早期治疗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简要分析PHI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原则.

    作者:米清春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56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及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予依帕司他及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w.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鹏飞;雷国大;黄碧珍;石炳兰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部分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疗效、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距离、CgA(嗜铬粒蛋白A)、BNP(血浆脑钠肽)等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83.64%明显高于对照组51.55%,6-MWT(425±26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gA(96±5ng/ml)、BNP (220±2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磷酸肌酸钠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还能降低CgA和BN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姚兑海;梁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4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缓解时间,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喘息、湿哕音和哮鸣音等临床缓解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能够有效提高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丽珠;李军黎;龙敏跃;蒙来成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体会

    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分别在用药1、2、4w后对患者的荨麻疹数量、瘙痒情况、发作持续时间以及风团大直径进行观察和测定,进而给予四级评分,观察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为期4w治疗,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0%(157/200),200例慢性特异性荨麻疹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9例,不良反应率为4.50%.临床皮肤科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方法临床效果确实,不良反应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洁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诱导中的效果比较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全麻诱导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麻醉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选取100例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芬太尼作为麻醉诱导用药,试验组予舒芬太尼为麻醉诱导用药,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试验组Ramsay评分与躁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诱导麻醉可有效抑制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因气管插管引发的应激反应,有利于保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患儿术后苏醒质量及麻醉诱导效果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贵;陈林峰;杨文长;黎旭乾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三联疗法在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选取我院100例支气管大咯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50例,两组同时接受基础治疗(抗感染、保持呼吸通道畅通等),对照组另采取PTT治疗,观察组为PTT联合硝酸甘油、立芷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胸闷、出汗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悸、腹痛、腹泻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立芷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支气管扩大大咯血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亚强;陈如华;鲁珊;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银霜治疗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霜涂抹治疗烧伤创面,试验组则给予纳米银敷料覆盖于创面,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8.4±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0±3.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植皮率与创面瘢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及细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患者应用纳米银敷料有利于加速创面愈合,缩短恢复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欧健;梁新韦;王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保护性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 分析比较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两组均以4w为1疗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PA、PAI-1的浓度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前血清t-PA较健康组低,PAI-1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t-PA、PAI-1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症状好转,t-PA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AI-1浓度也均有所降低,但与健康组相比,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活性高于对照组,PAI-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前列地尔使用可以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其改善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t-PA水平、降低PAI-1水平有关.

    作者:吴家斌;高美珠;魏立新;舒贵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将2012年3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疝气手术的120例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患儿给予异丙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术中生命体征、术后苏醒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不同时间段的SBP、DBP以及HR均低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程度弱于对照组.七氟醚吸入麻醉有助于稳定术中生命体征、促进术后苏醒、控制苏醒过程中的躁动,是小儿疝气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

    作者:陈一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观察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以及对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模式,能够有利于患者恢复,缓解医患矛盾.

    作者:邓端英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胶质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精确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的疗效、2年内的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1年内的生存率、近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2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73.3%、46.7%,对照组分别为40.0%、2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2年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改善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能够显著提高脑胶质瘤的疗效和生存率,且并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刘刚;徐兴鲁;张秀亮;张亚男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与血压改善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用药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在护理效果方面有效性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在改善血压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这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安全性分析及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分别给予沙丁胺醇吸入联合口服甲强龙片治疗及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经治疗2周后两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两组治疗后肝肾功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且治疗期间两组药物副作用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重度COPD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作者:高玲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急性间质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急性间质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在阳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疑似为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采用常规的诊断,之后再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支气管肺泡灌洗组诊断的敏感性(78.00%)、特异性(82.00%)均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组的敏感性(44.00%)、特异性(58.00%),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的诊断的准确率(84.00%)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56.00%),两种实验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诊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林志滔;陈必桂;杨奕尤;梁永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腹股沟疝不同手术方式修补效果对比分析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住院当天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床旁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产妇的抑郁及焦虑情绪,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后期服务质量.

    作者:杨颖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病例临床表现与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60例肺炎支原体诱发小儿哮喘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哮喘宁和喘乐宁(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且观察组大峰流速、咳嗽消失时间、复发率及抗体阳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剧烈咳嗽,喘息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但发作较晚;临床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支气管扩张剂联合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范华青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地佐辛在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8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拔管前2min注射5ml生理盐水,观察组在拔管前2min注射0.1mg/kg地佐辛,比较两组在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中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时T1心率指标为110.9±9.8次/min、T2心率为113.8±9.1次/min、T3心率为110.7±7.8次/min、T4心率为112.8±8.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心率(P<0.05);观察组麻醉时T1 MAP为80.5±5.5,T2MAP为79.8±5.0mmHg、T3MAP为78.2±5.6mmHg、T4MAP为80.2±5.5mmHg,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后TSP02和Pmax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1例出现呛咳、2例呕吐返流、1例喉痉挛,不良反应率为10.5%,低于对照组26.3% (P<0.05).全麻拔管期对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反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不会延长复苏时间,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翠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酮替芬在哮喘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

    选择2013年6~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均采用常规方法,即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口服沙丁胺醇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酮替芬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哮喘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加用酮替芬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小,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钟运才 刊期: 2014年第1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