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华
分析功能性子宫出血采取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出血控制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以后,研究组子宫内膜明显比对照组薄(P<0.05).功能性子宫出血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使出血控制时间明显缩短,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如英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探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血管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选择治疗的低血压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观察组血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血管性低血压应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梁永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明确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双管硬膜外分娩镇痛与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初产妇90例,均采用L1~2,L4~5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行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根据开始分娩镇痛的时机分为,Ⅰ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Ⅱ组:采用双管硬膜外阻滞Ⅲ组:对照组,不接受分娩镇痛.于镇痛前即刻(c组于宫口扩张3cm时)、镇痛开始后10、30min、宫口扩张7~8cm及10cm,第二产程中及胎儿娩出后行VAS评分,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肌力.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胎儿娩出时Apgar评分、产妇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Ⅲ组比较,Ⅰ组和Ⅱ组镇痛开始后各时点VAS评分降低,第一产程时间缩短(P<0.05),Ⅱ组和Ⅰ组比较,第二产程VAS评分降低,产妇满意度评分提高(P<0.05).结论 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较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可提供更完善的镇痛,提高产妇满意度,且不延长产程,对新生儿同样安全.
作者:王向东;张少卿;周玉梅;刘喻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选取收治的144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7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肺功能变化.研究组75%FRF、50%FRF、25%FRF、PEFR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路径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云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按照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恩替卡韦将我院收治的96例行化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2HLZE/4HL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预防性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BV再激活率、肝功能受损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HBV再激活率、ALT升高率以及TBIL升高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00% vs 43.48%)、(2.00% vs 39.13%)、(6.00% vs 1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8.00%vs 3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能够有效降低肺结核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率,减少肝功能受损,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经宙;林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氨甲苯酸+维生素E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1.0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5.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苯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宫内节育器致子宫异常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小玲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留置导尿管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应用规范化的、严格的护理干预方法来预测和控制主要护理问题尿路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的尿道下裂5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干预1年后评价两组护理的效果.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2例(4%),术后并发症8例(16%),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5例(10%)术后并发症20例(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尿道下裂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患儿在留置导尿期间尿路感染及术后并发证的发生率.
作者:李新连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将在我院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120名患者按进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3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疗效、血压及血脂变化情况.治疗3月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压方面及血脂方面的改善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瑞舒伐他汀片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的发生,且能降低患者血压,调节血脂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曾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通过采用高分辨率CT(HRCT)对肺部进行扫描,探讨肺小叶结构异常征象在表现为肺部弥漫性病变中的肺结核和肺癌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对其进行HRCT检查,然后图像用高分辨重建.结果 肺淋巴道转移癌、肺血行转移癌、弥漫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亚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大部分均出现小叶间隔异常.而支气管播散结核并没有出现小叶间隔异常现象,表明没有出现小叶间隔异常可以作为诊断支气管播散结核的重要依据;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肺血行转移癌小叶间隔异常主要表现为呈结节状和串珠状改变;肺淋巴道转移癌中容易出现小叶内细线、网状影,为58.3%(7/12);支气管播散性肺结核在小叶核心异常表现上较具有特征性,主要表现为小叶核心结节和分支状影(即树芽征),占到90.0%(9/10).结论 HRCT影像鉴别在显示肺小叶结构异常时具有明确的特征性表现,对肺小叶结构异常特点采用HRCT影像分析可以提高肺部弥漫性病变中肺癌和肺结核诊断和鉴别水平.
作者:余复火;赖晓宇;刘桂芬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急诊内科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2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w,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1.26%(26例)、90.47%(5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0%(15例)、71.42%(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时,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霞;何涛;贺文帅;苏布道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祛风、活血止痛中药方散偏汤加减,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随访12个月,比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祛风、活血止.痛中药方-散偏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优于传统西药,值得推荐.
作者:胡桂林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我院为提高新护士人员的操作水平,选取2013年6月新到岗34名护士接受PDCA循环模式培训,与2012年10月新到岗36名护士接受一般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护理成绩、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礼仪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培训的对照组(P<0.05),且比较各项护理考核指标的满意情况,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新护士规范培训中结合采用PDCA循环模式,有利于提高新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贺红兵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将110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静滴甘露醇,研究组术后静滴甘露醇+甘油果糖.研究组术后8d、9d时,小腿患肢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d、7d、8d、9d时,前臂患肢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91%(P<0.05).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四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林铎;曾海龙;马量;徐新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通过临床医生确诊行气管切开护理患者40例,整群抽样,从病室单元环境净化、气管切开导管,吸痰管、吸引器等器具清洁与消毒,分泌物细菌监测,湿化液配制与创口保护等方面系统研究,与病案室往年同类病例例计数抽样40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种护理气管切开创口感染率、气道创口平均愈合天数等是否有差别;经整理资料采用计数与计量统计分析,差别有显著(P<0.05),以护理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是护士有目的、有计划地应用科学护理,针对服务对象,采取严谨的个体化防创口感染的措施,故对促进创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有作用.
作者:何文梅;张学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开展比较与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月经恢复时间为25.4±6.3d,排卵恢复时间为12.2±4.3d,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米非司酮药物辅助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巩固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确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董君肖;董炳君;文印炜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评价乳头刺激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旨在找出一种既简便、经济、省时、又安全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方法 选择有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乳头刺激组和催产素组各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评分、分娩情况、新生儿结局.结果 乳头刺激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好,且72h临产或分娩病例多于催产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刺激乳头有显著的促宫颈成熟的作用,是一种既简便、经济、省时、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作者:刘玉娟;李玉群;刘胜辉;邹小红;胡建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Ki-67、P53在Her-2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Her-2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R表达分为阴性组28例与阳性组32例,研究Ki-67、P53在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R、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ER阳性组乳腺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P53表达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组中Ki-67增值指数、P53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 Ki-67增殖指数、P53表达在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与ER阴性呈正相关,且Ki-67增殖指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由此提示P53、Ki-67可是Her-2阴性乳腺癌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左云海 刊期: 2014年第24期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治疗组50例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0例用头孢替唑钠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8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无不良反应.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安全、高效、广谱的纯中药制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利刚;李云森;何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烧伤及皮肤损伤患者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60例烧伤及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施加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浅Ⅱ度、深Ⅱ度、供皮区、肉芽、外伤与慢性创面的愈合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 (P<0.05).结论 烧伤及皮肤损伤患者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冰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6例(57.5%),有效33例(4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患者显效35例(43.75%),有效22例(27.5%),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02.99±9.80mmHg,治疗1~2w舒张压为85.10±5.10mmHg,治疗4~5周舒张压情况为71.21±6.21mmHg;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01.59±9.70mmHg,治疗1~2w舒张压为95.50±7.80mmHg,治疗4~5w舒张压为85.50±6.41mmHg,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比较常见,其血压控制性较强,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通过对患者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长时间稳定患者的血压情况,不会造成反弹,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推广应用.
作者:汤长林;涂小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