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祖;黄诚花;梁秀琼
目的 观察大剂量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以2009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3例)采用大剂量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症状消退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肾损害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而且不增加额外的用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林祖;黄诚花;梁秀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高龄人群中冠脉慢性闭塞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小剂量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入选73例高龄、冠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术后给予维持剂量为0.05μg/(kg· min)静脉泵48h;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分别于用药后6、24、48h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RBC、HB、HCT、PLT、PT、APTT、TT、INR、Fib)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查中RBC、HB、HCT、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检查中,术后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有统计学差异.AHT、TT、INR、Fib各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在高龄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PCI术后使用安全性良好.
作者:梁文学;程建;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0例COPD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的方式及运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氨溴索联合痰热清的方式来治疗COPD加重期的患者不仅安全和可靠,且具有相当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德忠;林金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的危害.对该疾病的治疗、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伟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8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4.4%.临床上采用舒适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后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青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结合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7例早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46例,采取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B组46例,采用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C组45例,采用A组联合B组疗法.疗程均为6周,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射精潜伏时间(IEIL)及夫妻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B组;三组IEIL、夫妻性生活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IEIL、夫妻性生活满意度均优于A、B组(P<0.05).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联合盐酸舍曲林结合男性外生殖器治疗仪治疗早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联合治疗及单纯仪器治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盘昌力;潘卫兵;朱斌;谢礼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血小板聚集试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意义.方法 以ADP为诱聚剂,在APACT 2型血小板聚集仪上观察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使用情况.在2009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做尿毒症透析治疗的所有患者中随机抽取男50例,女50例为试验对象,观察其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 血液透析前男性的大聚集率为33.5±8.5%,血液透析后大聚集率为37.7±5.5%;女性透析前大聚集率为32.3±9.2%,血液透析后大的聚集率为35.3±8.6%,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试验简单又实用,临床可用来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步试验.血液透析对于改善尿症透析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效果不明显.
作者:贺钢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16例,总有效率为54.90%;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3例,总有效率为37.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 依达拉奉对脑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作者:吴立新;朱育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儿科临床中应用阿奇霉素发生的不良反应,并总结相应的药学监护点.结果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设计范围较广,临床药师对于这种不良反应均有所认识,并灵活地运用在临床儿科药学监护中.临床药师应该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石李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共30例,采用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共35例,采用传统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神经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下降明显要大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患者接受治疗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观察组复发1例(3.3.%),对照组复发4例(11.4%),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有3例(10.0%);对照组有4例(11.4%),两组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巴喷丁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并且用药较为安全,没有出现重大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敖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比较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7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每天10mg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每天150mg厄贝沙坦治疗.治疗28d后,根据患者每周的血压检测(ABPM)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观察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对照组(P>0.01).结论 厄贝沙垣和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可达到预期效果,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比依那普利更为安全.
作者:金萍;宋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胃镜下止血,对照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87.5%,再出血率为12.5%;对照组治愈率为89.5%,再出血率为1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正常、大便潜血转阴、平均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镜下止血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预后快,严格掌握其禁忌证和适应证,可作为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光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治的CAP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d清晨及治愈出院前分别空腹采集静脉血4ml,凝固后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于-70℃低温冰箱冻存待测.对照组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4ml,按照同样方法进行分离,冻存待测.所有标本均无溶血.结果 入院时CRP阳性率为86.59%,明显高于WBC (44.25%)、N(67.83%)的阳性率(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有效地判断治疗效果的优劣,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苏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vaginal myomectomy,TVM)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TAM)的临床特点,探讨3种术式的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0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M组65例,TVM组50例,TAM组75例,对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LM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TVM组、TAM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率为LM组<TVM组<TAM组,3组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TAM组均明显多于LM组与TVM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率LM组明显低于TAM组(P<0.05),TVM组与T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术式和TVM术式均具有微创手术的诸多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TAM术式适应证广泛,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治疗方式.
作者:张华;朱颖军;林婉君;陈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活动,生活态度等都对疾病的康复产生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现期、确认期和治疗期的心理及其表现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使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心理特征,有根据的展开心理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选择40例患者对术后功能锻练、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与40例术后早期出院自行恢复的患者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旋转和屈伸活动度,统计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肘关节旋转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屈伸活动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配合有效的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赵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直肠癌术后1年门诊随访、复查.无肝硬化、外伤、肝脏手术及感染史.查体:腹部平软,左下腹见人工造瘘口,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肝区无叩痛,腹部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CT表现:平扫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密度均匀,未见异常高低密度影(图1),增强后动脉期肝脏右叶外缘呈明显的结节样、片状及楔形强化(图2),其内见细小的线条状血管影,强化程度与主动脉强化程度一致,强化区肝门侧见线条状扭曲的强化血管影,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强化区缩小,但仍见结节状高密度强化影(图3).CT诊断:特发性肝动静脉畸形.
作者:李强;陈鸿;王永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不同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66例)和西医组(66例),西医组进行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除采取常规治疗外,加用中药配方进行合并治疗,并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且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和研究.
作者:牛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骨关节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因子通过各种机制调节软骨细胞的功能活动,在关节软骨退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细胞因子-分解性细胞因子TNF-α和调节性细胞因子IL-6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认为对细胞因子如TNF-α、IL-6的生物学作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对骨关节炎发生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为骨关节炎的治疗及疾病的预后,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可行的方法指导.
作者:罗玉明;郑维篷;魏合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重症肺炎应用不同剂量沐舒坦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所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罹患重症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控制感染、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一般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沐舒坦30mg,q8h静脉推注,连续应用7d,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的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等指标上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 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沐舒坦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并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梅伟文;曾小敏;周煦君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