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ET/CT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

曹磊;涂彧

关键词:PET/CT, 辐射剂量, 因素, 防护
摘要:通过分析PET/CT工作原理,从放射性药物的选择、设备因素、患者本身、医疗实践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因素.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2例抢救体会

    选取成功治愈的2例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分析抢救经验.进行急性完全性子宫内翻患者抢救,关键在于早诊断,及时处理,准确经阴道徒手子宫复位及复位后的治疗.

    作者:王桂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定位方法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28例(Ⅰ组)、神经刺激组30例(Ⅱ组)、传统方法组30例(Ⅲ组),局麻药品均使用2%盐酸普鲁卡因30ml.分析臂丛神经麻醉完成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 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用时少、神经刺激组稍长.传统组用时多;而阻滞起效时间超声引导组短,传统组起效时间长,三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超声引导组、神经刺激组、传统方法组麻醉效果比较优等率分别是:100.00% 、90.00%、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比神经刺激器及传统方法的阻滞,起效时间短,更安全有效.

    作者:李在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颅脑外伤诊断中多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检查在颅脑外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螺旋CT平扫及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结果 78例颅脑外伤患者经手术及影像学联合检查确诊,其中硬膜下血肿25例,硬膜外血肿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脑挫裂伤19例.合并脑梗死28例,合并头皮血肿57例,合并颅骨骨折39例.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颅脑外伤类型及程度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

    作者:许乃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2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患者,对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患儿用药前后氧合、肺功能指标、呼吸参数变化以及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用药后氧合和肺功能指标及呼吸参数变化得到明显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并发症主要有肺炎、动脉导管未闭、脑出血以及肺出血等.结论 肺表面物质能够快速有效改善呼吸窘迫早产儿肺功能与肺泡充气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凌云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ET/CT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PET/CT工作原理,从放射性药物的选择、设备因素、患者本身、医疗实践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受检者辐射剂量的因素.

    作者:曹磊;涂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用小剂量输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输液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2005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输液(≤2000ml/d),对照组应用常规输液法,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病死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第ld失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d观察组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3.4%;对照组死亡11例,死亡率为36.7%.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8.24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小剂量输液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减少继发性出血和致死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济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龙胆泻肝汤联合西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体会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角膜感染性疾病,在基层诊断及治疗较困难,易生他症,病情一旦发生,来势凶险,发展迅速.本病单纯地采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西药配合中药汤剂龙胆泻肝汤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缩短病程,抢救患者视力,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作者:阮海晶;刘小猫;贾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肠道手术中限制性输液与常规输液对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研究限制性输液与常规输液对肠道手术后并发症以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肠道手术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限制性输液维持,对照组常规输液,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7例,发病率为14.5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6例,发病率为40%,观察组术后首次术后排气平均在3.2±0.9d,术后首次排便平均在4.2±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6.3±2.5d,对照组分别为4.1±1.3d,5.8±2.1d及18.6±5.4d,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肠道手术中限制性输液能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申红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炎性假瘤影像学特征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炎性假瘤患者的影像征象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变多位于肺外周带、病灶下方散在结节征、平直征、桃尖征、蜂房样低密度影、病灶周围炎症、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病灶高度均匀或周边强化是其常见征象.其与肺部结核球等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较多相似,尤其易误诊为肺癌.结论 全面分析肺炎性假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减少误诊有较大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作者:蒋炜;徐覃莎;陶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2例疗效分析

    目的 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致病因素、临床特征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1996年~2012年期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疗及临床特征、病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42例中行手术治疗者3例,术后1例死亡,1例发生肠瘘;非手术治疗治愈39例,治愈平均时间为13.4d,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1)以重度腹腔污染或腹部大创伤手术为多见,多于术后1~2w内发病;(2)表现为典型肠梗阻的症状、体征,患者腹痛较轻但腹胀明显;(3)大部分病人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只有少部分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绞窄,需实施手术方可治愈.

    作者:申宏;何红星;洪凡;袁杰;李中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52例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期间是否保留肋间神经,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式;观察组26例,采用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皮肤感觉异常发生情况和癌症复发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上臂皮肤异常,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均未恢复,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能够明显的减少患者术后皮肤感觉异常,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恶性肿瘤的复发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启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失血性休克手术抢救及护理配合体会

    对笔者负责护理的4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积极手术抢救,并在围术期提供合有效、合理、快速的护理配合,如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保暖,纠正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治疗原发病等.结果46例患者中44例抢救成功,占95.65%,1例脾破裂送人院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1例休克时间过长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积极手术治疗及有效护理配合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护理技术,规范操作,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

    作者:江敏琼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效果对比及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8例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配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泵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静脉持续泵入治疗难治性心衰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常亮;申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探讨患者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血清电解质危机值,并建立完整的血清电解质危机值的数据表格.结果 治疗后,100例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患者中死亡8例,其中60岁以上5例,50~60岁2例,50岁以下2例,男女死亡比率是1.0∶1.5.结论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诊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卢建国;钟健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控制高血压值,做好呼吸系统的护理,引入管理护理与基础护理,进一步的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情况,加速患者身体康复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病愈40例,恢复7例,死亡1例.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可以通过有效的医学护理,进一步的提高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简银菊;高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氢化可的松联合尿毒清治疗危重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氢化可的松联合尿毒清治疗危重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420例危重症合并肾功能不全患儿分为两组,各210例.观察组采用氢化可的松联合尿毒清治疗,对照组患儿仅予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化可的松联合尿毒清治疗危重症合并肾功能不全疗效较单纯使用氢化可的松更为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冠;李开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62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与西医组各31例,中西结合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通窍方熏吸治疗,西医组给予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中西结合组31例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通窍方熏吸治疗,显效22例(70.97%),有效8例(25.81%),无效1例(3.23%),总有效率96.77%;西医组经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显效11例(35.48%),有效16例(51.61%),无效4例(12.90%),总有效率87.10%.中西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组单纯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等离子联合通窍方熏吸综合中西医治疗优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池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6例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与临床护理

    对川崎病患儿口服阿司匹林和静脉输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用药护理,观察不良反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临床护理措施.16例口服阿司匹林的患儿,经用药治疗与临床护理,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静脉输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患儿,发生皮疹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加强川崎病患儿的用药治疗与临床护理,提高患儿疾病治愈率.

    作者:鲁雪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痔PPH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术后出血是混合痔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不低,且出血情况严重,后果比较危险.为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现对其发生原因和防治进行阐述.

    作者:杨艾堂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观察

    取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各7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疼痛评分差异.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陈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