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慕萍;谢杰雄;李伟卓;崔娟
抽取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或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应用白令胶囊和依那普利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化验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等化验指标均明显好转,观察组的情况比对照组情况明显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采用常规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基础上口服白令胶囊、依那普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宏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神经性母细胞瘤是儿童群体的常见疾病,临床确诊和区分难度较高.主要有低危肿瘤患者、中危肿瘤患者以及高危肿瘤患者.临床上主要使用铂类进行化疗,有效率为67%~91%.
作者:王钟辉;李周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张某,47岁,2012年初出现左侧鼻塞伴左面颊部肿胀,当地医院就诊为上颌骨囊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症状无明显减轻.2012年5月患者以左侧鼻塞伴面颊部肿胀为主诉,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等治疗,半年后症状无改善情况下,进行鼻窦CT复查,发现左侧上颌骨内肿瘤,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行MRI.
作者:谭明;李杰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对78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中4例死亡,2例未愈自动出院,痊愈72例.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及对病情的观察能够提高治愈率,而有效的出院指导、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能够切实的减少脑出血病情的反复发作.
作者:曾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取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方法;观察组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 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也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10年12月~2011年3月广州市海珠区全日制在校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方法 广州市海珠区内随机抽取4所全日制小学,共108个班级,由眼科医生进行眼部专科检查,排除眼部器质病变导致视力不良的学生,以及除检查当日请假、不配合等小学生外,实际对4365名小学生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比较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状况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受检小学生不良视力总患病率为55.83%,其中一年级44.81% (298/665),二年级45.95%(318/692),三年级52.12%(357/685),四年级53.67%(402/749),五年级62.48% (493/789),六年级72.48% (569/785).各年级患病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x2-139.68).男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为50.10%,女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为61.02%,女生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P<0.05,x2=43.48).六年级学生中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达51.67%,是一年级的3倍.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高于2004年广州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患病率逐渐升高,视力不良的严重程度逐渐加重,女生视力不良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生.
作者:廖志群;黄健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局灶性胃缺血再灌注血浆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药物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相应浓度,给药体积均为0.5ml/100g.连续给药3d,1次/d;第1、2、3次给药分别在造模前30min,第4、5次给药分别在造模后6和12h.对照组给予注射同等浓度的生理盐水.结果 实验组6-Keto-PGFIα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能通过降低TXA2合成,升高PGI2,达到对局灶性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作者:邓海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末梢血、静脉血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寻求准确有效采血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82例住院采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同一时间采集末梢血、静脉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标本的血常规结果.结果 末梢血与静脉血WBC、RBC、Hb、MVHC、Hct、MCV、PLT等7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MVH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代临床应用静脉血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误差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是首选的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
作者:叶国华;邹尚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5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9例.A组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刺血络治疗,B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C组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刺血络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其中C组病例临床疗效优于A、B组(P<0.01).鼻内窥镜下鼻腔刺血络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邓华;肖家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10年5月~2011年5月3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进行普外科围手术期进行1h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次,手术时间超过3h的患者需要多滴注1次,A类、B类患者切口手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C类患者切口手术后12h后再滴注1次,滴注之后就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h.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与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程度不明显,没有很大的变化;而观察组在手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都低于对照组.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普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而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作者:李群刚;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利多卡因、无水乙醇在肾囊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0例肾囊肿采用利多卡因、无水乙醇注射治疗,36例肾囊肿采用无水乙醇治疗,对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用利多卡因组和未用利多卡因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利多卡因、无水乙醇在肾囊肿治疗,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副反应小、疗效肯定,易被接受.注射利多卡因在硬化治疗中应推广.
作者:杨芳;周宏伟;张黎敏;朱芸;李江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7.5%,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与治疗前差异明显,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缓解心绞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吉胜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选择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针灸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针灸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针灸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P<0.05);针灸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王维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实验诊断方法在丙型肝炎(丙肝)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丙型肝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HCV-RNA含量与血清ALT、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并探讨HCV RNA定量与ALT、PA、TBIL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57例丙型肝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增强化学发光法(CI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RT-PCR)进行检测,应用AU2700型自动生化仪及其生化检测试剂检测全部标本ALT、PA、TBIL指标.结果ELISA、CIA及PCR方法检测样本丙肝阳性率分别为77.2%、78.9%和84.2%;三组x2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HCVRNA含量呈阳性的样本中,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间呈正相关P<0.01,而ALT数值的变化与HCV RNA含量并无相关性(P>0.05).PA在治疗前后升高差异显著(P<0.05),可与HCVRNA、ALT联合监测丙肝治疗过程中肝功变化.结论 ELISA诊断试剂盒较CIA法检测丙肝抗体同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在临床诊断中联合PCR检测HCVRNA能提高HCV感染诊断的阳性率;HCVRNA含量反映了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和患者的病程变化,并且在丙肝治疗进程中能与ALT、PA联合监测疗效.
作者:张秀英;顾建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其中对照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试验组则采用静脉点滴泮托拉唑.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止血效果较佳.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达60.87%,有效率达91.03%,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55.00%,有效率为8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0.41,P>0.05);两组患者显效率比较,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0.1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均有效,且安全性可靠,但泮托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较为稳定,临床上两种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以选择应用.
作者:何若雯;向薇;马慧敏;乐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对各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VAS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推拿手法配合舒适颈枕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科学;盖娟娟;龙文醒;刘文刚;吴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IF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其与IL-1β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膝骨关节炎患者45例,正常人28例,应用EHSA测定MIF和IL-1β在关节滑液中的表达程度.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滑液中MIF及IL-1β表达水平作单因素方差分析.MIF的KOA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KOA患者的滑液中MIF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β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KOA患者的滑液中IL-1β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MIF与IL-1β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r=0.945(P<0.01),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MIF可能是KOA发病过程中促进关节滑液炎症、介导软骨退变的重要因子.
作者:邝立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进一步熟悉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的不良反应,掌握其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处理办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性总结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时出现的不同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不良反应有因可寻,且能防能控.结论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在临床应用安全,应成为我国所有精神卫生机构中普及并成为基本的治疗项目之一.
作者:詹生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能发生肩难产的产妇9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肩难产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x2=16.8,P<0.01);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7,P<0.05).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肩难产发生率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婕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与治疗前无显著改变(P>o.05);对照组治疗后PT、APTT较治疗前延长,PLT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涛;何迪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