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物理治疗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50例临床观察

郭浩宇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 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摘要:目的针对物理治疗结合化浊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系列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4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4组,其中,经物理治疗结合联合化形式浊祛瘀方的患者50例,单独采用物理治疗的30例,采用化浊祛瘀方的30例,通过西药服治疗的30例。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个分组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经由中药疗法结合治疗仪的患者组,病情改善情况比单纯进行中药治疗组好(P<0.05),在治疗时间达8w之后,效果优(P均<0.05)。另外,在经过8w治疗之后,所有分组的患者机体内总胆固醇、ALT都明显改善(P<0.05);而甘油三酯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结合化浊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脑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护理干预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收治的65例脑血管伴发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血管病伴发焦虑抑郁发病因素涉及多方面,包括:患者心理、家庭支持、用药等。脑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偏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尽量避免或减少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将我院200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术后排气、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术后排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何元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分析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需进行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75例,其中甲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实施麻醉,乙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对比,乙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动脉压(MAP)较实施麻醉前均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0、30、60min 乙组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家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ERCP操作中行镇静与麻醉的比较研究进展

    随着微创医学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体现出巨大作用。对于在ERCP操作过程进行麻醉的方法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低限度镇静、中度镇静(CS)、深度镇静(感觉缺失镇静)、全身麻醉(GA)[1]。本文就ERCP术中感觉缺失麻醉和全身麻醉(GA)方法做一对比综述。

    作者:李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尿激素,而对照组采用穿刺针穿刺进胸膜腔抽取积液,直接注入尿激酶。结果研究组患者积液抽取时间短、积液抽取量多,出现胸膜粘连者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可抽出更多胸腔内积液,对肺呼吸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且可防止胸膜进一步发生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郭映泉;周忠林;唐明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钩虫病1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农民,因“脐周腹痛1年腹泻1月”于2012年9月7日08点入院,患者1年前始出现脐周腹痛,为隐痛不适,间断发作,以夜间明显,腹痛发作时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腰背部放射痛,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始出现腹泻,每日大便4~5次不等,稀糊样便,伴粘液,无血便,患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予制酸护胃、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反复发作,近来有消瘦,无低热盗汗,无里急后重,为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门诊拟“腹痛待查”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睡眠正常,乏力,小便正常,病程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呼吸困难。追问患者:其1年前插秧时有过手指皮肤感染病史,当时好转后自愈。查体:T:36.5℃;P:75次/分;R:16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消瘦貌,正常步态,自动体位,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蜘蛛痣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75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全腹柔软,剑突下压痛阳性,脐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作者:姚成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同时加用曲美他嗪。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hs-CRP的差异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 NT-proBNP、hs-CRP 的表达均下降,但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下调患者血清 NT-proBNP、hs-CRP的浓度。

    作者:刘锋瑞;刘亚娟;魏动;高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用药风险研究

    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高血压治疗药物,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可乐定、芦丁、珍珠层粉和野菊花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然而,相关医学实践结果表明,珍菊降压片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次临床研究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用药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用药风险的管理措施。

    作者:吴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单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疏血通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危重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老年患者常用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异丙酚(P组)、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P+M组)及咪唑安定(M组)3组麻醉治疗老年患者各20例,对比麻醉前后及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选择相对有效的麻醉方式。结果(P+M)组患者异丙酚用量0.79±0.18mg/kg,咪唑安定用量0.05±0.01mg/kg,手术治疗时间3.0±0.7h,两种药物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其余两组(P<0.05)。 P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现象显著(P<0.05),M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显著加快(P<0.05),P+M组患者用药初期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使用可降低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用药对患者手术操作中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谢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的特性,研究其对诊治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抽样选取6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68例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资料。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Q波15例(占22.06%),对照组心电图异常Q波仅有2例(占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扩张性心肌病的诊治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以其价格低廉、无创伤、安全有效等特点,而被各大医院广泛运用。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将7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39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94.8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2%、15.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黎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骨折肿胀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肿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骨折肿胀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中,临床治愈3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中,临床治愈23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2.7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中药洗剂熏蒸湿敷治疗骨折肿胀具有操作简便、无皮肤损害、疗效确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俊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血宁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早期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选取2011年3~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舒血宁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尿蛋白等均有所降低,尿量均有所增加,研究组作用效果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单纯采用舒血宁治疗,联合舒血宁与前列地尔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保护肾功能。

    作者:邹宏昌;蔡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华佗夹脊治疗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华佗夹脊穴针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愈率、显效率均存在显著行差异。使用电针华佗夹脊穴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亚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8例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髓内钉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65±3.21)w,住院时间(10.05±2.43)d,术后6个月拔钉;对照组患儿骨折愈合46例,愈合时间(15.65±2.76)w,住院时间(14.05±3.04)d,术后6个月拔钉;并发症:两组患儿中拔钉困难5例,患肢过度生长18例,下肢轻度对位不良10例,骨质劈裂1例;所有患儿均无骨折不愈合、肢体短缩、再骨折、钉尾激惹反应、骺板损伤、关节僵硬、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具有瘢痕小、并发症少、技术简单、拔钉简单、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治疗3~15岁儿童四肢长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罗灏;刘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生殖器疱疹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联合常规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仅利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92.3%,且患者治愈后未见复发;而对照组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不稳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其总有效率仅78.3%,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显著,治愈速率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王清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疗效评分为6.05±1.13分,治疗后为16.3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30 d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4]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治愈25例,好转5例。结论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定,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国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即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单独用药。两组患者均治疗1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个月和治疗15个月之后,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房颤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骆建文;张应团;黄广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治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对标本中的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SP法检测;另选同期20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8±5.3岁,p53蛋白突变表达率为70%,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0%,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5%,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预后好,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差异显著;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标本中的p53蛋白突变表达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晓;田伟;张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