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后继发垂体功能低下1例报道

何伟;林福军;吴传军;洪忠贤

关键词:脑出血, 脑损伤, 垂体功能低下, 激素替代治疗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脑出血术后意识不清两月余入院。患者于两月前因突发神志不清,在外院明确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并行左侧基底节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处理,术后予脱水、抗炎、止血、补液及高压氧等处理。又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及体温不升,明确诊断为脑积水及垂体前叶机能减退,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激素替代等治疗。入院时查体:昏迷状态,呼之无反应,捏痛时患者能睁眼,无视物跟踪,双瞳孔不等大,直径左侧/右侧=4.0mm/3.0mm,左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对光反射迟钝,颈软,克-布氏征(-),四肢肌张力降低。左侧Babinski征未引出,右侧Babinski征(+)。 GCS评分为5分(睁眼2分、运动2分、言语1分)。辅助检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入院诊断:脑出血恢复期;脑积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垂体前叶机能减退;气管切开术后;脑室-腹腔引流术后;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入院化验:甲功三项示TSH 为0.55uIU/ml(正常0.3~5.0)、FT3为3.13pmol/L (正常3.0~9.8)、FT4为8.51pmol/L (正常8.0~26.0),血皮质醇示612nmol/L,血ACTH示10.2ng/L。入院前已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25ug,tid,静滴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针100mg,qd治疗,入院后以上药物继续应用。二天后因患者出现体温不升,经内分泌科会诊后调整激素用量,予左甲状腺片50ug/次,bid,强的松片10mg,tid。复查甲功全套示T31.70 nmol/L (正常1.2~3.4)、T4138.24nmol/L (正常54~174)、 TSH 1.53uIU/ml、FT33.45pmol/L、FT48.53pmol/L。后每日上午出现体温不升,改左甲状腺片为早75ug、晚50ug 治疗。1w 后患者出现带状疱疹,同时每日上午10点左右出现体温不升,予强的松片改为10mg ,bid,左甲状腺片改为早100ug、晚50ug 治疗。后患者体温一直在正常范围内.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的疗效观察

    将56例青春期痤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的有效率达93%,常规西医疗法的有效率为6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疗效高,优于西医疗法,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临床分析

    将我院200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术后排气、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术后排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何元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护理干预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收治的65例脑血管伴发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血管病伴发焦虑抑郁发病因素涉及多方面,包括:患者心理、家庭支持、用药等。脑血管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偏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尽量避免或减少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斯特口服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76例,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和孟鲁斯特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1.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观察组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平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和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惠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加热毒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汤素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物理治疗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针对物理治疗结合化浊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系列研究。方法选取我院14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4组,其中,经物理治疗结合联合化形式浊祛瘀方的患者50例,单独采用物理治疗的30例,采用化浊祛瘀方的30例,通过西药服治疗的30例。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个分组中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可以发现,经由中药疗法结合治疗仪的患者组,病情改善情况比单纯进行中药治疗组好(P<0.05),在治疗时间达8w之后,效果优(P均<0.05)。另外,在经过8w治疗之后,所有分组的患者机体内总胆固醇、ALT都明显改善(P<0.05);而甘油三酯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肝病治疗仪结合化浊祛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优。

    作者:郭浩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临床诊疗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合理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征及诊疗要点。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或(和)保守治疗后均获痊愈。其中并发先兆流产6例(10.0%),先兆早产7例(11.7%),胎儿窘迫5例(8.3%),均为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患者(发病均在24h以上)。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未造成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快且复杂,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严格体格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血常规、B超等结果综合分析,并加强鉴别诊断。治疗应根据病情及妊娠情况选择手术切除治疗或保守治疗。

    作者:刘鑫斌;卢燕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在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的应用分析

    选取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需进行麻醉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75例,其中甲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实施麻醉,乙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实施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对比,乙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甲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段平均动脉压(MAP)较实施麻醉前均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20、30、60min 乙组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家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抽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牵引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牵引基础上,加用针灸和推拿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和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医推拿结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辛国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治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抗结核治疗患者肝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60例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3个月血清前白蛋白、ALT,并与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肺结核治疗前与健康体检者血清前白蛋白、A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血清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A水平为判断抗结核治疗早期肝功能损伤的重要指标,可作为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检测的常规指标推广。

    作者:张际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分析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患者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治疗48h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监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伍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ERCP操作中行镇静与麻醉的比较研究进展

    随着微创医学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在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体现出巨大作用。对于在ERCP操作过程进行麻醉的方法主要分为四个等级:低限度镇静、中度镇静(CS)、深度镇静(感觉缺失镇静)、全身麻醉(GA)[1]。本文就ERCP术中感觉缺失麻醉和全身麻醉(GA)方法做一对比综述。

    作者:李金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部队离退休干部患者的影响研究

    将76例患者在未进行心理干预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继之通过谈话、沟通、观察等心理干预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对照评估。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干预前后评估,其中比心理干预前有48名离退休老干部分别在治疗护理依从性、人际关系的相处、自身疾病的预防保健、生活质量等都好于心理干预前(P<0.05)。本研究通过观察离退休老干部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实施的心理干预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树立患者正确的认知,提高离退休老干部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作者:彭小丹;詹琼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华佗夹脊治疗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华佗夹脊穴针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愈率、显效率均存在显著行差异。使用电针华佗夹脊穴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亚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的分析,列出心力衰竭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感染、过度体力活动、生理性或情素压力、钠盐摄入过多,并给予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控制过量的体液潴留、护理及遵嘱用药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其他相关宣教等护理对策,指导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可明显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

    作者:熊荣;吕珍;胡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职业病情绪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职业病患者479例,调查分析其心理临床特点,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其心理变化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发现患者主要情绪障碍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怨恨不满等,经过心理护理后检出率显著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患者出现情绪障碍时除积极治疗疾病外,应根据实际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作者:张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疗效评分为6.05±1.13分,治疗后为16.3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30 d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4]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治愈25例,好转5例。结论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定,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国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危重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老年患者常用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异丙酚(P组)、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P+M组)及咪唑安定(M组)3组麻醉治疗老年患者各20例,对比麻醉前后及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选择相对有效的麻醉方式。结果(P+M)组患者异丙酚用量0.79±0.18mg/kg,咪唑安定用量0.05±0.01mg/kg,手术治疗时间3.0±0.7h,两种药物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其余两组(P<0.05)。 P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现象显著(P<0.05),M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显著加快(P<0.05),P+M组患者用药初期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使用可降低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用药对患者手术操作中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谢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选取NIR型PCOS型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服用达英-35,观察组患者同时服用达英-35和MF。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BMI、FINS、FSH、LH、T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BMI、FINS、FSH、LH含量均有所下降,但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T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BMI、FINS、FSH、LH及T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达英-35联合MF能明显降低NIR型PCOS患者的BMI、雄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11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尿激素,而对照组采用穿刺针穿刺进胸膜腔抽取积液,直接注入尿激酶。结果研究组患者积液抽取时间短、积液抽取量多,出现胸膜粘连者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心静脉导管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可抽出更多胸腔内积液,对肺呼吸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且可防止胸膜进一步发生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郭映泉;周忠林;唐明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