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林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与兰索拉唑联合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102例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兰索拉唑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塞顿美利曲辛片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w,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减少(P<0.05),且该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6.1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8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心理因素相关,抗焦虑抑郁药物与兰索拉唑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江山;郭正端;陈壁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AMI患者中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0例,其中16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0例,其中2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ST段抬高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AMI患者死亡5例,占6.25%,其中心源性休克2例,室性心率失常1例,心力衰竭2例。结论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部分患者心电图无典型表现,临床诊断应重视综合判断,防止漏诊和误诊。
作者:路秀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将8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药物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面部多穴透刺加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基础治疗,以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面神经炎患者疗后House-Brackmann量表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面部多穴透刺加西药基础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组。
作者:祝鹏宇;张倩;海卫华;王玉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将56例青春期痤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疗程均为4w。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的有效率达93%,常规西医疗法的有效率为6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青春期痤疮疗效高,优于西医疗法,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将我院2000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体温恢复、术后排气、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术后排便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胆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何元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职业病患者479例,调查分析其心理临床特点,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观察干预前后其心理变化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统计发现患者主要情绪障碍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怨恨不满等,经过心理护理后检出率显著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患者出现情绪障碍时除积极治疗疾病外,应根据实际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作者:张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我院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康复情况和满意程度。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对比之后,可以看出试验组的患者康复情况和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对比上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妇产科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康复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显著提高[1]。
作者:韦秀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腹膜外剖宫产,对照组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结果两组均顺利分娩,母子平安,术后两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临床优势明显,安全性高,对于减少创伤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对于符合此手术指征者,应尽量考虑此术式。
作者:李玉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抽取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沙坦治疗;治疗组采用比索洛尔与奥美沙坦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恢复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用比索洛尔与奥美沙坦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齐彩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将14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六君子汤加味。30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72例,有效率为95.80%;对照组72例,有效率为79.2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FD疗效显著,可提高治愈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庚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危重老年患者常用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法。方法选取异丙酚(P组)、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P+M组)及咪唑安定(M组)3组麻醉治疗老年患者各20例,对比麻醉前后及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选择相对有效的麻醉方式。结果(P+M)组患者异丙酚用量0.79±0.18mg/kg,咪唑安定用量0.05±0.01mg/kg,手术治疗时间3.0±0.7h,两种药物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其余两组(P<0.05)。 P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现象显著(P<0.05),M组患者用药初期心率显著加快(P<0.05),P+M组患者用药初期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咪唑安定与异丙酚联合使用可降低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用药对患者手术操作中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影响,效果显著。
作者:谢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早期诊治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对标本中的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进行SP法检测;另选同期20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8±5.3岁,p53蛋白突变表达率为70%,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0%,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为15%,与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生存率较高,预后好,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差异显著;子宫浆液性乳头状癌标本中的p53蛋白突变表达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晓;田伟;张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选择148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分为对照1组45例、对照2组45例和试验组58例。对照1组采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2组采用口服西药柳氮磺吡啶治疗,试验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口服液加复方黄柏液灌肠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以上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半个月,观察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的各种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两组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方法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蒋成佳;梁智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糖尿病能够引起高血糖、高血压、中心性肥胖、慢性炎症、代谢紊乱等一系列症状,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同时属代谢综合征范畴。该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阐述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深入分析糖尿病血糖对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若干影响,以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
作者:许纲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华佗夹脊穴针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愈率、显效率均存在显著行差异。使用电针华佗夹脊穴针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宋亚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即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单独用药。两组患者均治疗15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次数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个月和治疗15个月之后,治疗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变化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阵发性房颤采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骆建文;张应团;黄广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抽取我院收治入院的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律失常患者使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相对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向玉梅;肖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无脑血管病变患者7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第1、3、5d对照组Cys-C水平差异;根据观察组脑梗死进展情况分为有进展组和无进展组,观察两组治疗一个月后的Cys-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3、5d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发病时间延长,其Cys-C水平明显增加(P<0.05)。治疗一个月后,有进展组(n=24)与无进展组(n=50)恶化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Cys-C水平升高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判断预后和疾病发展情况的参考指标,对诊疗方案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管明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分析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患者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治疗48h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h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监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作者:伍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高血压治疗药物,该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可乐定、芦丁、珍珠层粉和野菊花等,有助于保持患者血压水平的稳定,然而,相关医学实践结果表明,珍菊降压片的使用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次临床研究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珍菊降压片的用药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用药风险的管理措施。
作者:吴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