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蔡志峰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脑血管痉挛(CVS),脑血管痉挛是导致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就各种神经影像学检查对CVS的诊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定宇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地寨米松治疗,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结果治疗组瘙痒症状缓解率(86.2%)明显高于对照组(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羊水粪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作者:谭白菊;张学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自拟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96.88%,其中显效68例,占53.13%;有效56例,占43.75%;无效4例,占3.12%。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健脾和胃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李福章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从近3年在我院行剖宫产产出的新生儿中选择120例,为了防止剖宫产的术后感染,新生儿以常规口服阿莫西林干混悬剂2次/d,62.5mg/次,约5ml温水送服。服药后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变化。结果14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皮肤过敏10例。在发现新生儿不良反应后,立即停药,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基本消失。阿莫西林干混悬剂预防剖宫产新生儿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作者:蒋春晖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选择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风险评估管理,观察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排查出护理危险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风险评估对手术室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管理,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蔡红梅;杨永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系统评价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安全性与经济性,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已发表的关于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循证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与系统评价,共检索出可能有关的文献63篇,共有10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研究。结果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倒漏斗图显示偏倚性不大,文献中无叙述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但文献中也缺乏有关药物经济学评价。结论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有很大价值,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合理,无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为此能说明活血化瘀中药注射液对于脑梗死具有很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养林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对560例初产妇采取随机和自愿的原则分为两组,将孕期接受模拟分娩训练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280例),分娩时采用常规分娩护理。对照组仅按常规分娩护理,分析两组产程、阴道分娩成功率及医院满意度。观察组产程、阴道分娩成功率及医院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接受模拟分娩训练,能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降低难产率,减少干预及用药,节约社会资源,提升医院满意度。
作者:邬白红;熊丹;戴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选择近三年来我科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化疗方案基础之上,观察组加用参苓白术散煎服,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各指标亦优于对照组。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后毒副作用。
作者:朱方勇;邱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研究瑞芬太尼在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插管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在苏醒拔管期应用生理盐水,而研究组应用瑞芬太尼,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恢复、睁眼时间等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血压(MBP)的T1、T2两时段与起始差值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分析研究对象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语言应答时间,结果无统计差别(P>0.05)。结论瑞芬太尼对改善全麻苏醒拔管期患者的循环系统应激反应效果显著,且未对麻醉恢复有显著性影响。
作者:朱春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以5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见效时间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9%,两者比较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见效时间为20.45±9.26min,对照组为42.25±17.57min,两者比较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为40.79±13.25min,对照组为78.56±31.43min,两者比较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作者:刘光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甲状腺肿瘤是一种发病比较隐匿的疾病,在其病理诊断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误诊现象。本文对甲状腺病理诊断中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进行总结,希望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的发生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作者:刘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结合抗生素实施治疗的观察组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7%,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支气管炎应用痰热清联合抗生素实施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这对于急性支气管的临床治疗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小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选取我院2012年5~10月围绝经期需行诊刮术妇女180例。随机分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术前对照组组予复方萘普生栓0.4g纳入受术者肛门,观察组组患者臀部肌注间苯三酚40mg同时给予复方萘普生栓0.4g纳入受术者肛门。观察两组宫颈软化程度及综合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组患者宫颈软化程度、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P<0.05),似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P<0.05)。复方萘普生联合间苯三酚作为需要扩张宫颈、镇痛的术前用药效果好、风险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影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甲波尼龙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甲波尼龙治疗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唐桂良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22名对照者和冠心病(CHD)患者11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62例,心绞痛53例(排除引起hs-CRP 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分别测定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进行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两指标诊断佳临界点(诊断阈值)、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hs-CRP 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AMI和53例心绞痛患者,HCY、hs-CRP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OC曲线分析HCY曲线下面积>Hs-CRP。结论 HCY的诊断效率高于hs-CRP,hs-CRP 佳诊断临界点2.89mg/L、HCY 佳诊断临界点14.35umol/L,两指标的变化与冠心病(CHD)发病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外周血HCY、hs-CRP可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可为冠心病的危险分层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联合检验、动态观察各指标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徐文波;向秀华;张兴峰;毛星星;叶丹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对5126例孕妇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结果产前超声发现胎儿CHD 84例,术后及产后随访确诊87例,CHD发生率为1.70%(87/5126),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55%(84/87)。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孕妇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具有安全、无创、准确度高、可反复操作等优点,对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卢常英;王友军;王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2月4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患者按照人为+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20例。分别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肠溶阿司匹林联合悸安冲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较西药组疗效好,作用肯定,值得予以临床运用。
作者:边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氢克尿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试验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5%。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佳,且治疗成本低,该方案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治糜粉Ⅰ号配合电场热疗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年龄22~56岁,一年内不计划受孕,宫颈液基细胞TCT检查异常,经病理送检确诊为CINⅠ、CINⅡ并排除癌细胞的患者190例。其中CINⅠ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治糜粉Ⅰ号宫颈上药配合电厂热疗;对照组60例采用宫颈Ⅰ号粉局部上药。 CIN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治疗方法同CINⅠ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Leep环切术。3~6个月复查各组疗效及治愈率。结果 CINⅠ两组治愈率分别为100%、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7.1%、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糜粉Ⅰ号配合电厂热疗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无介入性和创伤性、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谈响;刘晓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和房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经24h动态心电图确诊的26例PA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房性早搏的次数、房颤发作的阵数,诱发PAF的房早联律间期及前周期,未诱发PAF的房早联律间期及前周期。结果26例患者中,24h平均房性早搏11127±2011个,平均阵发性房颤251±48阵。其中,由房性早搏诱发的PAF有23例,由短阵房速引发的PAF有2例,由心房扑动诱发的PAF有1例。可诱发心房颤动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为362.1±42.8ms,房性早搏前周期为829±100ms,未诱发PAF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为427.1±43.6ms,房性早搏前周期为725±108ms,与未诱发PAF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相比,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联律间期更短,呈现P On T 现象。与未诱发PAF的房性早搏前期相比,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前期更长。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主要由房性早搏诱发,与房性早搏前周期及房性早搏联律间期密切相关。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