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宁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酚妥拉明联合阿拉明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酚妥拉明联合阿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克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根据接诊次序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博利康尼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普米克令舒混悬液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水平,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何金宁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我院109例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包括失血护理、异位妊娠护理、卵巢囊肿蒂扭转以及心理护理,研究护理效果。经分类后,患者可以按照病情分为感染性疾病,内出血性疾病,肿瘤并发症和其他疾病;9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15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经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100%。妇科急腹症经过对照治疗和临床护理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仕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选取糖耐量减低伴有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予以饮食及运动干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分析治疗后新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达正常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治疗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新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3.85%低于对照组41.54%,差异显著(P<0.05)。阿卡波糖早期干预糖耐量减低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餐后血糖,保持空腹血糖稳定性,同时还可有效减少新发血管事件。
作者:郭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1病例报告患者,32岁,G3P2,分别于2001、2011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因停经21w,要求终止妊娠于2012年6月22日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于当日行乳酸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术。于术后72h胎儿未娩出,有下腹部不规则疼痛,伴阴道流血量偏多。查B超显示胎盘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见数处不规则无回声区分布,胎盘下缘接近宫颈内口。术后96h胎儿未娩出,改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于2012年6月28日7:45自然娩出一死男婴,7:55胎盘未娩出,阴道出现大量流血,给予快速补液,开通三路静脉,患者出现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60/40mmHg,估计出血量约1800ml,给予积极抗休克、补充血容量(输B 型红细胞2.0U)、促进子宫收缩等治疗,阴道流血减少,患者神志渐清,血压85/55mmHg。2h 后再次出现阴道大量流血,约400ml,考虑有胎盘植入可能,与家属沟通后,急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子宫呈葫芦状,下段明显向外膨出,双侧附件正常。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见原子宫切口左侧疤痕处有胎盘组织,下推膀胱时,发现膀胱肌层与子宫肌层致密粘连,胎盘已植入膀胱肌层及左侧阔韧带,分离粘连时,膀胱破裂。请外科医生上台行膀胱修补术。术中急查PT正常、APTT偏高、电解质低钙,考虑系输入大量库血引起,给予葡萄糖酸钙静推,3P试验阳性,出现DIC。术中出血约2000ml,使用多巴胺后,血压平稳于90/60mmHg左右,输B型红细胞7.5U,尿量约1300ml。术毕,病人安返病房。术后诊断:(1)G3P2孕21+6w。(2)凶险性前置胎盘。(3)雷佛奴尔引产术后。(4)产后出血。(5)胎盘植入。(6)失血性休克。(7)DIC。(8)膀胱破裂。术后继续纠正休克,纤维蛋白原纠正DIC,加强抗感染治疗。术后因家属强烈要求转上一级医院治疗。转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术后6d访视,病人已痊愈出院。病理报告示:子宫肌壁间胎盘植入。宫颈:慢性炎。宫内膜:妊娠期改变。左侧阔韧带:胎盘植入。与临床诊断相符。
作者:陈林霞 刊期: 2013年第17期
将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引配合推拿组和单纯牵引组各42例。牵引配合推拿组采用牵引推拿手法治疗,单纯牵引组仅采用牵引治疗,经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牵引配合推拿组临床治愈14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5.2%,单纯牵引组治愈率为21.4%,总有效率为81.0%,牵引配合推拿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牵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疗效可靠、简单易行的特点,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卫华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脑白质疏松症(LA)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腔隙性脑梗死伴发脑白质疏松症患者(LA组)及8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LI组)和8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检查。测定兴趣区分数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对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A组与LI组、正常对照组比较,FA值降低,ADC值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兴趣区是双侧额叶白质、右侧海马、胼胝体膝部及压部(P<0.05)。各部位FA值与MoCA评估得分呈正相关。结论 LA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部位以双侧额叶白质、胼胝体受损为主,DTI可以发现常规MRI检查所不能显示的脑白质的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张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医院屎肠球菌(EFM)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临床分离的屎肠球菌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到198株屎肠球菌,主要来自于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分别占50.0%、30.8%和7.6%,标本主要分离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泌尿外科和呼吸内科。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和2.5%。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结论屎肠球菌可引起临床各类感染,且多耐药率高,治疗困难,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吴小娟;汪泓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佐治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6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佐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1%(P<0.05);观察组咳痰、气喘、发热、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佐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其临床效果确切,局部抗炎作用强,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夏宁莉;冯钢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炎症状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列大 刊期: 2013年第17期
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显效率(96%)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伟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4%(62/67),对照组为79.10%(53/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消除不适症状,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禹标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选取108例卵巢早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药补肾养血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经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59%。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结果变化FSH、LH显著低于治疗前值,治疗后E2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患者在潮热汗出、阴道干涩、脱发、失眠等各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中药补肾养血治疗卵巢早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俐华;彭细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反复皮肤及巩膜黄染、尿黄40余年,伴右上腹痛2d就诊。患者自幼就经常出现皮肤及眼睛黄、尿黄,无皮肤瘙痒,亦无其它不适。年轻时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治,经肝穿刺病理检查发现肝细胞内有棕褐色色素颗粒而诊断Dubin-Johnson综合征。以后上述症征反复出现,由于无特效治疗,也就未进一步诊治。近2d出现右上腹痛,遂来本院就诊。患者无输血史,无结核、血吸虫病史,无长期嗜酒史,无毒物接触史,很少使用药物。家族中否认类似疾病史。查体: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无肝掌,未见蜘蛛痣,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肝区有叩痛。上腹CT检查示肝右叶可见一直径约1.7 cm囊肿,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化验检查示血清总蛋白69.7g/L,白蛋白(A)48.1g/L,球蛋白(G)21.6g/L,A/G2.23,总胆红素174.2μmol/L,直接胆红素145.8μmol/L,间接胆红素28.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25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22U/L,碱性磷酸酶75U/L,谷氨酰转肽酶143U/L。甲、乙、丙、丁及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口服胆囊造影提示胆囊不显影。由于患者拒绝,此次未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综合患者病程、临床症征及辅助检查资料,Dubin-Johnson综合征诊断成立。
作者:江红接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针刺分离联合丝裂霉素C(MMC)球结膜下注射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不良并连续随访患者52例(6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分离联合MMC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对照组单纯采用MMC滤过泡旁球结膜下注射。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滤过泡形态的变化、眼压情况及眼部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眼压为27.8±3.00mmHg,治疗1w后眼压为12.9±3.92mmHg,成功率80%。治疗1个月后眼压为13.83±3.98mmHg,治疗6个月后眼压为16.5±4.56mmHg,成功率73.33%;对照组治疗前眼压为27.9±3.02mmHg。治疗1w后眼压为19.3±4.24mmHg,成功率46.67%。治疗1个月后眼压为20.6±4.14mmHg,治疗6个月后眼压为22.3±4.38mm Hg,成功率为33.33%。治疗后每个时间点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失败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MMC球结膜下注射安全有效。少数患者可有角膜上皮损伤及结膜下出血或菲薄滤过泡的危险,应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作者:樊江波;樊烨;朱学农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临床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罗格列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秦小虎;石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单胎初产妇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分娩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产程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难产率、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意识管理可改善产妇分娩质量,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眭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15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四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所获容积数据,对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轴位像、轴位像+CTU 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9/150)和70.7%(106/150)、94.7%(142/150)和93.3%(140/150)。结论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可以对输尿管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冯秀珍;吴铭杰;黄冀睿 刊期: 2013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心电血压监测、给氧及静脉通道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地兰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胺碘酮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8<0.05);观察组出现呕心呕吐1例,窦性心动过缓及血压偏低各2例,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疗效确切,但用药后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作者:陈华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选取2008年2月~201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益肾散,一个疗程30d,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照组常规降血糖、降血压、低蛋白饮食治疗,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P<0.01);观察组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尿量明显增加,水肿有显著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益肾散治疗糖尿病肾病血瘀脉络型效果良好。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3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