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紧张素Ⅱ对危重病人慢性心力衰竭的N端脑尿钠肽影响的临床研究

宋毫;易铁敏;黎瑞贞

关键词: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Ⅱ, N端脑尿钠肽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ANGⅡ,NT-ProBN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ICU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及门诊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有症状心衰组(CHF)91例,无症状心衰组35例,健康对照组40例。平均基线年龄均≥65岁。血清ANGⅡ,血浆NT-ProBNP含量测定: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 NT-ProBNP含量采取即时检测,ANGⅡ含量送到检验中心检测。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症状心衰组,有症状心衰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有症状心衰组血清ANGⅡ和血浆BNP显著升高,且与心衰严重程度(Ⅱ、Ⅲ、Ⅳ级)相关(P<0.05),无症状心衰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在观察中发现ANGⅡ在晚期有衰减,NT-ProBNP与心衰程度相关。结论 NT-ProBNP是诊断和评价慢性心衰的一个良好指标,且与心衰程度相关,结合ANGⅡ更能提高诊断心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ANGⅡ对无症状心衰的诊断有帮助,对心衰晚期有辅助NT-ProBNP预后判断作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环节质量管理在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预防中的应用

    对比我院各种手术的患者的切口感染状况,提出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各个环节的工作中应注意的措施,通过这些环节的分析探讨了环节质量管理在手术室切口感染护理预防。通过各个环节质量管理的加强,有效防止了患者的伤口出血感染的现象。加强护理人员在术前、中、后各个环节中的洁净消毒工作,有效地较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其不仅能是病人安全的保障,也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有效性措施。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益肾化湿颗粒配合洛丁新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用洛丁新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晏慧民;邱国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4例,分别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及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著改善18例,改善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中,显著改善17例,改善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综合门诊部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一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0.2%,对照组为69.3%;治疗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效果显著,且可有效改善临床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沈美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

    随机选80例哮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同时测定治疗组用人免疫球蛋白,与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治疗均有效,但2组治愈率及好转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调节免疫,患儿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扩大使用。

    作者:黄云;黄利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病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老年女性中。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会引起严重的疼痛,使患者失去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伴随着患者死亡率的增加。近年来,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旭;范永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热毒宁联合头孢硫脒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04例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使用热毒宁联合头孢硫脒治疗,对照组使用头孢硫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体征症状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征症状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康复情况更显著(P<0.05)。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实施头孢硫脒与热毒宁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康复情况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秋萍;叶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2010~2012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分析

    对我院各临床科室2010~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的PPI中,奥美拉唑的使用强度大,且所有PPI的使用从2010~2012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0~2012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较为合理,需进一步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PPI的过度使用。

    作者:漆平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法将聚集剂加入到风寒血小板的血浆中,并进行连续性的搅拌,使得血小板相互作用并聚集在一起成团,然后对血小板的大聚集率(MAR)进行测定。此次进行试验的有:80例心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患者、80例高脂血症患者、正常健康人群80例。结果经过相关的试验发现,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的MAR分别为90.7±12.0%、76.5±4.9%,与对照组的36.8±5.2%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高脂血症患者的MAR为62.3±5.0%,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的36.8±5.2%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能够对血栓的早期形成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同时对心肌梗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协同利凡诺在中期引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428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4例。试验组采用利凡诺100mg宫内注射配伍米非司酮片150mg口服进行引产,对照组单用利凡诺100mg宫内注射药物引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流产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引产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试验组的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中期引产术中的失败率更低,出血量更少,,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梅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在本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后血压改善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下降,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42.62%;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9.84%;研究组的总发病率比对照组总发病率低,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缬沙坦配合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消炎痛在妇科手术术后镇痛的作用研究

    2011年1月~2012年1月10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处理,观察组应用消炎痛栓塞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2.5d,对照组住院时间9±2.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消炎痛能理想降低妇科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55例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4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91%。治愈时间10~28(平均15.6)d;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4.55%。治愈时间15~40(平均20.8)d。两组疗效相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1年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4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8.18%;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好,复发率低,疗程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龚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两者同时存在,彼此依存、共同影响,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选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防治方法是否得当,对其治疗及病疫情控制有决定性作用。本人依据从事此病治疗的经验,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防治进行研究。

    作者:刘进开;龚慧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全麻合并腰硬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麻合并腰硬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方法,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合并腰硬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MSE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 MMSE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3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有明显回升,但研究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d、3d对照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麻合并腰硬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低,更适合老年人的手术治疗。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季节以及发病原因进行总结。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男性与女性比例为2.77:1,中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比例为5.29:1,冬春与春秋季节发病比例为2.62:1;发病的原因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4例(46.97%)、胃癌51例(19.32%)、急性胃黏膜病变44例(16.6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7例(14.02)。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中老年人为主,以冬春两季为多发季节;发病的原因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主。

    作者:潘煜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合理用药治疗观察

    调查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及用药合理性。对儿科门诊诊治的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72例,单一抗菌药治疗组43例,单一止咳化痰治疗组49例。比较三组患儿的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远大于单一抗菌药治疗组(65.1%)和单一止咳化痰治疗组(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3,P<0.05)。抗菌联合止咳化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柏玉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抽取88例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采用西医常规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关节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陶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针刀与手法联合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收治的单肩肩周炎患者11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手法综合松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针刀与手法联合松解术在观察指标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好于传统的手法治疗方法。针刀与手法联合松解术治疗肩周炎具有痛苦小、快速有效、不易反复、经济实惠等优势,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程珍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海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