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珍泉
以眼科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英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428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4例。试验组采用利凡诺100mg宫内注射配伍米非司酮片150mg口服进行引产,对照组单用利凡诺100mg宫内注射药物引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以及流产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引产失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试验组的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在中期引产术中的失败率更低,出血量更少,,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梅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以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则以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的NIH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死亡率与手术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及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NIHSS评分结果优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死亡率低于A组,脑组织氧分压、脑动静脉血氧分压及颅内压明显好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创锥颅血肿碎吸引流术在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脑部氧供。
作者:刘健;马玉健;郑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精细化管理指的是根据细致、深入、精确的要求来对人员职责进行分工,使业务流程中的岗位管理体系得以被柔化,使彼此间的配合协调得以强化,从而避免在管理中出现太过粗放的现象,此外,它还能对科室管理中不足的地方予以准确把握,并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通过抓紧、抓实、抓细来使护士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文章就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致探讨。
作者:黄春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2011年1月~2012年1月10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处理,观察组应用消炎痛栓塞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2.5d,对照组住院时间9±2.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消炎痛能理想降低妇科手术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孙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1病例报告患者35岁。因孕4产2妊娠29w超计划自愿终止妊娠,于2013年6月11日到我站住院。经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2013年6月11日上午11时30分行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100㎎引产。2013年6月13日凌晨12时50分出现规律宫缩、胎膜早破,7时0分出现难产(胎儿肩先露),宫口开7~8㎝。由于我站无条件处理,与产妇家属商量后将产妇转县医院处理,在县医院进行毁胎术,手术顺利,产时出血不多。故在县医院观察2h后,转回我站进行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6月15日产妇要求回家休养,经复査B超宫内无任何组织残留后给予办理出院手续。6月21日产妇回站诉下腹烧灼痛、阴道流血,为暗红色血块约100ml。询问病史阴道流血已止,复查B超显示子宫增大(提示复旧不良)外无明显异常现象,检查血常规无感染指征,患者经一般对症处理后回去。6月29日夜间突发阴道流血,为暗红色血块,量约200ml。到县人民医院就诊,检查B超示:子宫稍大、宫内不规则低回声区,检查血常规无感染指征,未经特殊处理回站,要求给予相应处理。复查B超示:子宫稍大、宫内不规则低回声区,经止血、缩宫等处理后血止。6月30日夜间再次出现阴道流血,仍为暗红色血块约300~400ml。急转县医院处理,经县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考虑为子宫内膜炎,给抗炎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再次发生大出血现象,经抢救后患者脱离危险。病情平稳后,经家属要求转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追踪随访产妇诊断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无转移,目前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胡阿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法将聚集剂加入到风寒血小板的血浆中,并进行连续性的搅拌,使得血小板相互作用并聚集在一起成团,然后对血小板的大聚集率(MAR)进行测定。此次进行试验的有:80例心梗死患者、80例脑梗死患者、80例高脂血症患者、正常健康人群80例。结果经过相关的试验发现,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的MAR分别为90.7±12.0%、76.5±4.9%,与对照组的36.8±5.2%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高脂血症患者的MAR为62.3±5.0%,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的36.8±5.2%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能够对血栓的早期形成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同时对心肌梗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永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调查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及用药合理性。对儿科门诊诊治的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72例,单一抗菌药治疗组43例,单一止咳化痰治疗组49例。比较三组患儿的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远大于单一抗菌药治疗组(65.1%)和单一止咳化痰治疗组(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3,P<0.05)。抗菌联合止咳化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柏玉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ASAI-Ⅱ级,年龄2~5岁的择期行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七氟醚吸入下开放静脉,置入喉罩后行骶丛阻滞。 B组先开放静脉,给氯胺酮1.5~2mg/kg iv后行骶丛阻滞,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七氟醚喉带吸入组(A)组与氯胺酮静脉全麻组(B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静脉全麻组有17例SPO2下降、5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例发生呛咳,在七氟醚喉罩吸入组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七氟醚喉罩吸入复合骶麻的方法可安全用于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手术的。
作者:蔡小华;郜芬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192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4例。 A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B组给予铝碳酸镁治疗,C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两种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治愈率,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组治愈率为93.75%,与A组(51.56%)和B组(48.44%)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雷贝拉唑联合铝碳酸镁使用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世清;罗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随机选择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3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症状得到改善后,替换为莫西沙星片;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均进行10d的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除菌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6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除菌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康春怡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通过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其满意度和陪护率开展调查。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服务,大大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形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家属陪护率明显下降。
作者:樊跃忠;张兰萍;王小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选取无痛肠镜检查的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患者,对照组42例患者,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3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在无痛肠镜检查中使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良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宋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心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50ml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100ml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阳虚证主要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悸、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气短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几项症状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参附注射液相对于小剂量具有明显改善心阳虚症状的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葛刚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有重症肺炎的婴幼儿5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治疗,研究组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在治疗8h后检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h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研究组变化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具有显著疗效,改善血氧,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安全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应坚持以安全管理知识以及风险管理为指导,在对透析工作中各类护理风险予以识别的前提下,开展风险因素的评价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用于指导护理工作人员对各类护理风险的规避和化解。
作者:刘建红;吴世英;张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抽取2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进行术中配合;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手术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所需时间和治疗所需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术中配合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钟德霞;曾伟清;钟冰冰;叶国仓 刊期: 2013年第18期
10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脱离呼吸机时间及肠道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hs-CRP及IL-8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可有效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症状,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李康;刘旭明;陈伟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7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其中26例发生切口感染,1694例未发生切口感染。阅读相关文献并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职业、饮食等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急诊手术都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种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为预防感染的产生,应在术前准备充分,做好评估,改善手术技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赖进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在本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患者12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后血压改善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下降,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为42.62%;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9.84%;研究组的总发病率比对照组总发病率低,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缬沙坦配合治疗,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