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实施人文关怀式护理的体会

陆滢滢

关键词:老年肺癌, 化疗, 人文关怀, 护理体会
摘要:探讨对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体会。对近两年来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分别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和常规护理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将两组患者的VAS、SSD、SAS、SDS、并发症、镇痛剂使用率和治疗依从性等进行比较,人文关怀组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老年肺癌患者围化疗期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减轻患者痛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合理用药治疗观察

    调查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的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及用药合理性。对儿科门诊诊治的1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72例,单一抗菌药治疗组43例,单一止咳化痰治疗组49例。比较三组患儿的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远大于单一抗菌药治疗组(65.1%)和单一止咳化痰治疗组(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93,P<0.05)。抗菌联合止咳化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症状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柏玉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病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尤其在老年女性中。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会引起严重的疼痛,使患者失去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伴随着患者死亡率的增加。近年来,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旭;范永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替吉奥治疗胃癌的临床新进展

    替吉奥胶囊是替加氟及优福定的升级换代产品,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给药方便,在不断的临床应用及临床试验当中,它展示了对胃癌治疗的良好效果,在将来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线治疗药物。

    作者:张麒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56例疗效观察

    2012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联合非洛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诚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2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复发阿嗪米特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均治疗2w,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曲美布丁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麦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疗效分析

    随机选取6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连续治疗12w。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酐(Scr)以及尿白蛋白(u-ALB)情况、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两组的四项生化指标采用统计学分析得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u-ALB、Ccr、Scr指标治疗后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不仅能降血脂,可以对肾脏起保护作用,帮助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单次硬膜外阻滞治疗老年患者脊椎退化性疾病引起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选我院收治的脊椎退化性疾病引起顽固性疼痛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单次硬膜外阻滞治疗老年患者因脊椎退化性疾病引起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镇痛作用持久、价廉、方便等优点。

    作者:林承雄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抽取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舒利迭联合常规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复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舒利迭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红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分析与管理模式探讨

    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安全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血液透析护理工作应坚持以安全管理知识以及风险管理为指导,在对透析工作中各类护理风险予以识别的前提下,开展风险因素的评价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用于指导护理工作人员对各类护理风险的规避和化解。

    作者:刘建红;吴世英;张永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临床疗效观察

    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洛丁新(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益肾化湿颗粒配合洛丁新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比单用洛丁新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晏慧民;邱国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研究组在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有着明显的改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的治疗前后无改变,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性事件发生率的比对上,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对改善冠状动脉化性心脏病患者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易优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药外敷治疗落枕60例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落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涂敷扶他林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外敷自制中药粉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2h临床改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24h后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6.7%,观察组患者治疗72h后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药外敷治疗落枕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肿胀,缩短疗程,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傅红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不同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年龄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次选择280例SLE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其中1~14岁儿童(A组)16例,15~49岁成年(B组)207例,50~83岁老年(C组)57例,回顾并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结果 C组脱发、雷诺现象、肾损害率显著低于B组,肺部病变、疲乏、肌痛肌无力、体重下降、关节痛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在脱发、肌痛肌无力率上呈较低水平,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率上呈较高水平,与其它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C组在抗dsDNA阳性、白蛋白降低、补体降低率上呈较低水平,肝功能损害、血沉增快发生率较高,A组在UIRNP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IgG升高率上呈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SLE确诊时间相对较长,临床较少见,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但预后良好,病情轻,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雷诺现象有较低发生率。儿童SLE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较多见,发生率相对较低,比成人病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掌握临床特征,对治疗方案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伟伦;姚翠霞;林永明;甄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013年收治的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倬杰;陈伟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17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其中26例发生切口感染,1694例未发生切口感染。阅读相关文献并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职业、饮食等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急诊手术都是影响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种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为预防感染的产生,应在术前准备充分,做好评估,改善手术技术,合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赖进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及强的松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采用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的疗效显著,但复发率较高,需在用药剂量维持与给药时间进一步探索。

    作者:刘俊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BMSC上清对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SD大鼠BMSC并收集其上清。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胺(D-gal)建立大鼠AL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将等体积的BMSC上清及0.9%氯化钠注射液(NS)腹腔注射治疗3d,比较两组动物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和7d生存率。结果(1)7d存活率分别为:BMSC上清治疗组70%,对照组20%,有显著差异(P<0.05)。(2)BMSC上清治疗组的ALT、AST、TBIL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无明显改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BMSC上清治疗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改善。结论 BMSC上清腹腔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ALF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学损害,提高ALF大鼠的存活率,为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霍大浪;宁家辉;张袁媛;冯成军;江齐林;刘代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4例,分别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及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著改善18例,改善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中,显著改善17例,改善2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5.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董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有重症肺炎的婴幼儿5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治疗,研究组在综合性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在治疗8h后检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PaO2、PaCO2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8h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研究组变化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具有显著疗效,改善血氧,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生存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菊桃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

    抽取2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进行术中配合;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手术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所需时间和治疗所需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术中配合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钟德霞;曾伟清;钟冰冰;叶国仓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