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肝郁气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鲍慧敏

关键词:四磨汤口服液, 肝郁气滞, 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摘要:对肝气郁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选取收治的100例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症状积分状况。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时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治愈率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重度患者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收治的8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临床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出现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等,同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出现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的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饶正莲;黄冬凤;杨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非小细胞肺癌周围组织特点及病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周围组织的特点,以及对各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改变进行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进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其中腺癌34例,鳞癌40例,对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均采用光镜下使用目镜测微仪器测量其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以及观察不同解剖部位肿瘤、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范围的病理特点。结果本研究共180张病理切片,其中腺癌77张,鳞癌103张。周围组织侵润范围描述中腺癌和鳞癌的侵润范围均0~1mm,占比例大,分别是35%和57.6%;>4mm所占的比例小,分别是5.2%和3.8%。腺癌与鳞癌在不同解剖学位置与侵润范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与侵润范围关系比较中,腺癌的高/中分化所侵润的范围较低分化范围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的周围组织侵润范围较鳞癌广泛,腺癌的分化与侵润范围有一定关系,鳞癌的侵润范围较为集中。

    作者:陈新妹;郭晓琴;张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性脓胸1例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76岁,以“咳嗽伴右下胸痛、发热11h”入院。入院前11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粘痰,无痰血,伴有右下胸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或咳嗽后加剧,感发热,盗汗,胸闷、气喘、心慌,活动后加重,夜间尚能平卧。既往30年前患右肺结核,正规治疗后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84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00/60mmHg。精神差,急性病容,口唇发绀。胸廓无畸形,右肺呼吸动度下降,触觉语颤减弱,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胸部及上腹部CT示右肺纤维化伴感染,肺大泡,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萎缩不张;左肺下叶炎症。右肾囊肿。血常规示:白细胞19.0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0.74%、中性粒细胞数17.28×109/L、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生化示:白蛋白27.7g/L。血气示:PH值7.49、氧分压51.70mmHg、二氧化碳分压29.20mmHg、氧饱和度89.90%。入院后初步诊断:双侧肺炎伴右侧胸腔积液(性质待定),Ⅰ型呼吸衰竭。给予吸氧、头胞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氨溴索祛痰、多索茶碱舒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胸部超声定位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不宜穿刺,入院第3d,患者胸痛症状减轻,但仍有发热,体温高38.5℃,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9.5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1.54%。胸部超声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中量)左侧(少量),遂行胸腔穿刺术,抽出深黄色胸水600ml,行胸水检查提示渗出液(有核细胞计数7000×106/L,中性粒细胞比率70%、淋巴细胞比率25%、乳酸脱氢酶3051.98IU/L、腺苷酸脱氨酶26.50U/L),胸水癌胚抗原、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培养阴性。第5d复查胸部超声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中量)左侧(少量),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当天引流出深黄色胸水720ml,再次胸水检查仍提示渗出液(有核细胞计数7000×106/L,中性粒细胞比率80%、淋巴细胞比率10%、乳酸脱氢酶3816.71IU/L、腺苷酸脱氨酶41.29U/L、胸水TB-DNA阴性),胸水癌胚抗原、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培养阴性。遂经验性调整抗生素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继续抗炎,第7d体温正常,复查血象正常,复查胸部超声示右侧胸腔积液内可见大量分隔光带,遂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20万U以减少胸膜粘连,次日复查B超示分隔光带基本消失,请外科行粗管胸膜腔闭式引流,并反复使用生理盐水行胸腔灌洗,1w后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出院。

    作者:郭春丽;宁红娟;许文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普外科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选择普外科实施手术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经过护理改善程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陆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洛他唑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58例疗效观察

    选择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患者11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西洛他唑组和舒血宁组各5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胸痛症状减轻、ST段好转)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西洛他唑组治疗后显效率(70.7%)明显高于舒血宁注射液组(51.7%),无效率(5.2%)明显低于舒血宁组(17.2%),总并发症率(17.1%)显著低于舒血宁注射液组(39.7%)。西洛他唑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首选药物,推荐应用。

    作者:刘杰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自拟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消脂方和甘利欣胶囊、护肝片口服。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化学指标、肝脏B超的变化,临床疗效判断。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消脂方能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刘素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肝郁气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对肝气郁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选取收治的100例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症状积分状况。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时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治愈率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鲍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防范措施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用药不当、操作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洪梦婕;施勉;吴友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分析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9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时间、心功能相关指标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月室性心律失常平均发作次数(2.04±0.75)及发作时间(0.21±0.07h)、ST段抬高程度(0.031±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5.31±5.28mm)、射血分数(59.54%±5.3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作时间、优化心脏功能。

    作者:杨雅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36例临床分析

    分析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并探讨其引发原因及注意事项。选取36例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用药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60岁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44.4%,其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损伤;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刘堂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治疗84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2.5mg/次,2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25mg/次,2次/d,治疗12w后对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激素水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LH、E2和P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治疗。两组患儿在临床治疗疗效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8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苏铭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选取14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军华;钟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miR-26a、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iR-26a、C-erBb-2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中 miR-26a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胃癌组织中miR-26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P<0.05);胃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2)胃癌组织中 miR-26a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中C-erBb-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3)胃癌组织中miR-26a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26a和C-erBb-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iR-26a可能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靶标。

    作者:陈刚;王芬;仇玮;沈志力;周荣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眼急性视神经炎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因“双眼眼痛伴视力骤降1月余”于2012年2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转动痛,视力由1.0下降至0.3,当即到某省级医院就诊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住院2w后,视力稍提高(右0.4,左0.6)出院,但眼痛症状始终未见任何缓解。出院后2w,停用糖皮质激素,仍感双眼深部疼痛致夜间无法入睡,为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入住我科。检查:Vod0.4,Vos0.6,双眼瞳孔对光反射稍迟钝,玻璃体絮状混浊,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模糊,右眼尤甚,右侧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灰白水肿,双眼视网膜静脉稍迂曲,中心凹反光弱,眼底未见出血、渗出等异常。FFA:双眼视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着染。视野:双眼生理盲点明显扩大,视敏度下降;眼电生理:P100波幅值下降;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曾于外院行眼眶及颅脑CT、MRI 检查,均未见异常。伴见口干、梦多易醒、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弦。入院西医诊断双眼急性视神经炎,中医诊断暴盲,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目络瘀滞。入院后,予疏血通注射液6ml+注射用炎琥宁400mg+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20mg静滴,1次/d,口服院内复方光明胶囊4粒,tid,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9000au,1次/隔日治疗,同时予服用中药汤剂六味地黄汤合三仁汤加减方(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20g,炒泽泻10g,茯苓20g,薏苡仁15g,白术10g,杏仁10g,蔻仁6g(后下),陈皮10g,炒厚朴10g,法夏10g,葛根15g,丹参15g,川芎10g,大血藤15g,鸡血藤15g,当归15g,白芍15g,夏枯草15g,炒黄柏10g,甘草6g)治疗,水煎服,1剂/d;予双侧肝、脾、肾、胆俞穴位贴敷治疗(1次/d)及眼部中药封包治疗(2次/d)。5d后,患者视力提高至右眼0.7、左眼1.0,眼痛症状明显减轻,眼底检查发现左眼视乳头水肿减轻,边界稍模糊,右眼视乳头水肿仍较明显,但视网膜水肿消退。继续巩固治疗至住院第20d,患者视力恢复至双眼1.0,左眼视乳头水肿完全消退,右眼视乳头轻度水肿,边界稍模糊,双眼视网膜静脉迂曲消失,中心凹反光可见,双眼胀痛症状完全消失。 FFA、视野、眼电生理检查结果均明显较入院时改善。经积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视力恢复正常,出院带药继续巩固治疗。

    作者:马素红;彭华;曹颖颖;吴永春;张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短程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降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短程化疗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的依从性。方法收集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治疗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中符合条件的100例肝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功能损害主要发生在21~60岁年龄段,特别是21~30岁、41~50岁发生率更高,肝功能损害程度主要以轻度以下为多,占91%,通过积极处理,所有肝损患者没有发生严重后果,都完成了短程化疗。结论积极发现、处理肝功能损害,可以保证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短程化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使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刘江波;范爱平;戴勇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对我院儿科9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其使用情况。本研究中,61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占67.8%,其中50%以上患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6例患儿进行细菌培养,送检率为9.8%;22例患儿出院带药且带药剂量为3d。当前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部分地区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对其进行正当管理,大程度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黄振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突眼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甲亢突眼患者72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突眼程度及视力检查情况等。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突眼程度及视力检查情况均都明显优于治疗前,而中西医结合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突眼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突眼症状,恢复视力,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邢孔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围手术期护理

    析。122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对LC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前提及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乐飞琳;黎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常因各种因素在工作中承受较大压力,其身心健康由此受到较大危害,专业护理工作质量也受到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压力源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防范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职业防范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调节、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推行以及社会支持的加强等。

    作者:温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