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董桦;骆雄飞;孙庆

关键词:推拿, 仰卧位牵引, 坐位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摘要:选取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推拿结合坐位牵引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综合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观察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7.8%,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与体征观察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研究

    选择40例人流患者,使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并与40例单纯丙泊酚麻醉的人流患者比较(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和血氧下降的比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无痛人流中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的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术期安全。

    作者:黄林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治疗84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2.5mg/次,2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25mg/次,2次/d,治疗12w后对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激素水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LH、E2和P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迷走神经反射1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61岁,因“头晕、恶心1d”于2013年5月16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专科查体:神志清楚,高级中枢功能检查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全身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共济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Romberg征阳性。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2013年5月17日脑电地形图示:顶枕区优势前移,各导联混有较多同等波幅6~7C/S θ波,轻度异常脑电地形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左耳Ⅰ、Ⅲ波潜伏时延长,Ⅴ波潜伏时及各波间差正常;右耳Ⅴ波潜伏时延长,Ⅰ~Ⅴ波间差增大,双耳 ABR 异常;2013年5月16日头颅CT 示:后纵裂池密度稍高,建议酌情复查;2013年5月22日头颈部CTA示:(1)右侧颈内动脉未见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分支,而是形成血管网,右侧大脑后动脉向右侧基底节区形成血管网,考虑发育畸形可能,建议DSA进一步检查;(2)左侧大脑前动脉延续后发出右侧大脑前动脉,考虑发育变异;(3)右侧颞顶叶皮层裂隙状低密度影,建议MRI检查;2013年5月27日9时50分~10时35分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所见:动脉期:双侧大脑前后动脉及分支血管走行自然粗细均匀,双侧大脑中动脉消失,供血区域出现异常血管网,静脉期及窦期均未见异常;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小脑前下、后下、小脑上动脉走形自然、粗细均匀,静脉期及窦期均未见异常。诊断:双侧烟雾病。术中病人无明显不适,术毕安返病房。局部压迫止血,于2013年5月28日11时解除绷带,未诉特殊不适,1min后忽然出现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随后呼之不应。查体:血压95/61mmHg,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神经专科查体:意识模糊,高级中枢功能检查不合作。颅神经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正常。四肢肌力不合作,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考虑为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补液等对症治疗,约15min后患者意识转清,症状逐渐好转。

    作者:宋艳玲;原向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方法和效果,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后进行急救诊治,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值,分析急救诊治疗效。结果经急诊救治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及时有效的急救方法能够更好地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2例疗效观察

    选取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6%、91.9%;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推拿治疗相比,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疼痛,提高肩周关节活动度。

    作者:邹越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52例临床观察

    我院热性小儿惊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施行地西泮静脉注射,对照组仅实施苯巴比妥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儿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热性小儿惊厥实施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

    对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取口服二甲双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注射高纯度促卵泡激素的方法治疗,比较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显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不显著。二甲双胍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发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在完成治疗后,调查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明显高,并且执行手术时,观察组仅有1名患者出现风险,在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上,观察组的满意度超过了95%。将风险管理应用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可以使护理风险率得到极大的降低,并有助于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非小细胞肺癌周围组织特点及病理学研究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周围组织的特点,以及对各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改变进行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进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其中腺癌34例,鳞癌40例,对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均采用光镜下使用目镜测微仪器测量其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以及观察不同解剖部位肿瘤、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范围的病理特点。结果本研究共180张病理切片,其中腺癌77张,鳞癌103张。周围组织侵润范围描述中腺癌和鳞癌的侵润范围均0~1mm,占比例大,分别是35%和57.6%;>4mm所占的比例小,分别是5.2%和3.8%。腺癌与鳞癌在不同解剖学位置与侵润范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与侵润范围关系比较中,腺癌的高/中分化所侵润的范围较低分化范围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的周围组织侵润范围较鳞癌广泛,腺癌的分化与侵润范围有一定关系,鳞癌的侵润范围较为集中。

    作者:陈新妹;郭晓琴;张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薰洗按摩配合活血止痛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观察薰洗按摩配合活血止痛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骨科门诊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薰洗按摩配合活血止痛膏治疗作为试验组,同期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跟踪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1.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薰洗按摩配合活血止痛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好,易于掌握,经济实用,功能恢复好。

    作者:傅国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1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因发现发现右乳肿物10年增长迅速,5月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乳房发育一般,乳头、乳晕未见糜烂、溃疡及湿疹,皮肤无橘皮样变,无酒窝征,右乳内下象限可见局部隆起肿物,表面皮肤鲜红,直径约4cm,质硬,边界欠清,无压痛,左侧乳腺未触及肿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实囊混合性肿块(乳腺癌并部分坏死可能)。右侧腋窝淋巴结可见。行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示:浸润性癌,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ER(-),PR(-),C-erbB-2(+++),CK5(+),P63(+),34βE12(+),CK7(-),患者行胸片、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因患者肿块较大,乳腺发育一般,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伤口难以缝合,遂给予TCH(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肿块突出皮肤表面部分回缩,连续乳腺彩超检查示乳腺肿块大小稳定,但血流信号较前明显减小,之后于2012年2月25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伴坏死,皮肤及基底切缘干净,淋巴结未见转移(右腋窝淋巴结0/25,胸大小肌间淋巴结0/6,右胸小肌内侧淋巴结0/6)。免疫组化示:EGFR弱(+),ER(-)PR(-), Ki-67:70%(+), CK5(+),CK7(-), CK8/18(-), C-erBr-2:3+术后分期:T2N2M0I-IIA期,术后行2周期TCH方案化疗后行放疗并持续应用曲妥珠单抗1年,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可,行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乳腺彩超、骨ECT、胸部CT提示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作者:汤鹏;刘海英;王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与防范措施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包括用药不当、操作不当、患者个体差异等。引起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多样,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作者:洪梦婕;施勉;吴友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腔镜配合孕三烯酮或GnRH-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配合孕三烯酮或GnRH-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后其中34例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设为孕三烯酮组;34例给予GnRH-α治疗,设为GnRH-α组;另34例不给任何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给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孕三烯酮组、GnRH-α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率为41.18%(14/34),GnRH-α组为8.82%(3/34),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或GnRH-α均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复发,提高临床疗效。两种药物比较,GnRH-α具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华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顽固性眩晕症的效果观察

    选择顽固性眩晕症患者2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46,P<0.01)。服药后,对照组32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5.0998,P<0.01)。松龄血脉康治疗顽固性眩晕症有较好的疗效,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相比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小安;陈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

    将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ml与盐酸氨溴索7.5mg,加生理盐水至3ml,对照组盐酸氨溴索7.5mg,加生理盐水3ml,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15min/次,疗程3~5d,对比联合治疗疗效。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新生儿肺炎辅助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鼻内镜手术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以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多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应普及应用。

    作者:周美英;傅明;康喜讯;吴国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2例围手术期护理

    析。122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对LC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前提及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乐飞琳;黎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均给予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非急性期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非急性期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6月末空腹采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免疫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略有升高,CD8略有降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仕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重度患者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收治的8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在临床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出现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等,同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阿托品用量、阿托品化出现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的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饶正莲;黄冬凤;杨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案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选取收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血酮转阴、尿酮转阴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的差异。观察组血糖达标、血酮转阴和尿酮转阴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泵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更快、更有效地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作者:王家松;刘安秀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