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的刘英华医生为50岁左右即将步入或已进入更年期的男性提供了几道“更年营养餐”。
作者:顾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人一老,各种毛病都来了:胃口不好,吃东西不容易消化,痰多,气不顺,甚至气喘,这都是很多老人容易犯的。三子养亲汤正是针对这些症状的。只不过,其中的“三子”,不是三个儿子,而是三味本草: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茶饮:取这三种子各等份,放在锅里微微炒一下,打碎,混合均匀,每次喝的时候取10克左右,泡水即可。
作者:唐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人日益增多,老王身材并不高,1米7的个头,体重迟到了90多公斤。在一次体检时,医生发现老王的血糖值很高,建议他早用胰岛素治疗,但他满不在乎,用药也不规则。
作者:张林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当受到动物攻击时,一些孩子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或称创伤后精神紧张。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时下,报纸、电视、广播乃至街头随处可见的小广告,都是众口一词:“根治痔!”孰不知,“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它无时不在维持着人们的粪便自制功能。”“视痔如仇”和“见痔就除”,都是不足取的。
作者:李泽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正常的舌象应该是淡红色,苔薄白,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胖瘦大小适中。舌和苔的变化是内脏病变的反映。
作者:何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前列腺炎是男性的常见病。以中青年男性为多见,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前者往往发于体内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以尿急、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和终末血尿,会阴部、
作者:顾悦;王树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我今年83岁,从小就锻炼身体,长期以来每天坚持做气功和保健操,适当运动锻炼,并注意调节心神、合理饮食,至今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作者:李俊德 刊期: 2010年第09期
肛肠科诊治的病种并不单单是痔疮,肛门、直肠、结肠等部位的各种疾病都属于肛肠科的诊治范围,有40多种疾病之多。肛肠疾病患者被误诊、误治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提醒肛肠疾病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诊疗,不要让目前的“小”毛病带给你日后的大麻烦。
作者:秦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一位患者闲谈中谈到他的老寒腿,老爷子说:“我自己找到一个良方,就是入秋开始戴护膝,坚持两年了,再也没痛过了”
作者:任之堂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发热是小孩常见的症状,感冒又是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度发热(体温58.5~59.5℃)可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促进白细胞和抗体生成增多,有利于消除炎症。
作者:王小衡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用中药外敷法治疗眼鼻喉口腔等五官科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特点是简单易操作、副作用小、病人的痛苦小。下面就介绍七个用于治疗上述疾病的中药外敷方:
作者:蒋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你有没有想过,长时间坐着也会有害处。许多人一定会问,坐着能有什么害处?有,而且很大的害处。据一项统计调查,全球每年有近200万人死于和坐有关的疾病。尽管这样,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久坐的行列。很多人除了上厕所,上下班走路之外,工作时间都在座位上坐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坐班”。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俗话说十人九痔,说明很多人患有这类疾病。如果在大便时出血,感觉有东西脱出肛门外,或肛门外有肿物疼痛,分泌物增加,就可能是得了痔疮。
作者:清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引发新型流感,如果没有事先做好预防措施,难免会被流感病毒侵袭。如何在善变的流感病毒面前成为聪明的幸免者呢?以下为您提供了一些抵抗流感的必要装备:
作者:张晓芸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方法]以双手食指插入外耳道口,指腹向前、向下、向后、向上,做接近360度环形旋转摩擦外耳道口15至20次。
作者:张峻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手足口病是目前流传的危害较大的疾病,有不少患儿因此不幸死亡。从中医的视角来看,首先应该明确手足口病是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温病”的特症是人体内热大而阴不足,医治时要清热,更要“实其阴补其不足”。
作者:傅秦增;傅弘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秋节,赏明月、吃月饼是重要内容。月饼是高油、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食品,人们决不能贪吃,否则易引发新病或使旧病加重。特别是有以下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
作者:朱夫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张先生近有些上火,上厕所的时候,发现有便血,而且还疼痛得厉害。医生确诊是痔疮。于是张先生拿来妻子常用的外用痔疮软膏。可用了几天后,病情并没有好转。张先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妻子一用就灵的药,他用了却没效呢?
作者:许寰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名称也比较复杂。如有别名、商品名、处方名、文献名、炮制名等,有的中药名称之间虽然仅一字之差,但形态、功效相差甚远,有的中药炮制后性能、功效发生了变化,名称也就变了。有些医生处方书写不规范,也容易造成名称上的混淆。
作者:陈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