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马小娟;史宁芳
目的 观察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与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行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24h复查CT,治疗组患者中线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例患者术后7d意识恢复,与对照组(2例)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ICU平均监护时间约为9.9±3.1d,对照组17.2±3.6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治疗组7例恢复良好/中残,3例重残/植物生存,1例围手术期内死亡;对照组3例恢复良好/中残,4例重残/植物生存,3例死亡.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改良标准外伤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方面较常规保守治疗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邹旖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并对比ICU中严重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与喉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44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方式建立人工气道,B组患者(41例)采用喉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方式,对比两组通气24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插管时间、护理工作量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 (1)通气24h后,A、B动脉血气指标均较之通气前好转,两组SP02 、PaO2与PaCO2差别不明显;(2)A组患者插管时间长于B组,但人均护理次数少于B组(P<0.05);(3)A组患者通气期间脱管例次、痰痂形成例次及VAP发生例次均少于B组(2、4、3vs9、11、7)(P<0.05).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较之经口插管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且能降低护理工作量.
作者:杨书英;王勇强;曹书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例1,女,4岁,因身材矮小、行走不稳就诊.查体:身高75cm,体重14kg,颅面部发育及智力正常,轻度髋及膝内翻、鸭步态,四肢短小,诸关节活动度良好,躯干发育尚好,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钙2.3mmol/L、磷1.5mmol/L,血清碱性磷酸酶50U/L(对硝基酚法),血、尿常规正常.X线示:全身四肢大关节干骺端均呈对称性受累、变形,长管状骨骨骺形态尚好,但较同龄儿童短小,腕部仅见两个骨骺出现.
作者:时维东;肖永鑫;孙献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本院风湿科2010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出现副作用的92例患者.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采用标准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开始使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10g,口服,Tid,连续服用4周.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在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面色潮红、痤疮、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方面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有增加,对照组变化较治疗组明显(P<0.05);治疗后中医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临床使用滋阴补肾兼以清热的汤剂也可起到相应的效果,但是汤剂的依从性较成药的依从性差,故建议计划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可以在治疗的初期加服知柏地黄丸,可极大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珍;喻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32例痔疮发炎水肿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32例患者发炎水肿形成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症治疗护理、基础护理及饮食干预,32例中痊愈19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100%.痔疮发炎水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效的护理及对症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袁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机选择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72h内病人的疼痛反应程度、情绪反应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自控镇痛泵(PCA)具有镇痛效果好、药物成份简单、用药量小、血液浓度维持恒定、可根据个体对镇痛药的不同要求而投放用药等特点.腹部外科使用PCA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术后肌肉注射杜冷丁、平痛新,减轻疼痛带来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秦冬梅;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从维生素D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的目的出发,分析了活性维生素D的肾脏保护作用以及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活性维生素D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其对策.
作者:叶青;方磊;李中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ASA Ⅰ~Ⅱ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舒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后3min,气腹前,气腹后3min、40min、90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毕的清醒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A组在气管插管、气腹后3min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较B组明显(P<0.05),A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较B组小(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但舒芬太尼在维持麻醉平稳,抑制和减少手术刺激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及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定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能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复苏时间.
作者:马兰;田凯;徐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62例我院接诊的妇科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由疾病产生的心理活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期望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后将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类,再根据其心理特征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健康知识指导、跟踪交流、积极关注等干预,使患者对疾病充分了解,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达到佳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吉萦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2011年3月42例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为电切组;选择同期采用宫腔镜后定位诊刮术的42例患者为诊刮术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的患者42例为内摘术组.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12个月,对治疗效果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 电切术组显效25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7.62%;摘除术组显效1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0.95%;刮宫术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8.57%,电切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摘除术组与刮宫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摘除术组与刮宫术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静;马小娟;史宁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术后使用戈舍瑞林)与对照组(术后不使用戈舍瑞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与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使用戈舍瑞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了复发率,疗效显著.
作者:朱淑娟;杜喜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DR与HRCT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8例经确诊的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DR与HRCT表现.结果 大多数病例DR可显示两肺弥漫性网状阴影,肺泡性或混合性浸润阴影;HRCT均可见不同程度磨玻璃影和光滑的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DR和HRCT可为临床诊断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提供较明确的信息,且能从影像上对该病的发展和转归给予直观的判断.
作者:倪国才;罗帝林;专庆春;黄高孙;袁力兵;潘友云;李合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在肺癌患者支气管刷检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同时进行了刷检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刷检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学(活检和/或手术)检查,计算涂片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系统(LCT)的阳性率.结果 LCT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58.33%(73/126),传统涂片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33.19%(42/126),薄层液基细胞学与传统涂片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CT是在支气管镜刷检制片、染色等方面便于实施质量控制的一项新技术,优于传统涂片检查,是一种诊断肺癌的可靠方法.
作者:梁伟强;喻延;吴泽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常见骨折之一,其治疗目标为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及防止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炎的发生.手术治疗得到普遍认可,术前进行X线、CT和MRI检查确定骨折类型,选择合适入路,切开复位解剖钢板、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等固定,早期针对合并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置换,利用关节镜达到微创治疗,术中植骨预防骨折二次塌陷.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马文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50例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且具有可比性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观察用药后治疗的情况,仔细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等),并准确记录血沉检查结果.结果 联合组平均退热时间、甲状腺疼痛,压痛消退时间、甲状腺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激素组和消炎痛组,并且联合组的各种临床检查如血沉等的恢复也明显快于激素组和消炎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各项观察项目激素组和消炎痛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好于单一药物治疗,起效快,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李茂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控制性高血压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神经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治疗颅脑损伤的同时应用控制血压药物将平均动脉压升高至100~150mmHg,对照组患者除控制血压治疗外均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的颅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创伤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控制性高血压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颅脑神经损伤,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黎明;陈兴国;邓海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EAE组、LDE组、HDE组各10只,EAE组、LDE组、HDE组建立EAE模型,LDE组、HDE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EAE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d,所有大鼠24h后处死.结果 EAE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LDE组>HDE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AE组iNOS、OPN阳性细胞表达>LDE组>HDE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对EAE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减少iNOS和OPN表达有关.
作者:梁江红;陈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重点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以及它的一二级预防和副作用等几方面说明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且证实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的疗效确切,价格低廉,非常适合大规模应用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张世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兴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对收治的32例低钾周期性麻痹患者施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本组诊断明确,治疗护理措施得当,未发生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朱元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