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分析

白璃

关键词:腹股沟复发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疗效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探索佳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复发疝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次数、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总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例数等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疝治疗的佳方式.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刘以敏主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经验

    刘以敏主任在临床中根据小儿特殊的生理特点,在临证中强调,小儿稚阴稚阳,用药不远寒热,以免伤阴伤阳,小儿由于脾胃不足,运化失司,易引起食积内热,故在临床治疗中,解外感之邪的同时应注重清小儿里热及消食化积.其灵活运用散热、清热祛湿及消食化积原则,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甚佳.

    作者:杨旭东;何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方位的舒适护理.通过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患者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均有了改善,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作者:孙红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50例,其中颈型颈椎病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46例,混合型颈椎病33例.采用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牵引疗法以及推拿疗法综合治疗颈椎病,2w为一个疗程,分别观察各个分型的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对于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总有效率分别达100%及98.4%.综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良好,尤其对于颈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中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改良挤疣法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146例

    传染性软疣患儿146例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在皮肤表面的软疣小体上,用无菌眼科小镊,在软疣根部直接挤出软疣小体,创面用碘伏消毒,再贴上爱多肤超薄敷料止血.加强传染性软疣日常生活卫生等注意事项的宣教.所有患儿均一次治愈,3个月内有33例复发进行了2次治疗,1年内有5例进行了3次治疗.但均未在原有部位复发.改良挤疣法能有效治疗儿童传染性软疣,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教育能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荣香;郝玉霜;张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探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并分别对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影像因素及其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为进一步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率,确保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化提供依据.

    作者:黄恒青;杜茂云;黄茂华;岑炳奎;杨军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65例临床分析

    将1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中医疗法.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6.16%,对照组总有效率64.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5例(23.0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6例(55.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并能降低激素的不良反应及反跳现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玉屏风散加减在慢性鼻炎中的疗效观察

    选取慢性鼻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西替利嗪联合曲安奈德喷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加减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95%和93.42%,对照组分别为21.05%和85.53%.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玉屏风散加减用以治疗慢性鼻炎中的过敏性鼻炎具有双重治疗效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范海梅;杨庆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静脉输液失败因素及护理对策探析

    总结小儿静脉输液失败的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我院小儿输液患者的病历分析,得出患儿、护理人员、患儿家属等因素对输液成功与否的影响情况,并肯定了心理护理以及静脉穿刺部位、穿刺技术、方法等在小儿静脉输液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吴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门诊宫腔镜下双侧输卵管插管通液的护理

    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确定为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68例,于门诊行双侧输卵管宫腔镜插管通液术.68例经治疗后输卵管均通畅,随访半年,20例患者妊娠.

    作者:刘凤翔;黄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8例

    将我院与2009年1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 分析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选择30名志愿者,通过以影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几个因素为切入点,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血液标本的采集、抗凝以及存储检测时间等对检验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分析前标本的处理、分析中仪器的使用、分析后结果的审核都会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产生影响.结论 影响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要想获得精确的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就必须控制每一个检验环节,减小检验误差.

    作者:徐晓嵘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B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各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有较理想的疗效,疗效优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金邦;李晓辉;郑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分析

    回顾性分析救治的4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医务人员对42例患者进行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稳定血压及药物治疗等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现场死亡2例,其余均在0~10min内得到了有效救护,并安全送达医院行进一步治疗.

    作者:朱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乳腺影像诊断及新进展

    对于乳腺癌,在检查中早期发现、及时确诊,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5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多新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就5年来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肖宽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细辛脑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

    选取2010~2011年收治并施行全程治疗且期满的200例肺结核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细辛脑注射液与抗结核药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考查是否彻底清除结核分枝杆菌以及用X线胸片显示病变区域是否恢复,对比在治疗过程中的各期痰液细菌学培养转阴性的比率.结果 试验组经过细辛脑注射液的辅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的治愈率及治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初治期、复治期的转阴率分别为83.3%、6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3.3%、54.5%;完成全程治疗后,试验组的初治期、复治期的转阴率分别为98.7%、92.5%,对照组为88.0%、75.5%.细辛脑注射液在临床上,通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而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不仅提高了对症治疗的效果,同时其毒副作用也很小,此方法应该在临床治疗肺结核上得到更多的关注.

    作者:林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术的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切开组)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非早期切开组)各60例,伤后24h内切开气管为早期,伤后24h后切开气管为非早期,观察两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结果 早期切开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ICU监护时间、难治性肺炎、并发ALI或者ARDS等方面均优于非早期切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重残死亡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德珠;林敬成;江倩华;周柱江;左六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的疗效观察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2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拟定手术适应证,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对32例(38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分别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体囊袋内折叠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或复合式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晶体囊袋内折叠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视野、视力、房角、眼压、前房深度及房水流畅系数情况较之术前均明显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临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乔玉春;路海峰;谢飞;郑卫华;王智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哮喘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哮喘儿童与健康对照儿童幽门螺杆菌(Hp)14C呼气试验阳性率及白介素(IL-1β)水平,探讨Hp感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及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儿科门诊或住院的151例哮喘儿童及经过筛查符合要求的75例健康儿童,采用Hp测试仪测定Hp感染阳性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浓度.结果 哮喘儿童Hp菌株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儿童(χ2=4.60,P=0.043).不同分期的哮喘儿童Hp菌株感染阳性率比较,哮喘发作期儿童Hp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儿童(χ2=35.13,P<0.001).哮喘儿童血清 IL-1β浓度高于健康对照儿童(t=13.22,P<0.001),且哮喘发作期儿童血清 IL-1β浓度高于哮喘缓解期儿童(t=4.984,P=0.008).结论 哮喘儿童与Hp菌株感染相关,Hp菌株感染与哮喘的发病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此外,血清 IL-1β可以作为监控哮喘病情的血清标志物,从而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伟斌;吴莹;黄明夏;陈出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65例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糖尿病肾病,n=30)和对照组(非糖尿病肾病,n=35),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压、生物电阻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收缩压、细胞外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扩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外液、有无糖尿病肾病为血管扩张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均有较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细胞外液、有无糖尿病肾病是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雷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的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及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