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继红;申展
选取300例上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患儿,将其平均分为三组:α-干扰素治疗组,采用5万 U/kg/d的α-干扰素,qd,4d为1个疗程,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炎琥宁组采用10mg/kg/d的炎琥宁进行静脉滴注,qd.采用Ot一干扰素以及炎琥宁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其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氏O.05).但是这两组进行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异,α-干扰素治疗组出现了较多的并发症,包括发烧、寒战以及粒细胞数目减少、热性惊厥等,均在给药1w之后恢复正常.采用α-干扰素以及炎琥宁都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炎琥宁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对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首选炎琥宁治疗.
作者:叶林燕;周海荣;习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和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支效果显著.
作者:朱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行舒适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72例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72例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4.88%,两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邹筱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40例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置泵前心理护理、置泵后的置泵部位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泵的管理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40例患者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良好、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生活质量相应提高.胰岛素泵的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强患者健康与营养状况,给予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与生活信心,通过日常综合护理及血糖监控,同样可以与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史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选择颈椎病患者69例,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治疗组采用定点拔伸旋转复位手法配合颈椎夹脊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共行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对照组有效率为75.7%,治疗组有效率为91.6%.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点拔伸旋转复位手法配合颈椎夹脊穴针刺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有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以间断阵发性室上速3年,心悸、胸痛3d入院.既往间断口服地高辛、维拉帕米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1年前曾在外院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因主动脉瓣膜狭窄严重未行射频消融术,故转另一家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手术成功.查体:心前区无隆起,心前区波动不弥散,未扪及细震颤:叩诊心浊音界不大,心率158次/min,律不齐,可闻及早搏3~4次/min,主动脉第一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患有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治疗不详).
作者:李娜;李喆;毛艳阳;王建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作用.方法 对本院的58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颅脑MRI与CT检查,分析两者的总检出率及不同梗死时间的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MRI的总检出率(P<0.01),梗死24h以内(P<0.01)、24~72h(P<0.05)的检出率均高于CT;MRI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丘脑、颞叶、顶叶及小脑的异常检出例数多于CT,且除脑室旁和丘脑外,其余的检出提高率均在35%以上.结论 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较高,且异常脑区检出范围广.
作者:朱丰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ICU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发病情况及探讨导管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产生原因、高危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共收集60根导管,其中19根导管细菌培养阳性,其阳性率为31.7%,培养出阳性菌株20例;平均每天每1000根导管感染术数为15.9次.针对上述试验中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加以总结汇总,对常见的几种致病菌的治疗处理方法加以讨论,同时就相关性感染的治疗与预防提出观点.在临床治疗中,必须注重操作的无菌性及正确性,同时有效预防能够明显降低导管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郭太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比较索拉非尼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90例经过诊断的肝癌患者,将其分为原发性肝癌治疗组,转移性肝癌治疗组.其中原发性肝癌治疗组患者35例,转移性肝癌治疗组患者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索拉非尼400 mg/次,bid,连续服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平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的含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索拉非尼治疗后,原发性肝癌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含量较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1%;转移性肝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8.9%,两组患者给予索拉非尼临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拉非尼在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过程中,可以减少血清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可以实现相同的治疗效果,达到缓解病情,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作者:柳子川;方盛华;谭叶葵;钟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78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均给予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静脉注射.连续治疗4w,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p阴转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Hp阴转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毅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76例,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分为I、Ⅱ、Ⅲ、Ⅳ四个等级,分析其临床疗效评估指标.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总体临床康复优良率达78.3%,I、Ⅱ级患者比Ⅲ、Ⅳ级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显著增多,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Ⅲ级患者比Ⅳ级患者的伤后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和掌握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指征及其影响因素,I、Ⅱ级患者比Ⅲ、Ⅳ级患者的术前白蛋白和术前血红蛋白显著增多,对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黄滨;黄英全;王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显微外科微创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64.4%,死亡率为13.3%.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42.2%,死亡率为22.2%,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显微外科微创治疗,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洪章;杜建新;徐庚;马志伟;何晓斌;郑立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寻找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更小、更有效的日剂量.方法 选择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根据编号随机分为10mg米非司酮组(30例)和5mg米非司酮组(32例),观察用药3个月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红蛋白变化,研究两组剂量的有效性;观察两组受试者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变、米非司酮副作用发生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研究两组剂量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3个月,显著缩小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两组治疗效果相当;而米非司酮5mg组副反应低于米非司酮剂量10mg组.结论 米非司酮日剂量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子宫肌瘤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理想剂量.
作者:洪湘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复术联合中药内外治疗配合调节排卵治疗输卵管远端梗阻积水,与单纯运用腹腔镜治疗作比较.治疗后1年内两组患者妊娠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输卵管梗阻疗效情况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复术联合中药内外治疗,其输卵管梗阻疗效及妊娠率明显优于单纯运用腹腔镜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海兰;邓姗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心尖段明显增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入院后体检:BP:128H6mmHg,HR76 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左下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齐.否认高血压,心脏病.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同步心电图示(见附图):窦性心律,心率47次/min,P-R间期0.12s,ORS时限0.13s,I、aVL导联深而窄q波,深度由于>后继R波的1/4R,但宽度<0.04s;RV5导联=2.6mV;RVs+SV1=4.3mV;RI导联=1.6mV;m+SⅢ=4.0mV;RaVL导联=1.9mV;I、aVL.v5、V6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05mV;I、aVL导联T波倒置;V4~6导联T波低平.动态心电图示:偶发房早,部分成对;偶发室性早搏.
作者:赵美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2组,一组采用西医治疗,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愈率为92.5%,复发率为5%,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西医治疗,且效率高,复发性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作为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方案.
作者:周建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入院高血糖对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近期和长期效应.方法 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按有无高血糖(HG)分成两组,均接受静脉注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和改善率.结果 32.4%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入院HG(血糖≥144mg/dL),HG组3个月死亡率较高及预后较差,但两组间溶栓治疗的改善率相似.结论 入院HG与急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相关,且对溶栓治疗无临床反应.
作者:谢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液黏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67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有腹水和无腹水者与正常人血液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肝硬化患者肝腹水组和无腹水组比较,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和正常老人血液黏度部分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液黏度低于正常老人水平,随着肝功能减退,血液黏度将越来越低.结论 通过对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液黏度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血液黏度变化临床特征,对于临床判断和治疗老年肝硬化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艾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和处理方式不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我院门诊空腹体检人员83例,抽取其静脉血分别注入6支真空采血管各2nd,其中A、B、C管于室温25℃保存,D、E、F管于4℃、15℃和35℃保存;A、D、E、F管离心;B管离心后抽取血清,使其与红细胞分离;C管加分离胶,进行离心.分别于采血后1、2、4、6、8h检测血糖.结果 A管2h血糖值与1h差别不大(P>0.05),而4、6、8h检测与1h差别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B管与C管血液血糖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D管血液随放置时间延长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E、F血液分别于4、6、2h检测与1h检测明显降低,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及时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检验;对于标本量较小而需集中标本后统一进行检验时应妥善处理及保存血液标本,以取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钮开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对我院自2010年1月~12月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检测和合理的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出血护理、胎儿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两组患者和新生儿无1例发生死亡.人性化护理组的并发症比例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一般护理组(P<0.05).人性化护理对于血小板减少的妊娠患者的恢复更为有利,减少了患者出血、感染等不良症状的发生,是保证患者和新生儿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丁圳玉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