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云
目的 探讨联合粪便脱落细胞学与粪隐血试验检测在大肠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大肠癌组(经病理证实)11例及非大肠癌组14例,两组患者均在肠镜检查前行粪隐血试验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大肠癌组两者联合检测其敏感性为90.9%,分别与单独一种方法检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大肠癌组脱落细胞学检测特异性为92.9%,分别高于粪隐血及两者联合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粪便脱落细胞学及粪隐血试验两种检测手段可以提高大肠癌的检出率.
作者:宋建忠;覃正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将57例APE患者按危险度分层标准分为3组,其中低危14例,中危25例,高危18例.测定各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MCP-1,ICAM-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低危、中危到高危组,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呈上升趋势.结论 循环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作为肺栓塞症的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士卒;王丽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清痹汤加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9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研究组给予口服清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灭痛片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液中的MMP-3、TIMP-1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情况较对照组佳;研究组血液中的MMP-3、TIMP-1的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灵活运用清痹汤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少,能有效减少MMP-3、增加TIMP-1的含量,阻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蒋尧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CHF患者63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检测血浆BNP水平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的BNP水平高于正常人,并且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BNP≥400pg/ml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BNP<400pg/ml的患者.结论 BNP水平能有效评估CHF患者的危险程度及预后.
作者:陈尧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月13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护士正确的术前健康教育,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充分准备,以及手术中医护之间的密切配合,提高了手术质量.
作者:吕亚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CT冠脉血管成像是目前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准确的探测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而不同的对比剂可以直接影响冠脉血管成像的效果[1].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对比剂进行研究,从而对不同对比剂在CT冠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作者:陈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必可酮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和FVC 、FEV1、FEV1/FVC和PEF值.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FVC、FEV1、FEV1/FVC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F值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使用表面吸入治疗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小,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作者:李建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主要包括心脏异位、心肌肥厚、左心或右心的发育不良、单心腔、心室单入口或双入口、心室单出口或双出口瓣膜关闭不全或瓣膜闭锁、室间隔以及房间隔缺损等.而彩色多普勒是产妇在产前宫内诊断胎儿心脏血管异常不可缺少的一种无创影像学方式,其对于妊娠期间及早发现及诊断胎儿先心病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如此,正确、科学的进行产前彩色多普勒的检查,对于围产期的医学及优生优育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彩色多普勒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其所具有的优势及局限性以及彩色多普勒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的,希望能够为彩色多普勒的更加普及和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黄精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205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109眼)行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和对照组(87例,96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和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24(13.1±6.8)个月,观察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视力和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及散光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较传统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明显的降低了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8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中,选用2%的碳酸氢钠或1.5%双氧水、0.05%甲硝唑液、复方氯已定含漱液、生理盐水含漱、擦洗、冲洗清洁口腔;并由护理人员“以人为中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护理工作,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到护理服务全过程中,提高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效率.结果使用人性化护理不但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率,缩短康复时间而且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起到良好的治疗护理作用.人性化护理在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涂德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值及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内源性二氢尿嘧啶(H2U)与尿嘧啶(U)的比值来判断外周血DPD的活性,并分析DPD的活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DPD活性为3.75±1.92,小为1.59,大为6.07,呈正态分布;其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DPD活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各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外周血DPD活性目前难于作为独立指标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但可以作为预测5-Fu为主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简便方法.
作者:李彦丽;孙亚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选取脑血管疾病患者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微创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86例患者微创治疗后经悉心的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出血的现象,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日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分次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采用伽马刀分次治疗脑转移瘤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伽马刀(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分次治疗,治疗剂量为3.2~3.6Gy/次,治疗总次数为8~9次,等剂量曲线为40%~60%,治疗完成后评价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1)1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治疗中死亡病例.患者脑转移瘤数目1~3(1.4±0.6)个;单发转移灶病例38例,2个转移灶病例76例,3个转移灶病例36例.(2)CR 51例,占34.0%;PR69例,占46.0%; SD 23例,占15.3%;PD7例,占4.7%.总有效率(CR+PR)为80.0%.对本组患者随访6~18个月,存活96例,存活率为64.0%.(3)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较轻微,仅出现3例乏力、5例恶心,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分次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可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且毒副反应轻微,是当前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雪莲;张业嵩;孙全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120例泌尿外科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健康教育组(n=6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组在整个围手术期一直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身体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且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较高.健康教育和及时的护患沟通不仅可提高患者自我配合意识,有助于身体的恢复,而且能够融洽护患关系,使得二者心情愉悦,有助于工作进展.
作者:叶惠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糖人群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1hP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200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均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OGTT 1h PG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OGTT 1h PG及BMI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OGTT 1h PG及BMI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有42例患者转为正常糖耐量,对照组有18例患者转为正常糖耐量,两组患者IGT转阴率分别为42%和18%,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糖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1h PG水平,改善葡萄糖负荷能力.
作者:郑如义;蔡填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冷冻、手术及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以200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液氮冷冻、包皮环切手术治疗二联疗法,观察组同时辅以中药治疣汤外用三联疗法.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冷冻、手术及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合并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近、远期疗效均较满意,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
作者:王朝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本文就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其它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时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血氧监测仪脉氧波形设定充气压力,探讨儿童下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止血效果及副损伤.方法 儿童下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根据脉氧波形调整充气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26.0~33.3kPa),记录充气压力,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充气压力、副损伤发生率<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止血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血氧监测仪脉氧波形调整下肢止血带充气压力不仅达到止血效果,而且明显减少了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耳鼻喉科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30例患者,对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在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18(60%)例治愈,10(33.3%)例好转,2(6.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状.在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的观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温海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注射液改善晚期癌症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三组患者止痛效果及生存质量水平.结果 (1)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1组CR+PR率为76.9%;观察2组CR+PR率为84.3%;对照组CR+PR率为36.9%.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观察1、2组均较对照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疼痛程度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1、2组治疗3个周期后生活质量水平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认知功能外均有所改善;同时,观察1组较观察2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甘露醇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晚期癌症生存质量水平,且观察2组治疗方法更能减轻癌症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作者:林榕生;温卫东;李明华;吴楚海;钟声;肖国材;陆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