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博;刘振林;赵玉军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0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CCU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成功撤机19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1例.对照组成功撤机1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原发病加重等死亡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5%.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加强CCU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治疗效果,确保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作者:郭晓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传统常规治疗无效后给予鼻内窥镜(EES)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治愈43例(占41.67%),好转13例(21.67%),无效4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术后有18例(32侧)术腔粘连(占30%),均经及时处理无需再次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保守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无效时,适当选择鼻内窥镜(ESS)进行手术治疗,该术式能大限度保护鼻腔组织和功能,不会影响患儿面部发育.术后随访及时清理术腔,预防术腔粘连等并发症.
作者:陈青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清痹汤加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9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研究组给予口服清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灭痛片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液中的MMP-3、TIMP-1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情况较对照组佳;研究组血液中的MMP-3、TIMP-1的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灵活运用清痹汤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少,能有效减少MMP-3、增加TIMP-1的含量,阻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蒋尧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02例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54例,为观察组;非心源性呼吸困难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T-proBNP浓度,同时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心功能级别NT-proBNP浓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与NT-proBNP浓度呈负相关.结论 NT-proBNP检测在心源性与肺源性致呼吸困难鉴别上有重要价值,NT-proBNP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转归、预后有密切关系.
作者:古勋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功能及血脂指标进行检测,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1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血脂及凝血功能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BG).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TG、TC及LHL-H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T、APTT及FBG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及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相关性,治疗中应注意抗凝及调节脂肪代谢.
作者:魏国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应用放疗间断与新辅助化疗方式联合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4例鼻咽癌患者,将其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各47例.放疗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方式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放疗间断与新辅助化疗方式联合进行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者经过治疗鼻咽癌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放疗组;治疗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短于放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放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放疗组.结论 应用放疗间断与新辅助化疗方式联合对患有鼻咽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邓滨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活性值及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内源性二氢尿嘧啶(H2U)与尿嘧啶(U)的比值来判断外周血DPD的活性,并分析DPD的活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4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DPD活性为3.75±1.92,小为1.59,大为6.07,呈正态分布;其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外周血DPD活性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各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外周血DPD活性目前难于作为独立指标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但可以作为预测5-Fu为主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简便方法.
作者:李彦丽;孙亚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自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148例入院时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各74例,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依据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 亚低温组治疗结束后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恢复良好52例,中残11例,重残及植物生存8例,死亡3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5例,中残19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3例,死亡7例.结论 通过亚低温治疗使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得到良好改善.
作者:任文博;刘振林;赵玉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恶性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发生率、临床分期以及病理类型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骨髓侵犯者21例,发生率为21.00%.其中骨髓涂片检出骨髓侵犯12例,骨髓活检切片检出9例.结论 采取骨髓活检对骨髓侵犯进行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值得关注.
作者:张雅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2例经门诊检测确诊为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1例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121例采用尿素乳膏治疗.结果 经过10d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满意,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万春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脏脂质与血脂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3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选取30只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组,分别眼眶取血并取肝组织处理,检测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结果 与正常饲养组比较,非酒精脂肪肝组大鼠总胆固醇、肝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变化方面,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正常组也存在明显差异,且两者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质与血脂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于斐;程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神经内科住院的108例60岁以上的患有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结合相应的老年护理措施.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和相应的老年护理相联合的护理措施可以大幅度增加老年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于护理事业的提高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意义.
作者:周仲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CT冠脉血管成像是目前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准确的探测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而不同的对比剂可以直接影响冠脉血管成像的效果[1].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对比剂进行研究,从而对不同对比剂在CT冠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作者:陈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外固定架固定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该治疗方法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对患者进行骨外固定治疗;对照组中,对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骨骼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对骨折进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阴晓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本文就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其它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时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应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与单甲氨蝶呤局部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项目消失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成功率、出血时间、监测项目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局部应用联合口服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较少,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姚坤凤;廖秀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总结99mTm-MDP骨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2例的经验.
作者:崔彬;王振辉;杨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探讨目前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研究进展情况,通过分析研究,为寻找腹股沟疝佳的手术治疗手段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王忠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通过对不孕不育机制的阐述,分析、解释不孕不育诊治常见的误区.
作者:沈敏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将我院2008年6月~2011年9月所收治的72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72例胃溃疡合并大出血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其中71例患者出血停止,1例患者由于内科治疗无效而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在院期间未发生再次出血,所有患者均治愈[1].及时的治疗、正确的护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
作者:朱爱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