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6例脑血管病患者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杨日嫦

关键词:脑血管病, 微创治疗, 护理
摘要:选取脑血管疾病患者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微创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86例患者微创治疗后经悉心的护理,全部康复出院.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出血的现象,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观察

    56例下肢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和手法按摩,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4w为一个疗程,结束治疗后观察及记录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4%和75.0%.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后期膝关节僵硬疗效显著,愈合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卫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5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并将57例APE患者按危险度分层标准分为3组,其中低危14例,中危25例,高危18例.测定各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MCP-1,ICAM-1)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从低危、中危到高危组,血清细胞因子明显呈上升趋势.结论 循环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可以作为肺栓塞症的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士卒;王丽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清痹汤加减改善治膝骨关节炎患者MMP-3、TIMP-1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清痹汤加减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膝骨关节炎的患者19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6例.研究组给予口服清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灭痛片进行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同时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血液中的MMP-3、TIMP-1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情况较对照组佳;研究组血液中的MMP-3、TIMP-1的改变优于对照组.结论 灵活运用清痹汤对膝骨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较少,能有效减少MMP-3、增加TIMP-1的含量,阻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蒋尧传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甘露醇注射液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注射液改善晚期癌症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晚期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三组患者止痛效果及生存质量水平.结果 (1)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1组CR+PR率为76.9%;观察2组CR+PR率为84.3%;对照组CR+PR率为36.9%.组间两两比较发现,观察1、2组均较对照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P<0.05),观察1组较观察2组疼痛程度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1、2组治疗3个周期后生活质量水平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认知功能外均有所改善;同时,观察1组较观察2组身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甘露醇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晚期癌症生存质量水平,且观察2组治疗方法更能减轻癌症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实践依据.

    作者:林榕生;温卫东;李明华;吴楚海;钟声;肖国材;陆美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脉氧波监测预防气囊止血带致儿童下肢手术副损伤的研究

    目的 根据血氧监测仪脉氧波形设定充气压力,探讨儿童下肢手术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止血效果及副损伤.方法 儿童下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试验组根据脉氧波形调整充气压力,对照组采用传统充气压力(26.0~33.3kPa),记录充气压力,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带副损伤.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充气压力、副损伤发生率<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止血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根据血氧监测仪脉氧波形调整下肢止血带充气压力不仅达到止血效果,而且明显减少了止血带副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黄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综合护理措施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w后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优11例,良22例,差9例,优良率78.57%;观察组优23例,良17例,差2例,优良率95.24%.两组在效果优良率上有显著性差异(x2=12.95,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化放组和单放组.通过近期客观疗效、生活质量、随访,综合评价同步放化疗及单纯放疗用于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化放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单放组,治疗后随访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用于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有优势,但应注意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涂德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炉甘石联合百多邦治疗小儿脓疱疮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炉甘石洗剂联合百多邦治疗小儿寻常型脓疱疮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炉甘石洗剂混合百多邦外搽,5次/d,7d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炉甘石洗剂外搽,5次/d,7d为一疗程.结果 炉甘石洗剂联合百多邦治疗小儿寻常型疱疮治愈率为100%,而单用炉甘石洗剂组治愈率为6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副作用发生.结论 炉甘石联合百多邦是治疗小儿寻常型脓疱疮有效、廉价、易推广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志平;叶维珍;江浩波;张淑芳;石文植;刘平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对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2例经门诊检测确诊为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1例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121例采用尿素乳膏治疗.结果 经过10d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满意,适合在临床中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万春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那普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依那普利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4、8w后,两组间的SBP、DBP和P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研究组的SBP和P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D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用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提升动脉顺应性,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廖丽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120例泌尿外科手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健康教育组(n=6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组在整个围手术期一直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身体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且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较高.健康教育和及时的护患沟通不仅可提高患者自我配合意识,有助于身体的恢复,而且能够融洽护患关系,使得二者心情愉悦,有助于工作进展.

    作者:叶惠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小儿原发性非典型肺炎80例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80例,随住院先后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40例,治疗组选择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选择红霉素治疗.结果 通过2w治疗,治疗组有效26例,显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观察组有效12例,显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症状多变,X线多样化,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但对高度怀疑的病例,运用PCR、MP凝集法、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查,均可以有效确诊.

    作者:黄东辉;李国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恶性淋巴瘤侵犯骨髓临床分析

    目的 对恶性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发生率、临床分期以及病理类型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00例,对其进行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发生骨髓侵犯者21例,发生率为21.00%.其中骨髓涂片检出骨髓侵犯12例,骨髓活检切片检出9例.结论 采取骨髓活检对骨髓侵犯进行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值得关注.

    作者:张雅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对105例初发AMI患者和111例健康对照个体进行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析.结果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中AA和AC+CC基因型在AMI患者组的频率分别为88.6%和11.4%,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93.3%和6.7%; AA和AC+CC基因型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92.8%和7.2%,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95.9%和4.1%.AMI组与对照组比较,AA和AC+CC基因型频率及A和C两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保护性因素(OR<1,95%CI 0.155~0.931),其余三项为危险因素(0R>1).结论 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AMI的发生可能无关联.

    作者:彭建业;张玲;尹凯;桂庆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ICU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目的 对ICU内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ICU于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住院时间在1w以上的危重患者986例,其中DVT发病人数为64例,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现DVT相关症状的时间都是患者住院或置管1w后;DVT发病率和住院时间呈正相关,DVT发病率和深静脉置管时间成正相关.在出现相关症状前4d以内,血小板数量升高至300×109个/L以上者36例,占56%.连续2w使用抗凝溶栓治疗,其中30例患者的血小板数恢复至300×109个/L以内,占83%.当64例患者出现下肢症状后2d内,对其行下肢和盆腔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其中43例为中央型、18例为混合型,2例为周围型.结论 必须综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临床观察等综合手段对上述人群进行密切注意,对下肢DVT病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提高ICU内DVT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毅君;肖苑芳;邹琼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护理效果分析

    对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病情观察和护理,并在患者脑出血急性期预防并发症发生.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中死亡4例,康复出院3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因处在脑出血的急性期,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后果严重,为减少病死率、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需强化对患者的病情监护和护理工作.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对比剂在CT冠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CT冠脉血管成像是目前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准确的探测出冠状动脉是否狭窄,而不同的对比剂可以直接影响冠脉血管成像的效果[1].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对比剂进行研究,从而对不同对比剂在CT冠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作者:陈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瘫新进展

    本文就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及其它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时晓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2例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对32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认为对肝性脑病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去处诱因,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预防肝昏迷的发生及治疗肝昏迷降低病死率均有利.

    作者:王振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孕不育症诊治常见的误区分析

    通过对不孕不育机制的阐述,分析、解释不孕不育诊治常见的误区.

    作者:沈敏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