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诊治

陈文力;王巧云

关键词:高血压, 抑郁障碍, 诊断和治疗
摘要:目的调查182例高血压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为高血压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DSM-Ⅳ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其严重程度。将伴抑郁障碍的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及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多虑平),随访12周,以高血压症状计分及Zung积分减少50%或以上为治疗有效。结果 182例高血压中34例诊断为抑郁障碍,其发生率为18.68%;治疗组的有效数为12/16例,其高血压症状分和Zung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随的抑郁障碍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抑郁和高血压症状,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一氧化氮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人(NDR)、糖尿病视网膜变病人(DR)及正常人血中NO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明显低于NDR组(P<0.05)。结论 NO参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对糖尿病患者NO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重组复合α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1例

    1 病例报告  患儿,男,10岁。2月龄时曾有输血史,1997年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肝功能持续轻度异常。1998年2月开始行α-1b干扰素治疗,皮下注射,3 MU/次,tiw,治疗1年,PCR-HCV-RNA仍(+),HCV定量1.4×105拷贝/ml(荧光定量法),肝功能ALT波动于50~80U/L。自1999年7月底开始行重组复合α干扰素治疗,9μg/次,皮下注射,tiw。治疗前肝功能:ALT 76U/L,AST 56U/L,PCR-HCV-RNA(+),HCV定量3.6×103拷贝/ml。治疗3个月后复查肝功能:ALT 19U/L,AST 42U/L,PCR-HCV-RNA(-),HCV定量可测水平以下,血常规正常,治疗9个月后停药。治疗期间至今每2个月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均正常PCR-HCV-RAN(-),HCV定量可测水平以下。

    作者:文维群;章廉;胡章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不断认识,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的大剂量放、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筛选、免疫治疗、支持治疗、干扰素维持治疗、Thalidomide等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小板动态观察诊断8例不典型川崎病

    对70例川崎病中不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70例中不典型病例8例,占11.4%,所有病例均在病程2周左右出现血小板升高,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心脏彩超)发现6例冠状动脉扩张,其中1例形成冠状动脉瘤。说明心脏彩超及血小板动态观察在不典型川崎病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翠香;黄建萍;姚淑娴;高虹;林云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后急性肺损伤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一氧化氮呼出水平下降、前降钙素水平的增加可提示急性肺损伤。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防治方法较多,如白细胞滤过术、抑制细胞因子、补体的活性、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持续肺灌流,液体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作者:吴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病毒脑患儿脑脊液β-内啡呔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21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和10例无任何神经系统疾患的患儿脑脊液中β-EP含量。以探讨β-内啡呔在病毒性脑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为纳络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提供理论依据。发现病毒脑组脑脊液中β-E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孙先军;陈扬;柳健;刘开云;张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超声在脾脏占位病变的应用

    应用彩超对39例脾占位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对照。本组脾脏占位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7%(35/39)。

    作者:李翔;许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心脏骤停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复苏成功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因昏厥跌倒致头部外伤1天而入院。在行对症治疗时,于下午3时许出现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立即行胸外按压,心电监护,心电监护示等电位线,予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5分钟后仍成等电位线,继以肾上腺素2mg+阿托品1mg静注,5分钟后,仍为等电位线,考虑有酸中毒情况,对儿茶酚胺不敏感所致,予以5%碳酸氢钠100ml静注,后以肾上腺素3mg+阿托品1mg静注,3分钟时心电监护上出现缓而低幅的心电波,立即静注肾上腺素,2mg+阿托品1mg,当即出现粗大室颤波,以利多卡因50mg药物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继以利多卡因2mg/min维持静滴,并同时行脑、肾复苏,3小时后患者清醒。后经抗心律失常,补充电解质及营养心肌等治疗10天而痊愈出院。

    作者:叶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肺炎23例临床分析

    分析23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

    作者:陈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雾化麻醉法喉内窥镜检查术

    对230例用利多卡因雾化麻醉法行喉内窥镜检查术,结果麻醉效果均满意,成功率达100%。

    作者:游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肠道外营养的配制

    介绍肠道外营养的配制过程及有关问题。

    作者:鲁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抑郁障碍的诊治

    目的调查182例高血压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为高血压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DSM-Ⅳ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其严重程度。将伴抑郁障碍的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及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多虑平),随访12周,以高血压症状计分及Zung积分减少50%或以上为治疗有效。结果 182例高血压中34例诊断为抑郁障碍,其发生率为18.68%;治疗组的有效数为12/16例,其高血压症状分和Zung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随的抑郁障碍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抑郁和高血压症状,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陈文力;王巧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伴有脑膜炎症状的带状疱疹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4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自认为感冒未引起重视,2天后头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3次,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左侧腰背部针刺样疼痛,食欲下降,大小便正常。查体:T 37.5℃、P 86次/分、R 20次/分、BP 97.5/6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双手抱头,左侧腰背部有局灶性轻触痛,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Hb 130g/L,WBC 7.3×109/L,N 0.71、L 0.29,小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常规:压力2.16kPa,外观清亮,潘氏试验阳性,细胞数290×106/L,N 0.45、L 0.55,糖2.6mmol/L,氯化物106mmol/L。脑电图轻度异常改变。入院第2天发现腰背部及左下腹呈带状分布的成簇性绿豆大小疱疹,基底潮红,有压痛,间以正常皮肤。诊断为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经抗病毒、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及皮损部位外用药治疗,头痛、呕吐消失,颈项变软,皮损结痂,住院10天治愈出院。

    作者:詹贤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青霉素少见和严重不良反应

    综述近年来临床报道青霉素引起少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

    作者:黄兆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ALB/C小鼠Hp感染胃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免疫治疗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人类Hp的接种,建立BALB/C小鼠感染胃炎动物模型,研究纯化尿素酶在治疗H.pylori(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取小鼠胃粘膜组织,通过Giemsa染色和HE染色评价SS1在BALB/C小鼠的定植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8周时小鼠胃窦、胃体可见较少量的Hp定植,16周后B、C、D组Hp定植量明显增多;4周时动物未发现有明显炎症反应,第8周时小鼠腺胃出现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16周时B、C、D组小鼠胃窦及胃体的炎症明显加重。经免疫治疗各组Hp根除情况如下,尿素酶+霍乱毒素(CT)+羟磷石灰(HAP)为61.53%(8/13),而单纯尿素酶、CT+HAP根除率为零。结论 Hp可感染BALB/C小鼠导致胃炎发生,其病理改变与人类类似,另外由尿素酶加免疫佐剂组成的口服免疫治疗,有根除已感染的Hp的作用。

    作者:李弼民;朱萱;谢勇;陈江;肖小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综述了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诊断应具备三个条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正常或仅轻度损害的收缩功能;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性扩张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治疗应注重原发病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均可应用,在合并收缩功能不全或合并房颤时才使用洋地黄。应用利尿剂可降低肺静脉压,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容量敏感的,过量利尿可导致心输出量的减少。

    作者:王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梗塞患者缺血半暗带的PET检查

    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缺血半暗带判定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PET不但能早期发现半暗带的部位及大小,而且可以判定其中存活组织的生存状态,并能预测其转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对象的筛选及缺血半暗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刘建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体表心电图预测左心室条束的初步探讨

    目的尝试用体表心电图来预测左心室条束存在的可能性。方法选择60例观察对象,以体表心电图标准双极肢导RⅡ≥1.5mV?30例为甲组,RⅡ<1.5mV?30例为乙组,甲乙两组全部进行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结果甲组30例中22例(73.33%),乙组30例中仅1例(3.33%)被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左心室条束。两组比较P<0.01。结论以体表心电图标准双极肢导RⅡ≥1.5mV来预测左心室条束存在是可能的,但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

    作者:刘星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临床初探

    选择12例未使用激素治疗的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糖耐量试验,分别测定0、30、60、120分钟时血糖、血胰岛水平及胰岛敏感指数。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与对照组比较,0、120分钟时的血糖无变化(P>0.05),30、60分钟时的血糖较对照组高(P<0.05),服糖后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继华;刘秋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用黄芪注射液治疗24例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吕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