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保萍;李文莉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20~60岁。发生于右臀部1例,左胸肋部3例,右胸肋部1例,右腰背部4例,肩臂部5例,颈部2例。病程3~18天;均有局部皮肤灼热感和神经痛等症状,且有典型的半球形水疱沿神经呈带状分布,或皮肤发生粟粒状或绿豆大群簇状疱疹。予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病毒唑0.4g,vitC 2g,vitB6 0.2g静滴,qd。口服潘生丁50mg,西米替丁0.2g,tid;六神丸及季德胜蛇药片研成极细粉末,用75%酒精调成糊状,涂敷于病损处,bid或tid。
作者:黄丽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评述了纳米医学的理论和应用意义、研究领域和新进展。
作者:奇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缺血半暗带判定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PET不但能早期发现半暗带的部位及大小,而且可以判定其中存活组织的生存状态,并能预测其转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对象的筛选及缺血半暗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刘建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4天入院。4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自认为感冒未引起重视,2天后头痛逐渐加重,呈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3次,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左侧腰背部针刺样疼痛,食欲下降,大小便正常。查体:T 37.5℃、P 86次/分、R 20次/分、BP 97.5/60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双手抱头,左侧腰背部有局灶性轻触痛,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Hb 130g/L,WBC 7.3×109/L,N 0.71、L 0.29,小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常规:压力2.16kPa,外观清亮,潘氏试验阳性,细胞数290×106/L,N 0.45、L 0.55,糖2.6mmol/L,氯化物106mmol/L。脑电图轻度异常改变。入院第2天发现腰背部及左下腹呈带状分布的成簇性绿豆大小疱疹,基底潮红,有压痛,间以正常皮肤。诊断为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经抗病毒、降颅内压、营养脑细胞及皮损部位外用药治疗,头痛、呕吐消失,颈项变软,皮损结痂,住院10天治愈出院。
作者:詹贤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应用彩超对39例脾占位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对照。本组脾脏占位病变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7%(35/39)。
作者:李翔;许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9岁,因昏厥跌倒致头部外伤1天而入院。在行对症治疗时,于下午3时许出现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立即行胸外按压,心电监护,心电监护示等电位线,予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5分钟后仍成等电位线,继以肾上腺素2mg+阿托品1mg静注,5分钟后,仍为等电位线,考虑有酸中毒情况,对儿茶酚胺不敏感所致,予以5%碳酸氢钠100ml静注,后以肾上腺素3mg+阿托品1mg静注,3分钟时心电监护上出现缓而低幅的心电波,立即静注肾上腺素,2mg+阿托品1mg,当即出现粗大室颤波,以利多卡因50mg药物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继以利多卡因2mg/min维持静滴,并同时行脑、肾复苏,3小时后患者清醒。后经抗心律失常,补充电解质及营养心肌等治疗10天而痊愈出院。
作者:叶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人(NDR)、糖尿病视网膜变病人(DR)及正常人血中NO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R组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明显低于NDR组(P<0.05)。结论 NO参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对糖尿病患者NO的深入研究,有望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刘忠伦;黄厚斌;罗南萍;徐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尝试用体表心电图来预测左心室条束存在的可能性。方法选择60例观察对象,以体表心电图标准双极肢导RⅡ≥1.5mV?30例为甲组,RⅡ<1.5mV?30例为乙组,甲乙两组全部进行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结果甲组30例中22例(73.33%),乙组30例中仅1例(3.33%)被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左心室条束。两组比较P<0.01。结论以体表心电图标准双极肢导RⅡ≥1.5mV来预测左心室条束存在是可能的,但一定要结合临床表现。
作者:刘星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综述近年来临床报道青霉素引起少见和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引起临床用药注意。
作者:黄兆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介绍肠道外营养的配制过程及有关问题。
作者:鲁秀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分析23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
作者:陈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观察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变化,以探讨AMI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患者QTd值越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故QTd可作为预测AMI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刘艳玲;林岩;师自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 6例学龄前儿童,男4例,女2例,4岁2例,5岁3例,6岁1例。自己将塑料小球放入外耳道4例,他人放入2例;家长发现3例,自觉疼痛发现3例。4例为塑料汽枪子弹,2例为女孩子装饰小球。3例到我院时外耳道已红肿,其中1例在外院未取出而转至我院,另3例外耳道无红肿。 取异物前外耳道口可喷入少许1%地卡因液。观察异物后,调节好光线和姿势,取异物时确保患儿头部固定。将盯聍钩或尖针(使其头部略微弯曲)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红,然后迅速刺入塑料球内,待退热后连针带球一同拔出。术后外耳道局部用抗生素溶液抗感染。
作者:刘锋;张速勤;刘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肺损伤是体外循环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一氧化氮呼出水平下降、前降钙素水平的增加可提示急性肺损伤。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防治方法较多,如白细胞滤过术、抑制细胞因子、补体的活性、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持续肺灌流,液体通气,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作者:吴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9岁,因血尿、左下腹疼痛伴腰背部疼痛1个月,于2000年1月18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曾出现左下腹疼痛伴左侧腰背部疼痛,后自行缓解,未就诊。1个月前开始出现血尿,伴左侧腰背部酸胀性疼痛,腹痛不明显。查体:自动体位,较肥胖,腹部无明显膨隆,腹肌软,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行B超检查双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即以尿路感染行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1周前开始血尿加重,为查找原因,经静脉行尿路造影示:膀胱左侧壁受压变形,考虑膀胱外占位性病变,即行CT扫描示:左侧巨大卵巢囊肿,压迫膀胱。故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阔韧带有一18cm×15cm×14cm大小的囊性肿物,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大,囊中液体清亮,共约1500ml。探查膀胱无异常,切除囊肿。术后诊断:左侧子宫阔韧带囊肿。术后随访半年,未再见血尿。
作者:陈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不断认识,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多发性骨髓瘤的大剂量放、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CD34+细胞筛选、免疫治疗、支持治疗、干扰素维持治疗、Thalidomide等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玉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用黄芪注射液治疗24例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满意。
作者:吕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0例AL患者血清sIL-2R水平,并与27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AL患者血清sIL-2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经化疗获完全缓解(CR)者较化疗前虽已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时sIL-2R表达再次升高。初诊AL血清sIL-2R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AL患者sIL-2R表达明显升高,sIL-2R水平的明显升高有助于判断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
作者:张弛;晏家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研究不同剂量胸腺肽对乙肝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大剂量胸腺肽对乙肝免疫指标转阴比小剂量胸腺肽有优势。
作者:钱刚;邓见廷;燕婉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调查182例高血压患者的抑郁障碍情况,为高血压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DSM-Ⅳ为标准诊断抑郁障碍,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其严重程度。将伴抑郁障碍的高血压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及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多虑平),随访12周,以高血压症状计分及Zung积分减少50%或以上为治疗有效。结果 182例高血压中34例诊断为抑郁障碍,其发生率为18.68%;治疗组的有效数为12/16例,其高血压症状分和Zung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伴随的抑郁障碍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抑郁和高血压症状,同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
作者:陈文力;王巧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