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镇彬;林楚标;郑泽锌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周慧恩;陈志凤;邸晓华;谢桂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编制核定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编制核定的关键环节在临床科室。因此,护理岗位编制核定是医院岗位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临床护理人员占据了医院护理人员的绝大多数,且具有分布广泛、工作内容多样、工作量巨大等特点,因此是医院编制核定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充实和完善医疗机构编制核定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医院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有着积极作用。通常编制核定的思路有根据工作量评价的定量核定和根据经验判断的定性核定两种。前者以工作量为评价核心,通过分解、评价岗位工作内容定量核定出个体或是团队工作量,再根据工作量确定编制人数,结果较为精确但由于涉及到工作量评价,执行较为困难。而后者则是通过研究既往数据和评价当前运行人数的现况根据经验,估计出编制人数,可行性佳但不如定量法科学精确,想要提高准确度就需要不断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分解和精确的估计考量。由于医院的特殊性,编制核定的思路不同于政府、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在核定方法上对工作量和岗位等因素上要予以充分考量。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病房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工作内容分解十分困难。因而需要一种不需要极力分解工作任务,而又相对准确的核定方法。
作者:岳玺中;毛静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在工作时间抑制排尿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注册护士1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及中文版女性排尿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并研究抑制排尿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抑制排尿行为的发生率为81%,工龄、职称、文化程度和不同科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制排尿行为的发生与工作强度、人员接替及卫生条件有关( P<0.01)。结论护士抑制排尿行为发生率高,与工作强度、人员接替及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作者:曾明珠;徐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感染科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重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加强解毒作用,减少血浆的使用量,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可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作者:张蔼玲;肖爱慈;朱兴华;李永生;杜春荔;丘宝珍;陈璐;李颖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睡眠障碍、低血压、心理因素等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以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分析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负面因素较多,积极调查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能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陆红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开放性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妇科接受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包括睡眠、疼痛、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中发生腹胀、恶心、呕吐、伤口渗血的人数比对照组少,术后排气排便所需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不同受试者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多元化指导,以提高肺功能检测成功率。方法将4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9例、对照组224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指导,观察组根据不同受试者群体予以多元化指导,比较两组受试者用力肺活量( FVC)、大分钟通气量( MVV)、一口气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SB)的检测质量,及不同时间段内检测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短时内即能达到可接受标准,质量控制达标率及检测成功率高,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时针对不同受试者群体运用多元化指导,能显著提高肺功能检测质量和检测成功率,减少患者体力消耗,缩短检测时间。
作者:甘春燕;王新;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母乳、部分母乳和人工3种不同喂养方法对<6月龄婴儿功能性便秘的影响,为<6月龄婴儿在喂养方法方面预防功能性便秘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方法选择同时期<6月龄婴儿因便秘就诊儿科门诊,严格按病例组纳入标准的病例250例和无便秘健康体检并严格按对照组纳入标准的婴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6月龄病例组母乳喂养率18%,对照组母乳喂养率61%;<6月龄病例组人工喂养率54%,对照组人工喂养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6月龄婴儿功能性便秘,提倡母乳喂养。
作者:杨东茹;倪明;谢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施育龄妇女孕前风险评估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免费孕前筛查的650例育龄妇女为干预组,进行孕前风险评估;随机抽取650例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未进行孕前风险评估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优生知识知晓情况、孕期营养指导、叶酸服用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对象优生知识知晓率、孕期营养指导率、叶酸服用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4.6‰(3/6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前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出育龄妇女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作者:张国荣;张红;肖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2010-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出现产前漏诊将其划分为漏诊组( n=48)和确诊组( n=132)。对比两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与体征、胎盘早剥面积、总出血量、胎盘附着位置,分析产前漏诊的原因。结果漏诊组存在明确诱因者较确诊组明显更少(P<0.05),且漏诊组诱因以引产及催产为主;漏诊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腹痛及阴道出血者占比明显低于确诊组(P<0.05),且漏诊组多表现为胎心监护异常;漏诊组胎盘早剥面积、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确诊组( P<0.05);漏诊组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确诊组( P<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多因引产及催产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临床确诊需采取多种检测方案、结合病史,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唐翠兰;何进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并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肠道清洁度的主要原因有:服药后活动,饮食准备,便秘史和饮水量等方面。设立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然后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肠道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肠道准备合格率从活动前的83.3%提高至活动后的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合格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徐岩;刘丹;谭刘婷;陈伟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护士长管理干预对提高护理质量及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2~2013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护士长管理干预的方法。干预的方法有:护士站前移、弹性排班、优化护理的服务流程;增强护理的风险管理;完善护理工作的考核;增强护患纠纷的预防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总满意率为85%,而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达9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t=4.0963, P=0.0000)。观察组患者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24%,而观察组患者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中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士长管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满意率,可以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作者:陆宏霞;梁少凤;谷艳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瘘修补同时在输尿管放置D-J管的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阴道瘘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输尿管阴道瘘患者,明确诊断,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行开放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外,5例患者手术成功,随访1~2年,效果满意,无复发。结论对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采取阴道瘘修补同时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手术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李明;张万峰;王洪杰;杨振涛;王百峰;王贵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与吉妮宫内节育器的节育功效及其对月经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站2013-01~2015-01间收治的160例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育龄妇女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研究组放置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分析两组妇女放置后月经、妊娠、节育器脱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带器妊娠、节育器脱落概率与白带增多、不规则出血、腰酸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元宫药铜宫内节育器较吉妮节育器节育功效更加理想,并可改善月经量过多、经期过长等经期不良症状。
作者:李裕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情况,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估,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6~2014-06间呼吸内科3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记录,统计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AUD),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与细菌的耐药性的关系,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抗菌药物限定日费用(DDDc)与药物利用指数(DUI)评价。结果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平均为108.6 DDD/100人/d;排名前10位抗菌药物的DDDs与耐药率的相关系数r=0.657,P<0.05;头孢类抗菌药物日费用较高,DUI<1;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日费用较低,DUI>1。结论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过高,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科学、有计划地分批、分期替换合理应用,以降低细菌耐药性;在此基础上,选用廉价、有效的抗菌药物,以缓解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作者:黄炜强;邓耀光;罗瑞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α( Livinα)特异的短发夹状 RNA( shRNA)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对外源 Livinα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4组EGFP-Livinα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其中两组分别含shRNA 1、shRNA2对应的不同序列的cDNA干扰片断,分别电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中,48h 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实验组细胞中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Livin α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证实质粒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载体成功转染入MCF7乳腺癌细胞;干扰片段shRNA2可有效抑制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的含目的基因有效干扰片断的质粒可抑制目的基因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饶冬梅;张春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分泌功能的变化,评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38例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后年限分为观察组A(术后时间≤5年)、观察组B(术后时间>5年),另选取19例阴道正常女性作对照组研究。比较3组阴道分泌功能、性生活质量与生活质量。结果(1)分泌功能:观察组A和正常对照组MUC2、AQP2、AQP9、CFTR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B MUC2、AQ92、CFTR明显低于观察组A与正常对照组,AQP2明显低于观察组A与正常对照组(P<0.05);(2)性生活质量:3组对象欲望、性兴奋、性高潮、阴道润滑、性满意度、总分等FSF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3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总体健康等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人工阴道分泌功能随手术年限逐渐减弱。
作者:魏伟锋;吴成勇;杨海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应用Excel表格函数运算功能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动态调配。方法以单位时间内全院总床护比作为医院平均床护比,应用Excel表格将各科室床护比按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序,得到各科室各职称缺编、多编护士数次序。结果以医院平均床护比为基准,应用Excel函数公式快速完成机动护士库护士及高于医院平均床护比的科室护士的自动调配。结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或季节性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下,公平公正、动态快速地调配人力资源,可实现护理工作人与事相宜,事与职匹配,达到人、事、职能效益大化。
作者:尤敏;任广姝;汪宁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期生殖道感染与难免流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1~2014-07间在我院收治并分娩的难免流产患者共173例,根据胎盘病理结果分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组111例( A组)和无绒毛膜羊膜炎组62例( B组),所有病例均进行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PCR培养及细菌培养(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同时采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CRP水平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组的细菌培养超过50%以上为厌氧菌假丝酵母菌感染, A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B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而A组和B组的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殖道感染尤其是假丝酵母菌、支原体、大肠埃希氏菌等致病菌导致的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难免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孕期对高危孕妇进行生殖道病原体的筛查及早期干预,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洋;马雪枫;李晓红;彭珊珊;任利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05~2014-12间在我院确诊的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FeNO浓度以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同时评定FeNO情况与哮喘控制测试( ACT)的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人群的FeNO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FeNO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同时,健康对照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明显少于观察组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且通过测定FeNO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诊断时患者的阳性率依次是95.38%、81.54%。同时,哮喘患者的FeNO情况和ACT的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r=-0.33,P<0.05)。结论 FeNO检测能够有效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诊断。
作者:陈钊成;陈必达;张卫芳;张建芳;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